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丘處機的“神曲”令成吉思汗棄武從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元朝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年近花甲的王重陽,云游山東半島傳教,遇到年僅19歲,前來拜師的丘處機,收為首任弟子。
  
  丘處機,山東棲霞人,姓甚名誰不詳,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辛苦。童年的丘處機便想修道成仙,遠離人間疾苦。他常棲身于村北之山,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丘處機曾一次次將一枚銅錢,從石崖上扔進灌木叢,然后,再去尋找,不得不止,以此來磨練鍥而不舍的意志。直到遇到恩師王重陽。王重陽為他取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丘處機以虔誠、機敏和勤勉好學,深得王重陽器重。
  
  1169年(金大定九年),丘處機隨王重陽及馬鈺、譚處端、劉處玄返關中,不了途中王重陽病逝于汴梁城,彌留之際囑咐說:“處機所學,一任丹陽。”意思是說,丘處機所學,不及馬丹陽,即馬鈺。于是,丘處機受教于馬丹陽,提升自己的道業水準。
  
  為了潛心研究全真教道學,丘處機隱居西周姜子牙釣魚之地皤溪(今陜西省寶雞市西南)潛修7年,又在隴州(今寶雞隴縣)龍門山山洞潛修6年,“煙火俱無,簞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極為清苦。但他“靜思忘念,密考丹經”,潛心于養生學和道學的研究,并廣交當地文人學士,獲得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將全真教傳播至關西及隴右一帶。
  
  如今,在隴縣龍門山丘祖洞內,尚存一石球,直徑約30厘米,光澤滑圓,名“磨性石”,傳說丘處機在此洞修道時,磨煉心志,每天將此石掀滾下去,再抱上來,年深月久,竟將不規則的石塊磨成圓形。
  
  全真教的廣泛傳播,得到金世宗完顏雍的重視,召丘處機赴燕京(今北京)會晤,丘處機應邀,向完顏雍諫言“持盈守成”,意思是要適可而止,不可貪功冒進,否則物極必反。得到金世宗親自接見的丘處機,從此更是聲名遠揚,成為當時的文化名人。
  
  丘處機榮歸故里,在山東半島便設宮觀,傳播全真教,曾兩訪嶗山,在太清宮設壇布道,讓嶗山成為全真教天下第二道場,享有“海上第一仙山”的贊譽。其時,金、蒙、南宋三勢鼎立,爭相詔求丘處機,但他概不應詔。
  
  1219年,丘處機已經74歲高齡。元太祖成吉思汗下詔邀請丘處機會談,丘處機說:“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處無敢違。”于是帶弟子18人前往。歷時3年,行程萬里,抵達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丘處機見到了奮斗在征戰一線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馳騁疆場,占領大片土地,卻不知如何統治管理,使占領土地上的人民,像胯下的駿馬般皆臣服于自己。成吉思汗頭疼的是,他可以推翻他國統治者,也可以占領他國土地,但是,他唯一征服不了的,是他國民心。如果不得民心,群起而反,他所占領的土地就沒有價值。不僅如此,他和他的后代,還要永不停息地通過戰爭,以暴力方式強迫被侵略的人民臣服。但是,這里不反,那里反,今天不反,明天反,這樣下去,顯然不是個辦法。
  
  成吉思汗也想要萬民臣服的穩定,國無戰事,民可安生的祥和盛世。更重要的是,成吉思汗跟古代很多帝王一樣,也想長生不老,享受自己耗費一生奪得的江山萬年。

  丘處機雖長期從事宗教活動,但對社會問題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深知要使自己的理論有長盛不衰的生命力,必須要在實踐中給人們帶來好處,而這種實踐,又必須要得到統治階級的全力支持。
  
  成吉思汗也明白,要想真正獲得人民的擁護,必須從人民的意識形態層面進行控制,讓他們不念舊主,心悅臣服地接受新主的統治。而改變意識形態,傳遞正能量,必須從有文化、有思想、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入手。
  
  于是,成吉思汗向丘處機討教,如何才能實現他的夢。丘處機向成吉思汗進言,如何才能實現他的夢。二人各有所夢,各取所需,進行夢的解析。
  
  丘處機說,“想長生,須清心寡欲;想一統天下,須敬天愛民。”這是誰都明白的大白話,放在今天,就是正確的廢話。
  
  但是,這句出自當時最紅火,最受世人追捧的文化明星丘處機之口的大白話,在長期的奔襲殺伐產生厭倦心理、又剛剛從戰場的腥風血雨中出來的成吉思汗這里,竟成“神曲”,成吉思汗信了,不僅信了,還開干了。
  
  這個以殺伐尋求快感,獲得土地財富,證明自己存在的“戰神”,竟然下詔“止殺”,要用懷柔之策,來鞏固帝國根基。為了證明自己懷柔的決心,成吉思汗還拜丘處機為“國師”,尊全真教為“國教”,詔令全國推行全真教,以讓民眾在耕讀之余,修道養生,韜光養晦。咱別打了,咱都歇歇吧,咱這么打下去沒玩沒了。是的,他們都太累了,也該歇歇了!
  
  丘處機西行面晤成吉思汗,也是元初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縮影。丘處機西行途中遍及今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等國,在所經過的城鎮,宣講道教等中國傳統文化,讓異域人民了解中國和中國的傳統文化,起到了宣傳推動作用。
  
  丘處機的弟子李志常在《長春真人西游記》中,多處記載了丘處機一行受到中亞各國、各族人民歡迎的實況。因此,丘處機西行過程,也是一次增進中國與中亞人民友誼,傳播中原文化,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
  
  丘處機的目標達到了,他回到燕京,成為當時全國道教協會的會長,住天長觀辦公(今北京白云觀),管理道教,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余。并通過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寺廟改道觀、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計其數。
  
  自此,全真教達到興盛巔峰,丘處機的聲譽亦登峰造極,著有《溪集》、《鳴道集》等。
  
  但是,人總是要死的,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最終都會化為宇宙之氣。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如此,畢生修養生之術的丘處機,也是如此。
  
  1227年(元太祖二十二年),丘處機病逝于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追封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置身于“祖庵碑林”,仿若游走于歷史叢林,冰冷中有凝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391598.html

相關閱讀:蒙哥征宋
篤哇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