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太昊伏羲考辨??兼及古史帝王世系研究中的問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摘 要】從伏羲在神話傳說中的遺存、傳世文獻的記載及其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確立過程中可以看出,伏羲的原型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觀念,亦即“元氣”,伏羲的形象經歷了從無到有、由神到帝的演變,是古代人們歷史意識不斷豐富的結果。西漢劉歆根據人們歷史意識的發展,從政治需要出發,以新五德終始說將伏羲附援于太昊,重新排定古史帝王世系,確立了太昊伏羲“百王之先” 的地位。對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古史帝王世系,應參照考辨,去偽存真,廓清歷史真相!娟P鍵詞】伏羲;太昊伏羲;帝王世系  在中國古代傳說時代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顯赫。然而,自古及今,關于伏羲氏的名號、時代、地望、族系等問題爭訟不已;伏羲是人還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還是兩人?這些問題一直湮漫不清。但是如果我們沿波溯源,理清太昊伏羲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確立的歷史過程,上述這些問題便會自然得到解決。          一、古代典籍中的伏羲  伏羲的名號,古籍中有許多寫法,除“伏羲”(《莊子?人間世》)之外,還有“伏戲”(《莊子?大宗師》)、“伏犧”(《法言?問題》)、“包犧”(《易?系辭下》)、“宓?”(《漢書?古今人表》)、“炮犧”(《漢書?律歷志下》)“庖犧”(《水經注?渭水》)、“慮羲”(《管子?封禪》)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相對于黃帝等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典籍中晚出。戰國中期以前的典籍中,《論語》、《墨子》、《左傳》、《國語》、《孟子》等對伏羲未置一詞。既便是記載神話人物、古帝王甚多的《山海經》中,仍未有伏羲一席之地。最早記載伏羲的是出于戰國中晚期的《莊子》,然莊子此公好古,“著書十馀萬言,大抵率寓言也”。所言伏羲,亦虛亦實,亦神亦人,大都是托名設譬,借以形象說理,未可當作信史!肚f子》中關于伏羲的記載有5處,2處出于“內篇”,3處出于“外篇”。在“內篇”與“外篇”中,伏羲在古帝中的排位有所不同。屬于“內篇”的《莊子?人間世》:“是萬物所化也,禹、舜應物之所紐也,伏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莊子在這里將伏羲列在禹、舜之后。《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地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堪壞得之,以襲昆侖;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云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边@里是說“道”體無形、功用無限,?韋氏運用“道”來整頓天地,伏羲氏運用“道”來調和元氣。此段人神相雜,星月并現,十分混亂,《莊子》的許多注家疑為后人添加。我認為指其為后人添加則未必,但起碼說明伏羲在這里尚未從神話脫形為人祖。
《莊子》“外篇”學術界歷來認為是戰國末或秦漢時期莊子后學所增益,不出于莊子之手,時代晚出!肚f子??篋》:“子獨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伏羲位列軒轅黃帝之后,神農之前。《莊子?繕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農、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薄肚f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說,美人不得濫,盜人不得竊,伏戲、黃帝不得友!痹谶@兩段中,伏羲在古帝中的排位,頗近于后世所列。  《莊子》一書之中,伏羲名號有三種寫法,或記為“伏羲”、或記為“伏?”