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黃帝生在遼河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黃帝生在遼河邊?

  ■黃帝極可能是遼寧人?

  ■玉器的仿制藝術是從紅山文化區傳到中原的?

  ■黃帝是華夏歷史上第一位可汗?

  近些年,有關黃帝是中華民族的“血緣始祖”還是“人文始祖”的爭議不絕于耳,而說到黃帝的籍貫,卻幾乎眾口一詞:黃帝是中原人,黃帝部族起源于黃河流域。如果有人告訴您,黃帝其實生在遼河邊,黃帝還極可能是遼寧人,對此顛覆性的說法,您是否會感到刺耳?是否連想都不想,便嗤之以鼻?

  蘇秉琦教授是中國考古界的權威,老先生在世時,幾乎踏遍國內已發現的所有古人類遺址,陜西、河南、山東、江浙……但他探祖尋根的腳步最后卻落在了遼寧的牛河梁。他以自己一生的閱歷經驗與穿越時空的前瞻慧眼,稱牛河梁女神是中華民族的“共祖”,并斬釘截鐵地說:“黃帝時代的活動中心,只有紅山文化的時空框架與之相應。”

  蘇秉琦顛覆黃帝籍貫

  “炎帝族對應仰韶文化、蚩尤族對應大汶口文化是學界共識,如此一來,遺址中出土的紅山文化龍鱗紋彩陶罐就只能屬于大戰前后的黃帝族了。”

  搞考古研究的人是非常嚴謹的,除非有了確鑿的證物,否則不會輕易下定論,即使有了結論,也多給自己留有余地。而老先生在論述中華文明起源時,使用的詞匯是“不都是”、“有可能”,但談到“黃帝文化的活動中心”時,老先生用的詞卻是“只有”,排他性的“只有”!

  關于黃帝故里,歷史上一直其說不一。史書記載,黃帝生于姬水之濱(今陜西武功漆水河),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葬于陜西橋山黃帝陵。也有個別觀點提出“昆侖說”、“天水說”、“有熊說”,不過這幾種觀點,問世不久即被學術界駁倒。

  漢代山東曲阜人孔安國為了提高他家鄉的知名度,謊稱黃帝生于壽丘。受其誤導,西晉學者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附和了一下,當時就有人指出了皇甫謐的錯誤。

  還有人說黃帝故里在河南新鄭。新鄭的古跡雖多,但所發現的“具茨山天書”和“具茨山巖畫”等遠古時期遺址,只能證明黃帝曾經在此居住過,并不能證明黃帝在此發祥。

  2011年8月下旬,第六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在赤峰舉行。經16年的考證與研究,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平認為,黃帝族很可能發祥于紅山文化核心區所在的內蒙古赤峰和遼寧朝陽地區,而這一結論是通過對大量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的證據研究得出的,陳平的觀點與蘇秉琦先生此前的論斷不謀而合。

  陳平說,史料記載黃帝姓姬,西周王族也姓姬,而且兩者后期的蹤跡都局限在陜西境內,可以推斷西周王族的直系祖先就是黃帝,可稱其為姬周黃帝族。由《左傳》等古籍記載判斷,姬周黃帝族來自姬姓白狄聚居的河北、山西北部,而《史記·五帝本紀》又表明姬周黃帝族與姬姓白狄部落均來源于河北涿鹿縣周邊的黃帝族。“史料記載了黃帝族發展遷移的大致過程,而考古發現也展示了黃帝族的遷徙蹤跡。”陳平說,距今約4200年的山西太原光社文化,證明了光社地區曾是黃帝族從河北涿鹿城向陜西遷徙的中轉站。與此同時,光社文化的典型器物——三足陶鬲(lì,是古代的一種炊器)與紅山文化的三足陶罐有著明顯的承繼關系。“這就可以把黃帝族的來路從河北涿鹿,北推到遼寧西部和內蒙古赤峰一帶的紅山文化核心區。”陳平認為,河北涿鹿縣附近的考古發現與古史傳說共同印證了“紅山文化屬于黃帝族早期文化”的論斷。

