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北朝-北魏大乘教起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南北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歷史(515~517)北魏時期以宗教為旗幟的規模最大的人民起義。又稱法慶起義。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內部政治、經濟地位相差懸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內部的派系斗爭日益明顯地表現為社會階級的斗爭。最高統治者有時支持某些僧侶講道說法,又嚴禁另一些僧侶聚徒傳教。部分僧侶頌揚明君有道的同時,另一些僧侶卻公然毀寺燒經,舉兵造反。延興三年(473)沙門慧隱反。太和五年(481)沙門法秀于京都平城舉事,參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隸。十四年,沙門司馬惠御自稱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沙門劉僧紹起兵于幽州,自稱凈居國明法王。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異端,遭北魏政府的殘酷鎮壓。在劉僧紹起兵失敗后一年,爆發了更大規模的大乘教起義。延昌四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縣)沙門法慶、惠暉在勃海李歸伯的支持下,率鄉人起兵于武邑郡之阜城。法慶以歸伯為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自號大乘。義軍攻克阜城,殺縣令,于煮棗城(今河北棗強)大敗州軍,斬樂陵太守崔伯□。又回師北上,圍勃海(今河北南皮北),克郡城。義軍發展迅速,眾至五萬余。他們傳言“新佛出世,除去眾魔”,燒寺院,焚經像,殺僧尼。州軍人無斗志,屢被挫敗。七月,北魏以元遙為征北大都督,率軍十萬,東下冀州。冀州刺史蕭寶夤啟用當地豪強勃海李壁、封隆之等,會同長樂太守李虔,率州軍配合元遙大軍鎮壓起義。同時,北魏還派遣冀州大族清河張始均為行臺,與勃海封津、高綽等在陣前招降。九月十四日,義軍兵敗,法慶、惠暉及頭領百余人被捕殉難,義眾被屠殺者以萬數。北魏又派酷吏谷楷至冀州搜殺義軍余眾,李歸伯約在此時被俘犧牲,百姓受害者甚多。大乘余部被迫渡漳水入瀛州。熙平二年(517)正月,義眾突入州治趙都軍城(今河北河間),焚燒州衙,但終于被鎮壓。大乘教起義延續了近兩年,兵鋒及于冀、瀛二州的武邑、勃海、長樂、武垣四郡,義眾最盛時達五萬余。失敗后,北魏政府為了強化這一地區的統治,割冀州的樂陵郡、瀛州的浮陽郡另置滄州,同時給予賑恤,減免兵調,藉以緩和矛盾,防止起義再起。歷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4221.html

相關閱讀:南梁后廢帝蕭紀有多少子女 蕭紀的子女都是誰
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南朝宋齊梁陳皇帝有多少?
達摩并不是少林武術的祖師爺
蕭衍簡介 南北朝時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蕭衍生平
慕容?簡介 十六國時期前燕末代皇帝慕容?生平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