、“伏戲”,前后不統一;身份混亂,或人或神;在古帝王中序列不定,或在禹、舜、黃帝之后,或在其前,地位漸次升高。這說明在莊子時期,伏羲尚在傳說時期、創造過程中,是一個不確定的、尚未定型的人物。  《莊子》之后的典籍,如《管子》、《荀子》、《商君書》諸書所記伏羲,或為由《莊子》移入,或為秦漢所摻。《易?系辭》托名孔子所作,其實大部分為秦漢間人所撰。《系辭下》記載伏羲功業最著:“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边@段話影響甚大,但敘述伏羲功業如此全面系統,當出于秦漢年間,不會早于《莊子》!  妒酚洝窂狞S帝記起,不為伏羲作傳,所記伏羲有兩處,均系引前人所言。《太史公自序》:“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薄斗舛U書》中借管仲言:“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慮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彼抉R遷治史嚴謹,由于當時對伏羲傳說語多讖誤,難以辨識,雖不否認,但記之存疑! |漢班固《漢書》突破《史記》的界限,將上古帝王從黃帝推至伏羲,至此,伏羲開始登上官定正史。《漢書?律歷志》引劉歆《世經》言:“庖犧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為太昊。”(詳見下析)《漢書?古今人表》中首敘伏羲,次列炎、黃,以伏羲為歷史源頭,認為伏羲氏“繼天而王”,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黃諸帝繼伏羲而王!栋谆⑼x》言:“三皇者何謂也,伏羲、女媧、神農是也!卑逊送频饺手、百王之先的地位。
晉代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是一部專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跡的史書,所敘上起三皇,下迄漢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功業:“繼天而王”、“作八卦”、“造書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禮”、“取犧牲以供庖廚”等。我們注意到,皇甫謐說:“女媧氏……承庖犧制度。……及女媧氏沒,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渾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凡十五世,皆襲庖犧之號。”他一方面把伏羲當作一個古帝,另一方面將《莊子》中提到的一些名稱統統納入伏羲名下,“皆襲庖犧之號”,其實是把伏羲當成一個時代,這樣,伏羲的赫赫功業,就未必是一人作創。  其后唐高祖《修六代史詔》和唐太宗《修晉書詔》均以伏羲為中華文化的肇始者,所謂“伏羲以降,因秦斯及,兩漢繼緒,三國并命,迄于晉宋,載筆備焉”。至唐開元間,司馬貞為《史記》補寫《三皇本紀》,綜述、補充前世有關伏羲的文獻材料,成一篇較為完備的史傳。至此,伏羲在歷史古代典籍中歷史化的過程全部完成! 〗y上所述,在傳世文獻典籍中,關于伏羲的記載是在戰國中晚期以后從《莊子》開始出現并逐漸載入正史的。春秋以前典籍未見伏羲。戰國以至秦漢,時代越往后,關于伏羲的記載越詳細,伏羲功業越卓勛,在古帝王世系中的地位越高。這說明,在傳世的古代典籍中,伏羲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神到帝,對伏羲的記載從凌亂到系統的衍化過程。二、原始神話中作為創世神的伏羲  追溯伏羲傳說的源頭,有兩條路徑,除了上述從古代傳世文獻中找尋其蹤影外,還有一條路徑,即神話學、民俗學的方法! 〗藢τ诜俗顧嗤目颊撌乔拜厡W者聞一多所著《伏羲考》[1],聞一多此文前半部分從傳世文獻中搜集了大量龍蛇記載,加上當時已發現的漢代畫像磚石,證明伏羲為龍圖騰;后半部采集了近 50則西南少數民族關于伏羲女媧在洪水過后兄妹婚配再造人類的故事和民俗資料,并加以語音訓詁,證明伏羲是南方苗蠻各族的祖先神。此文在以后半個多世紀中被廣泛征引,已為不易之論。但近來亦有疑議者,林聲認為伏羲的傳說不是由古苗蠻民族的遺裔傳入的,南方少數民族中洪水后兄妹相婚的傳說起于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所記載的盤古;伏羲與女媧也本不相干,兩者合譜歸宗成為“一家人”是在唐開元之后[2]。常金倉認為聞一多是從抗戰時“中華各族團結一致,共御外敵”的政治目的出發立論,以政治代學術,以西方圖騰說和人類學理論附會民間傳說,伏羲女媧創世立據不足[3]。二人均對伏羲是南方民族的創世神和祖先神的身份提出疑問。
