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中國帝王中,名字之外還有外號、諢名、綽號的不乏其人,如一心向佛、四度出家的梁武帝蕭衍被人稱作“皇帝菩薩”(《魏書?蕭衍傳》);如不辨是非、愛和稀泥的唐中宗李顯被人稱作“和事天子”(《資治通鑒》);再如晚上縱酒、白天大睡的遼穆宗耶律?被人稱作“睡王”(《資治通鑒》);至于人們所講的“赤腳大仙”宋仁宗、“促織天子”明宣宗、“蝦蟆天子”弘光帝等等,筆者在正史中沒有查到出處,只能一笑而過。通過對比各個朝代,筆者發現,帝王綽號出現最活躍、最頻繁的時期,莫過于五代十國。
在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烽煙四起,政權更迭,皇帝更換如同走馬燈一般。軍閥安重榮的那句“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新五代史》),就是對這種弱肉強食現象的有力說明。正因為如此,五代十國的皇帝們特別注重征伐攻掠,沙場揚威,因為作戰勇猛而被人冠以綽號的皇帝,后唐就出現了兩位,一是李克用,二是李存勖。李克用生前沒當過皇帝,但他是后唐政權的開創者,死后又被追謚為“太祖武皇帝”,堪稱又一個曹操。李克用“一目眇”,一只眼睛有問題,所以被人稱作“獨眼龍”。雖然身體殘缺,視力受限,但李克用“驍勇”且“善騎射”,軍中將士喊他為“李鴉兒”(《新五代史》),意思是稱贊他行動起來像鳥兒一樣風馳電掣;隨父親征戰時,李克用“摧鋒陷陣,出諸將之右”,所以又被人稱作“飛虎子”(《舊五代史》),現代警匪片中經常出現的“飛虎隊”大概由此而來。
虎父無犬子,李克用的長子李存勖大概就承襲了父親的戰斗細胞,“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難怪唐昭宗見了他不禁贊嘆“此子可亞其父”,李存勖的“亞子”,即“李亞子”(《舊五代史》)的綽號由此而來。除了作戰勇猛,李存勖還有一項別的愛好,即《新五代史》提到的“尤喜音聲歌舞俳優之戲”。李存勖不光喜歡看戲,有時還親自登臺過過癮。一次,他與伶人敬新磨同臺演出,自稱扮演的角色為“李天下”,敬新磨上去就給了他兩巴掌,“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頰”。敬新磨解釋道:“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復誰呼邪!”意思是說,只有皇帝才能稱李天下,你一個小小的演員竟敢大言不慚,這不是要謀反嗎?可能是敬新磨太投入了,竟然忘了眼前這位就是皇帝。李存勖一聽,非常高興,看到敬新磨對自己忠心耿耿,不但沒有怪罪,反而“賜與新磨甚厚”,“李天下”的諢名也由載入史冊。
在黃河流域的五代統治者中,還有一位有綽號的皇帝,即后周開國皇帝郭威。據《新五代史》記載,“周太祖(郭威)少賤,黥其頸上為飛雀,世謂之‘郭雀兒’”。因為脖子上有這樣一個不雅的刺青圖案,郭威巧妙地瞞過了政治對手劉崇,最后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皇帝。后漢隱第劉承?死后,大權在握的郭威不敢貿然自立為帝,而是派人迎取劉崇的兒子劉?為皇帝。對此,劉崇曾對郭威的誠意表示過懷疑,并派使者找郭威問個究竟。郭威對劉崇的使者說:“自古豈有雕青天子?幸公無以我為疑”(《新五代史》)。意思是說,自古以來有哪位皇帝的脖子上有刺青,回去告訴劉崇不用懷疑我,我是真心要立劉?為皇帝。劉崇一心想當太上皇,被郭威的花言巧語所蒙蔽,因此錯過了起兵對付郭威的良機。不久,郭威派人害死劉?,建立后周政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82735.html
相關閱讀: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