生平事跡不詳。從他的散曲作品中,約略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恥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閑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于著錄的有15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幾位藝人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小令《天凈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被譽為“秋思之祖”,已被載入中學課本。有名家評語:“一切景語皆情語!
【作品風格】
豪放中顯其飄逸、沉郁中見通脫之風格
馬致遠雜劇的語言清麗,善于把比較樸實自然的語句錘煉得精致而富有表現力。曲文充滿強烈的抒情性和主觀性。
馬致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備
詞采清朗俊雅,而不濃艷,《太和正音譜》評為「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與靈光景福兩相頡頏,有振鬣長鳴萬馬皆?之意。又若神鳳飛于九霄,豈可與凡鳥共語哉!宜列群英之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66407.html
相關閱讀:篤哇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蒙哥征宋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