但是,董楚平在《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鉤沉》中,通過對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篇》的解讀,為聞一多的立論提供了新的證據。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出土于1942年,據1973年對墓藏發掘的報告判斷,墓藏年代為戰國中晚期!冻瘯灼肥且粋完整的創世神話文本,經董楚平解讀,釋文大意是:  天地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混沌狀態之時,先有伏羲,娶女媧,伏羲、女媧二神生了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后來成為代表四時的四神。四神開辟大地,這是他們懂得陰陽參化法則的緣故。由禹與契來管理大地,制定歷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暢通,并使山陵與江海之間陰陽通氣。當時未有日月,由四神輪流代表四時。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單,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一千數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從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還造了天蓋,使它旋轉,并用五色木的精華加固天蓋。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極。人們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視天神。帝俊于是制定日月的運轉規則。后來共工氏制定十干、閏月,制定更為準確的歷法,一日夜分為霄、朝、晝、夕[4]! ¢L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篇》的發現和解讀,意義重大。它給予我們以下認識:其一,它是我們所能見到的先秦時期惟一完整的創世神話,與現代中國各民族流傳的創世神話相比,它保留著更多史前神話的舊痕和原始思維的特點;其二,它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伏羲的出土文獻記載,證明戰國中晚期已有伏羲傳說;其三,它帶有楚文化的地域特征,證明伏羲神話主要產生和流傳于南方楚國一帶;其四,它證明了伏羲創世神的身份! ‖F代考古發現的大量漢墓壁畫、畫像磚石和民間流傳的洪水過后伏羲、女媧兄妹婚配再造人類的故事,均是伏羲創世神話的遺存。漢墓壁畫、畫像磚石中,伏羲、女媧人首蛇身,連體交尾,圖中伏羲手捧太陽或日規,女媧手捧月亮或月矩。手持日月是主宰宇宙的象征,手持規矩則是創造的象征。有些伏羲、女媧交尾圖還伴有四神畫像,如《楚帛書甲篇》所言,四神是伏羲、女媧的兒子,是四時的代表,是經營天地的大神。         三、作為一個宇宙本原、起源觀念的伏羲  伏羲創世神的身份確定之后,接下來我們要思考和追溯的問題是,伏羲是如何由創世神演變為歷史人物的?  民族學資料表明,創世神話產生與流傳的主要途徑是原始宗教祭祀活動。人類進入早期文明以后,宗教開始思索宇宙起源,思索的結果是產生創世神話。創世神話所思考的宇宙起源和生成的問題,也是人類早期哲學要探索的問題。
中國古典哲學認為,宇宙生成于“元氣”,氣是自然萬物的本原或本體。這個“元氣”,或稱為“太一”、“太極”、“太虛”,或稱為“道”。近年出土并解讀的郭店楚墓竹簡《太一生水》,展示了一個系統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生成的原點是“太一”!独献印范逭拢骸坝形锘斐桑忍斓厣。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通“太”,即為“太一”,《呂氏春秋》:“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名,不可為形,強為之名,謂之太一!薄 ∨c《太一生水》和《老子》一樣,《周易》認為宇宙生成于“太極”!兑?系辭上》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边@是《周易》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疤珮O”即是“太一”?