  陳平說,197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涿鹿縣百里之外的蔚縣三官、西合營遺址,發現了紅山文化的典型器——龍鱗紋彩陶罐,以及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玫瑰花彩陶盆。他說,從地理、年代特征和出土器物分析,三官、西合營遺址與古史傳說中黃帝與炎帝、蚩尤大戰于阪泉、涿鹿的歷史事件直接相關。“炎帝族對應仰韶文化、蚩尤族對應大汶口文化是學界共識,如此一來,遺址中出土的紅山文化龍鱗紋彩陶罐就只能屬于大戰前后的黃帝族了。”

  郭大順追尋黃帝南下路線

  黃帝部落來源于紅山文化區,這在國內考古學界的權威專家心中,早就不是什么驚天秘密了。

  郭大順先生現任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專職教授。在他的專著《追尋五帝》一書中,不僅明確記述了黃帝族由遼寧南下的考古事實,連南下的路線圖都清晰標注出來

  簡言之,黃帝部落由位于遼河上源的遼西、赤峰一帶出發南下,而起源于陜西關中平原的炎帝部落由渭河、汾河北上,兩大部落碰撞、交會于河北張家口地區,通過戰爭、聯姻,奠定了今天的華夏民族!

  在郭大順家客廳的墻上,掛著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寫的一首詩:“華山玫瑰燕山龍,大青山下?(jiǎ,古代青銅器制的酒器,圓口,三足)與甕。汾河灣旁磬和鼓,夏商周及晉文公。”短短28個字,將中華文明的“龍”、“花”淵源和彼此間的相互交融概括得非常清晰。

  據蘇秉琦先生考證,黃帝族所在的紅山文化區生產一種典型的“龍鱗紋彩陶罐”,而炎帝部落所處的仰韶文化區則生產代表性的“玫瑰花卉圖案彩陶盆”,中華民族的“華”就是由炎帝部落仰韶文化的“花”而來,中華民族所尊崇的“龍”,就是由黃帝部落紅山文化的“龍”而來。我們今天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恰是這兩大上古文明融合交匯的高度概括。

  陳平研究員所說的紅山文化的代表性陶器三足陶罐,2010年,記者曾在朝陽北票章吉營子鄉探訪喇嘛洞慕容鮮卑墓葬區時親眼見過。這里,據史書記載,是黃帝孫子顓頊大帝的“故墟”。當時,隨記者同行的北票考古專家李國軍在地面上發現一塊形似大奶嘴的土疙瘩,李國軍當時就斷定,“這是陶器殘片,我們考古隊管它叫‘三足鬲’,是日用陶器支撐三足中的一個。”

  對黃帝部落南下與北上的炎帝部落交匯于張家口的說法,一些人提出異議。他們質疑說,即便在遼寧發現黃帝時代的遺址與器物,為什么就不能說這些器物是正史記載的源自中原的黃帝族帶到東北去的呢?

  這種說法的確不容忽視,對尊奉正史記載人群的邏輯而言也順理成章,但近些年的考古發現呈現出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圖景。

  眾所周知,以牛河梁為代表的紅山文化區,最具代表性的出土器物是玉豬龍、玉雕龍、勾云形玉佩、玉?。如果這些在黃帝時代屬部落首領專有的玉器是從陜西、河南傳過來的,那么在陜西、河南一帶的考古發現中,就應該發現同一時期形狀一樣或類似的玉器玉件,但迄今為止,這種發現始終沒有出現。

  相反,在陜西的鳳翔縣、韓城,河南三門峽市一些地區的西周、戰國古墓中,卻發現了與紅山玉器形制驚人相似的玉器制品。紅山文化早于西周、戰國時代幾千年,這種發現只能說明一點:這些玉器的仿制藝術、傳承理念,是從紅山文化區傳到中原的。

  這就進一步證明了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黃帝部落是由北向南遷徙的,黃帝族所隸屬的紅山文化是由北向南傳播的。

  艾蔭范的“首領說”與“可汗說”