追f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極是也。又謂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極生兩儀’,即《老子》云‘一生二也’!备吆鄤t更明確地將“太極”與“一”、“太一”聯系起來:“太極者,宇宙之本體也。宇宙之本,《老子》名之曰‘一’,《呂氏春秋?大樂篇》名之曰‘太一’,《系辭》名之曰‘太極’。兩儀,天地也。四象,四時也。四時各有其象,故謂之四象!盵5] “太極”與“道”、“太一”具有同樣的原初世界宇宙源頭的意味。  《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薄墩f文》中釋“一”時說:“惟初太極,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薄读凶?天瑞》:“夫有形者生于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币晕匆姎鈺r為太易,氣初為太初,形之始為太始,質之始為太素,氣形質渾然一體而未分離的狀態稱之為混沌。這個混沌之物即元氣,元氣未分的狀態即太極!短簧分^的“太一”,《老子》之所謂的“道”,《周易》所謂的“太極”,均為宇宙初始時混沌無形的元氣!痘茨献?天文》:“宇宙生元氣。”《淮南子?詮言》:“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萬物,謂之太一!睗h高誘注:“太一,元神總萬物者!边@個總萬物的“元神”,應該就是伏羲。  考索于文字訓詁可知,伏羲即為“元氣”,其字本義是“司氣”。《說文解字》釋“伏”為:“伏,司也,從人從犬。臣鉉等曰:司今作伺!倍巫ⅲ骸八菊,臣事于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伏伺即服事也,引申之為俯伏!薄棒恕保墩f文解字》釋為:“羲,氣也。從兮,?聲”。“羲”的義項可從“兮”字求索,《說文解字》釋:“兮,語所稽也。從八,象氣越虧也!庇轴尅疤潯睘椋骸疤潱兑,象氣之舒虧,從?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薄百狻弊值谋玖x是氣息緩慢延長、越來越弱(故常作為語氣詞,用于語末表達語氣)。因而“羲”的字義本源就是“氣”,“羲”字讀音也像吹氣之聲,所以段玉裁從音訓上注“羲”為“謂氣之吹噓也!敝劣诜擞謱憺椤胺鼞颉、“伏?”等,皆為“羲”字的演化。
“太一”、“太極”形為“混沌”,宇宙起源于混沌。同樣,伏羲也源于“混沌”,其原型也是太始之初的混沌之氣。在上文所述《楚帛書甲篇》所記載的創世神話中,伏羲即是生于混沌之中。而且《淮南子?精神》所描述的宇宙創生過程與《楚帛書甲篇》頗為相似:“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漠閔,鴻?鴻洞,莫知其門。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笔澜玳_始于一團混沌之氣,后陰陽剖分,化生萬物。對照《楚帛書甲篇》,這里的“二神”當指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為陰陽二神。從哲學角度上說,是陰陽兩儀;從神話角度上說,是伏羲、女媧二神。在漢墓壁畫、畫像磚石中,伏羲手捧太陽或日規,代表陽;女媧手捧月亮或月矩,代表陰。伏羲、女媧結婚生育四子,才育有萬物,這是陰陽化育萬物的開始! ≡谠忌裨捄兔耖g傳說中,創世之前的這個混沌體被形象地表述為葫蘆。從混沌到世界的創生過程,被形象化地敘述為葫蘆從中央剖開。亦即所謂天地剖判,陰陽分離。《詩經??》便有“??瓜瓞,民之初生”的記載,這是古文獻所見把人之由來,追溯到葫蘆瓜的最早一例。而后在民間神話中,葫蘆剖判的母題衍生出大量洪水方舟型的故事,葫蘆作為容器成為人類再生的象征,并進而將葫蘆人格化為是盤古、伏羲! ”P古神話最早的文字記載是三國吳人徐整的《三五歷記》,此書已佚,《太平御覽》卷二引有其中一則文字:“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眰髡f盤古開天辟地,是一位創世大神。而對于盤古與伏羲的關系,前輩學者多有定論:盤古就是伏羲,二者皆由葫蘆(混沌)而出。1941年常任俠在《沙坪壩出土之石棺畫像研究》一文中說:“伏羲一名,古無定書,或作伏戲、庖犧、宓羲、慮犧,同聲俱可相假。伏羲與盤瓠為雙聲。伏羲、庖犧、盤古、瓠,聲訓可通,殆屬一詞!彼⒔Y合《述異記》有“吳楚間說,盤古氏夫妻,陰陽之始也”之說而論斷:盤古氏夫妻當即是兄妹自相婚配而繁衍人類之伏羲氏夫妻。伏羲女媧在漢畫像石中是人首蛇身交尾,與盤古龍首蛇身雷同,進一步證明盤古即伏羲氏。[6] 聞—多在《伏羲考》第五部分“伏羲與葫蘆”中,以大量古籍和民俗材料論證指出,盤瓠、伏羲乃一聲之轉,“明系出于同源”,伏羲與盤古都是葫蘆所生,或者說伏羲、盤古均為葫蘆的擬人化。伏羲由此而成為人類的始祖。
從音訓上說,“混沌”與“葫蘆”是對音關系,“混沌”猶言“胡涂”,“胡涂”在俗言俚語中轉為“葫蘆”!都t樓夢》第四回回目《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其意即為“糊涂僧”判斷“糊涂案”。而聞一多考論“葫蘆”即是“盤古(瓠)”,“盤瓠”、“伏羲”同聲之轉,故“盤古”又是“伏羲”。這樣,“混沌??葫蘆??盤瓠??盤古??伏羲”轉化演變的路徑則十分清楚! ∮缮峡芍,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觀念。隨著文明的演進,人們對歷史思考和探究越來越深入,這種思考和探究具體說就是對文明事實的一種根源性的說明。對世界起源的探究開始只是一種構想,它首先以神話的形式存在。神話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的一個必經的初期階段,它隨著人類思維的發展而消失在哲學和歷史之中。先是追詢宇宙是如何起源的,接著想象一個創世之神,再把這個創世之神想象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產生即是這樣一個將神話傳說哲學化、觀念化,又將這一傳說和觀念歷史化的過程。四、太昊伏羲并稱及其在古史帝王系統中地位的確立  我既已說伏羲是上古創世神,歷史上未必確有其人,那么他又是如何進入歷史,被列入上古帝王世系,并被推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呢?這就要從伏羲與太昊的并稱和太昊的身份論起! ≡谙惹乜煽康牡浼,言太昊則不言伏羲,言伏羲則不言太昊,太昊與伏羲并無任何瓜葛。荀子當生于戰國之末,他在《正論篇》中提及“太昊”,在《成相篇》中又言“伏羲”,兩名共見一書,自非一人! √唬偶谢蛴洖椤疤?”,是上古東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領。東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與華夏抗衡的部族,它與華夏的交往十分頻繁,并創造了燦爛的殷商文化。對此,學界已無疑義。東夷部族世居之地在今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一帶!蹲髠?昭公十七年》載:“陳,太?之虛也。”陳地在今河南淮陽,淮陽今存太昊墓。周代以后,其后裔屬地漸次東移,《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須句、顓頊,風姓也。實司太?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敝钡酱呵飸饑鴷r期,東夷各支才逐漸被魯、齊、越等國吞并,融入華夏。《后漢書?東夷列傳》:“秦并六國,其淮、泗夷皆散為民戶。”也就是說,這時東夷各支已不再以獨立的實體存在,成了華夏族的“編戶”,與華夏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華、夷的交融和合,東夷的祖先和首領太昊、少昊等也納入到華夏的古帝序列中! ≡诳煽康氖芳,最早將太昊與伏羲并稱為一體的,乃是西漢末年劉歆的《世經》。劉歆與其父劉向俱為西漢學者,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世經》存錄于《漢書?律歷志下》。在《世經》中,劉歆從西漢末年的政治需要出發,突破傳統的以黃帝為歷代帝王之首的體系,以伏羲與太昊并稱,炎帝與神農并稱,列于黃帝之上,建立了一套新的上古帝王世系。
上古帝王世系的建立,始于戰國。戰國時陰陽家鄒衍按照五行說以五帝配五方,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勝之序來解說王朝更替,此之謂“五德終始說”!妒酚?歷書》:“是時獨有鄒衍,明于五德之傳,而散消息之分,以顯諸侯。”自此以后,人們都以這種學說作為王朝建立的合法依據。按照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呂氏春秋?應同》和《史記?封禪書》都如此推演王朝更替:黃帝得土德,夏禹得木德,商湯得金德,周文王得火德,秦得水德。但是這個推演順序到了漢代出現了問題:一是從鄒衍所構建的古史帝王世系看,所敘述的只有黃帝、夏禹、商湯和周朝四代。而其后直到西漢,人們的古史觀念已發生了很大改變,認為在黃帝之上還有伏羲氏、神農氏和炎帝等古圣帝王,三代以前“三皇”、“五帝”依次代立,《呂氏春秋?