  相對于蘇秉琦先生的推論,有“國學大師”美譽的阜新艾蔭范教授對黃帝歷史身份的說法更為具體,他認為黃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單于或可汗。

  在艾蔭范看來,歷史上的堯、舜、夏人、商人和周人都是黃帝的后裔,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黃帝的孫子是顓頊,在顓頊20歲時,黃帝將帝位傳給了他,顓頊在位78年,死時90多歲。宋、元時期的胡三省在《資治通鑒》的注釋中明確說到:朝陽“城東九十里,棘城,即顓頊之墟。”棘城在今錦州義縣北。墟,則是指曾經有許多人居住而現在荒廢了的地方。由此可見,“黃帝與顓頊最初活動的地方是北方,黃帝應該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領或神,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可汗。”艾蔭范這樣判定。

  在研究蒙古利亞人所使用的阿爾泰語詞“空桐”、“奎屯”時,艾蔭范發現,在長城以北的山川中,有幾十個以阿爾泰語空桐、奎屯以及近似語命名的地方,例如灰騰錫勒、輝騰草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奎屯河、奎屯山等等。而其他一些蒙古族曾經駐牧或當代仍在生活的地區,也不乏“奎屯”山水。如:新疆的奎屯河;甘肅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西北流入黨河的奎天河等。凡是有空桐、奎屯的地方,都記載和傳說著黃帝的事跡,而這些地方,都處在從東北到新疆的亞洲草原區。艾蔭范由此得出結論,在華夏歷史上,第一位游牧民族的單于或可汗就是黃帝。

  雷廣臻喟嘆中華“五服觀”

  “陜西、河南一帶有黃帝陵、黃帝故里,但科學的論斷是要靠證據說話的,衣冠冢與皇陵只能是一種傳說。中原有關于黃帝的傳說,遼寧一帶有關于黃帝的出土文物,哪個更具說服力?”

  言及黃帝與紅山文化間的關系,對紅山文化頗有研究的朝陽學者雷廣臻在圖騰、住所、服飾等11個方面,詳細描述了黃帝時代與紅山文化間密不可分的對照圖譜。

  早年,有記者采訪雷廣臻請他講解黃帝部落的起源時,雷廣臻表示:“陜西、河南一帶有黃帝陵、黃帝故里,但科學的論斷是要靠證據說話的,衣冠冢與皇陵只能是一種傳說。中原有關于黃帝的傳說,遼寧一帶有關于黃帝的出土文物,哪個更具說服力?”據說,雷廣臻當時的講述因前所未聞,又闡述得極為生動,坐在一旁的司機都聽得入神,端著茶壺居然忘了倒茶。

  雷廣臻并未全盤否定神話傳說所內含的復雜歷史信息。“我們不能說中原一帶有關黃帝的傳說就是假的,這不是客觀的態度。比如河南西部靈寶市陽平鎮的鑄鼎原,這個名字從唐代起就流傳下來,不是現在人虛構的,這就說明黃帝部落的確與那個地方有關。”

  既然遼河流域極可能是黃帝部落的起源地,那么在歷朝典籍中,為何至今卻鮮見這段上古記憶呢?雷廣臻認為,這與中國的“五服”觀念有關。

  中華文化的“五服”分血緣與地緣兩種。所謂“血緣五服”就是上下各推五代,出了五服就不穿孝服,就可以通婚了。至于地域上的“五服”,是按與天子帝都遠近的里數劃分的,分為侯服、甸服、男服、采服、衛服,每向外500里,待遇就減一等,離得越近與當權者的關系就越密切。五服之外再劃500里叫要服,要服之外還有荒服,距帝都2500到3000里。進入中原的黃帝子孫肯定是把祖宗之地(紅山文化區)劃入荒服之地了,越往后越不記得自己先祖從哪里來,更不愿承認自己的先祖來自荒服之地。

  “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曙光,別人認不認不管,我們要認,要堅持到紅山文化去尋根問祖!”雷廣臻對此堅信不疑。

  在接下來的采訪中,諸位專家更是從紅山文化的圖騰、玉器等方面論述了黃帝部族的起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1283.html

相關閱讀: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