應同》和《史記?封禪書》只敘述黃帝以來的四代,未能全部涵蓋,因而需向上推演,重新排序。二是鄒衍是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相勝之序來解說王朝更替、排列帝王世系的,五行相克相勝,則在政權更替上傾向于革命。而劉歆所處的西漢末年,劉漢皇室政權危機,外戚王莽勢力強大,因而有“異姓受命”和同姓“更受命”的爭議,禪讓說一時興盛。劉歆與王莽關系至密,任王莽“國師”,是禪讓說的主要支持者。為了給王莽代漢提供合法依據,劉歆提出以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終始說。從《世經》可知,劉歆排列的帝王世系如下:太昊伏羲氏為木德,炎帝神農氏為火德,黃帝軒轅氏為土德,少昊金天氏為金德,顓頊高陽氏為水德;帝嚳高辛氏為木德,帝堯陶唐氏為火德,帝舜有虞氏為土德,伯禹夏后氏為金德,成湯為水德;周武王為木德,漢朝為火德。劉歆在排定這個世系次序時,是先否定漢興之初依五行相勝說所定漢為土德的說法,確定漢為火德,那么代之者應為土德,王莽自稱為虞舜苗裔,帝舜土德,故王莽宜為土德,這樣王莽代漢而立成為必然! ∧敲磩㈧槭裁匆獙⒎伺c太昊并稱呢?  劉歆根據當時人們的古史觀念,將古帝的代序從黃帝向上推,認為最古的帝王應是伏羲。同時按照他的五行相生的五德終始理論,帝王應從木德始。于是他從兩個方面找到依據,一是《左傳?昭公十七年》載“郯子來朝”,昭子問少?氏鳥名官,何故?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云紀,故為云師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眲㈧硕疲骸把咱白訐訇皇茳S帝,黃帝受炎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黃帝,上及太昊!币蕴粸楣诺壑。二是從《易傳》中找到依據,《易傳》曰:“帝出乎震”,震為東方之卦,五行屬木。按五行相生之序,首為木,且太昊為東方之帝,“東方曰夷”,故太昊配木德。又《易?系辭下》有言:“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所以劉歆接著說:“炮犧氏繼天而王,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為帝太昊!狈司褪翘!盎凇兑住罚跔、神農、黃帝相繼之世可知。”太昊伏羲氏繼天而立,神農、黃帝皆繼太昊伏羲而立。
東漢班固的《漢書?郊祀志贊》和荀悅的《漢紀?高祖紀》對劉歆創立五行相生的新五德終始說的過程均有記述,荀悅言:“及至劉向父子,乃推五行之運,以子承母,始自伏羲;以迄于漢,宜為火德。其序之也,以為《易》稱‘帝出乎震’,故太昊始乎震,為木德,號曰伏羲氏!薄 ㈧钠湔文康某霭l,將伏羲與太昊相附而并稱,推之于古代帝王世系之首,其后班固引之于《漢書》,后世史籍相繼采從此說。但是,劉歆此說并非是完全無據的妄說,今天來看,對劉歆的說法應有如下認識:首先,它是當時人們歷史意識的表現,隨著人們歷史意識的豐富,司馬遷從黃帝開始排定帝王世系已不足以反映當時人們所認識的上古帝王,因而需要再向上推溯,重新安排上古帝王世系。其次,如上所述,伏羲傳說本始于南方楚地,而太昊是東方夷族的先祖,隨著戰國、秦漢時民族血脈和文化大交流融匯,伏羲與太昊的傳說合流成為可能,司馬遷僅以華夏先祖黃帝為全體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已不能完全反映當時民族和合、文化融匯的實際情況,而以太昊伏羲為百王之祖,表現了當時民族統一、文化主脈已經形成。其三,劉歆排定的古帝王世系宣揚了“圣王同祖”的思想,將先王古帝同納于伏羲一系,有利于民族凝聚,文化一統。 五、余論  在討論了伏羲在傳世文獻的記載、神話傳說中的遺存及其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確立過程后,我們看到,伏羲傳說經歷了一個從神話到歷史的演化過程。伏羲是人們意識中的產物,是先民對宇宙起源的追索和構想的產物,最初的形態存在于原始的創世神話之中,而歷史上未必確有其人。隨著人們思維形式的發展和歷史意識的豐富,原始神話經歷了一個觀念化、哲學化和歷史化的過程。關于伏羲的傳說和想象也進入了原始哲學和歷史之中,于是人們將創世神話中的伏羲抽象為宇宙的本原和起始的概念,將作為創世神祗的伏羲想象為人類的祖先和帝王,伏羲因此而進入歷史領域,成為了歷史上的最早的帝王。至于伏羲最后成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確立在古史帝王世系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是由于劉歆一方面根據人們歷史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根據其政治需要,以其新五德終始說將伏羲附援于太昊,重新排定古史帝王世系的結果。認清了伏羲這個從無到有,從神到人,從神話、觀念到歷史的演化過程的實質和真相之后,我們就會看到,關于伏羲氏的名號、時代、地望、族系等爭訟不已問題,其實都不一定是問題。  對于上古傳說時代伏羲、炎帝、黃帝、堯、舜、太昊、少昊、蚩尤等帝王,古史記載存在著許多混亂。上世紀二十年代“古史辨”學派提出許多疑問和考辨,隨著現代考古發現,我們對于上古史的一些問題有了新的認識,近年來,古代文明的探源和對古帝世系的研究又成為熱點,但由于研究理論和方法的缺陷,許多問題仍聚訟不止。例如伏羲的地望(或文化),則有西部仰韶文化說、西部馬家窯文化說、東部大汶口文化說、中原說、中原裴李崗文化說、長江流域說。炎帝(神農氏)的地望有黃河上游說、中原說、黃河下游說,有長城以北紅山文化說,有長江中游湖南、湖北說;黃帝的地望有陜北說、渭水流域說、中原說、華北說、長城以北紅山文化說,也有黃河下游說。甚至有人認為“黃帝和伏羲實際上是同一個人”,“黃帝作為歷史上實有的人物,就是起于東夷的舜”,“神農炎帝就是《尚書》中所記中國最早的君主??堯”[7]!把椎劬褪球坑取盵8]。因而有人針對上古帝王傳說研究中的混亂情況說:“關于傳說時代的研究、關于‘三皇五帝’的研究,也許人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和論證,然而所有的研究成果加在一起只是一個0或者是一個負數”[9]。造成這種混亂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根本的原因是,許多研究論證只是推測或是將古代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簡單比附,缺乏科學、歷史的方法。
從我們對伏羲的討論可知,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及其世系,有些在歷史文獻中地位確立的過程較晚,是人們觀念中的產物,或者是為了某種政治需要附會的結果。我曾在《論中華民族共同先祖的確認》一文中談到,周代以前的文獻中沒有提到黃帝!渡袝窂膱驅懫穑麄一部《尚書》沒有出現“黃帝”字樣,甲骨文中也未見“黃帝”。黃帝的名號源于“五方”觀念。從甲骨文看,殷人已有了五方的觀念,卜辭中就有東南西北四土受年的記載!八耐痢奔由稀爸猩獭本褪恰拔宸健。五方觀念大約在西周初年開始演化為“五方色”的觀念,以“五色”顯示“五方”。《逸周書?作洛》載:“周公……乃建大社于國中,其?東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驪土,中央釁以黃土。”周人起于黃土高原的陜地,以黃色為貴。沿襲殷人五方觀念,周人也將天下劃分為五方,并以五方色稱五方之帝。王權所在地洛陽為中土,中土為黃,則國稱“中國”,帝稱“黃帝”。《淮南子?天文》說:“中央土也,其帝黃帝”。黃帝在周代的出現,與當時的政治理念有關,是周族加強對四方各族統治的需要,也就是說,黃帝只不過是一種政治理念的形態化[10]。人們對于歷史的認識的本身也是歷史性的。歷史事實是一回事,對歷史的記憶是一回事,對于歷史的表述又是一回事。史前時期,文明初開,歷史記載全憑口耳相傳,由于歷史意識本身的歷史性,先民們探究和傳誦歷史時,難免會因為歷史意識的局限和出于人為的目的而附會歷史,因而可能有虛構和想象的成份。對此,顧頡剛先生提出中國古史是“層累地造成的”的觀點,也就是說,古人對上古帝王及其世系的創造過程,是做加法,逐漸敷衍產生的。那么我們在對古史帝系做研究時,則應采用做減法的方法,既不可把神話當成歷史,也不可僅憑史籍的記載而斷然結論,對歷史文獻,也應歷史地去看,參照考辨,去偽存真,溯其流,探其源,廓清歷史真相。

參考文獻[1]聞一多:伏羲考[A].聞一多全集.第一卷[C].三聯書店.1982:3 [2]林聲:伏羲考[J].江蘇社會科學.1994-1[3]常金倉:伏羲女媧神話的歷史考察[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6[4]董楚平: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鉤沉[J].中國社會科學.2002-5[5]高亨:周易大傳今注[A].山東:齊魯書社.1980:538[6]常任俠: 沙坪壩出土之石棺畫像研究[J].說文月刊.1941-1-1011[7]何新:諸神的起源[A].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62.69.213.338.[8]劉俊男:炎帝就是蚩尤[J].山東師大學報.1997-6
[9]王先勝:中國傳說時代研究存在的問題.http://www.zgxqs.cn.gs/wmqy/[10]王劍:論中華民族共同先祖的確認[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6

二、原始神話中作為創世神的伏羲  追溯伏羲傳說的源頭,有兩條路徑,除了上述從古代傳世文獻中找尋其蹤影外,還有一條路徑,即神話學、民俗學的方法! 〗藢τ诜俗顧嗤目颊撌乔拜厡W者聞一多所著《伏羲考》[1],聞一多此文前半部分從傳世文獻中搜集了大量龍蛇記載,加上當時已發現的漢代畫像磚石,證明伏羲為龍圖騰;后半部采集了近 50則西南少數民族關于伏羲女媧在洪水過后兄妹婚配再造人類的故事和民俗資料,并加以語音訓詁,證明伏羲是南方苗蠻各族的祖先神。此文在以后半個多世紀中被廣泛征引,已為不易之論。但近來亦有疑議者,林聲認為伏羲的傳說不是由古苗蠻民族的遺裔傳入的,南方少數民族中洪水后兄妹相婚的傳說起于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所記載的盤古;伏羲與女媧也本不相干,兩者合譜歸宗成為“一家人”是在唐開元之后[2]。常金倉認為聞一多是從抗戰時“中華各族團結一致,共御外敵”的政治目的出發立論,以政治代學術,以西方圖騰說和人類學理論附會民間傳說,伏羲女媧創世立據不足[3]。二人均對伏羲是南方民族的創世神和祖先神的身份提出疑問! 〉牵皆凇吨袊瞎艅撌郎裨掋^沉》中,通過對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篇》的解讀,為聞一多的立論提供了新的證據。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出土于1942年,據1973年對墓藏發掘的報告判斷,墓藏年代為戰國中晚期!冻瘯灼肥且粋完整的創世神話文本,經董楚平解讀,釋文大意是:  天地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混沌狀態之時,先有伏羲,娶女媧,伏羲、女媧二神生了四個兒子。這四個兒子后來成為代表四時的四神。四神開辟大地,這是他們懂得陰陽參化法則的緣故。由禹與契來管理大地,制定歷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暢通,并使山陵與江海之間陰陽通氣。當時未有日月,由四神輪流代表四時。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單,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一千數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從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還造了天蓋,使它旋轉,并用五色木的精華加固天蓋。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極。人們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視天神。帝俊于是制定日月的運轉規則。后來共工氏制定十干、閏月,制定更為準確的歷法,一日夜分為霄、朝、晝、夕[4]。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甲篇》的發現和解讀,意義重大。它給予我們以下認識:其一,它是我們所能見到的先秦時期惟一完整的創世神話,與現代中國各民族流傳的創世神話相比,它保留著更多史前神話的舊痕和原始思維的特點;其二,它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伏羲的出土文獻記載,證明戰國中晚期已有伏羲傳說;其三,它帶有楚文化的地域特征,證明伏羲神話主要產生和流傳于南方楚國一帶;其四,它證明了伏羲創世神的身份。
現代考古發現的大量漢墓壁畫、畫像磚石和民間流傳的洪水過后伏羲、女媧兄妹婚配再造人類的故事,均是伏羲創世神話的遺存。漢墓壁畫、畫像磚石中,伏羲、女媧人首蛇身,連體交尾,圖中伏羲手捧太陽或日規,女媧手捧月亮或月矩。手持日月是主宰宇宙的象征,手持規矩則是創造的象征。有些伏羲、女媧交尾圖還伴有四神畫像,如《楚帛書甲篇》所言,四神是伏羲、女媧的兒子,是四時的代表,是經營天地的大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79513.html

相關閱讀: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