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真相: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臥薪并非是睡在柴草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五代十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勾踐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最終贏家。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諸侯爭霸中,越王勾踐憑借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耐力最終獲勝,留下了許多為后人稱道的典故,這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當是“臥薪嘗膽”的故事。然而關于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經臥薪嘗膽,卻是眾說紛紜。有的說他從來沒有臥薪嘗膽,有的說他“臥薪”而沒有“嘗膽”,那么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難道這個流傳千古的帝王發憤圖強的典故,竟然成了欲蓋彌彰的彌天大謊?

  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積怨深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率軍攻打越國,卻反被越國打敗,闔閭死于敗逃途中。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后,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國恥,為父報仇。他重用伍子胥和伯?,大規模操練兵馬,經過兩三年的精心準備,夫差親率人馬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率軍迎敵,結果大敗,勾踐帶領所剩的五千兵馬逃到了會稽,還是被吳軍圍了個水泄不通。越王只得派文種去和吳國議和,議和的結果是勾踐夫婦必須到吳國為仆,越王勾踐雖貴為君主,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忍受屈辱,答應了吳王的要求。

  公元前492年,勾踐把國家交給文種和一些大臣治理,自己帶著妻子和范蠡來到吳國作奴仆。夫差為了羞辱他,就派他住在闔閭墳墓旁邊的一個小石屋里。勾踐每天守墳、喂馬、除糞、打掃,把這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沒有絲毫的怨言,也沒有絲毫的怠慢。夫差騎馬出門的時候,他拉過馬,恭恭敬敬地獻上韁繩,他甚至誠心誠意地幫夫差牽著馬穿過市井,這一切,讓有意刁難他的夫差無可奈何。甚至有一次,夫差病了,他前去問候,為了討得夫差的歡心,他竟然拉開馬桶蓋親嘗夫差剛拉的大便,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問疾嘗糞”的典故。勾踐三年來的忍辱負重,終于換取了夫差的信任,夫差認定勾踐已是真心臣服,于是放心放他們回國。這一放,卻給了勾踐東山再起的機會。

  回國后的勾踐,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甘居人下的勾踐了,他發誓要報仇雪恨,幾年來的忍辱負重就是為了這一天。據說為了激勵自己,他晚上堅持睡在柴草上,還在屋頂上吊了一個苦膽,無論是站著、坐著,還是吃飯,都要先嘗嘗苦膽的苦味,以警示自己。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和不懈努力,他最終戰勝了吳國。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典故“臥薪嘗膽”的來歷。但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勾踐究竟有沒有通過“臥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勵自己呢?

  《左傳》和《國語》是現存最早的記載吳越爭霸和勾踐事跡的歷史典籍,而且距當時的歷史較近,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因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在這兩本史籍中,都沒有講到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行為,這不能不讓人生疑。

  到了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這么一段話:“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彼抉R遷的話是非常明確的,勾踐確實有“嘗膽”的行為。但“臥薪”呢?司馬遷筆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臥薪”呢?司馬遷并沒有給出更為詳細的交待。

  東漢時期,袁康、吳平作《越絕書》,趙曄作《吳越春秋》,這兩本書雖然是專門記錄春秋時期吳越兩國歷史的書,但它們卻只是以先秦歷史為基礎,又加上了小說家的荒誕想像!对浇^書》中“臥薪”、“嘗膽”都未被提及;《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也僅僅提到越王勾踐“懸膽在戶外,出入皆嘗,不絕于口”,而根本沒有提“臥薪”一事。

  最先把“臥薪”、“嘗膽”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的是蘇軾。他在《擬孫權答曹操書》這一帶有游戲色彩的書信中,說孫權曾“臥薪嘗膽”。但真正把“臥薪嘗膽”用在勾踐身上并使之廣為流傳的是眾多的文學作品。明朝末年,在傳奇劇本《浣紗記》中,梁辰魚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事情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清初,吳乘權在《綱鑒易知錄》中寫道:“勾踐叛國,乃勞其凝思,臥薪嘗膽!焙髞恚髂┳骷荫T夢龍在其刊刻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多次提到過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正是這些文學作品的描述,讓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但其真實性還需進一步考證。

  也有學者認為:東漢時期《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中就有越王勾踐“臥薪”之事記載。文中說越王勾踐當時“苦身焦思,夜以繼日,用蓼攻之以目臥”。蓼,清代馬瑞辰解釋說是“蓼薪”苦菜,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上解釋是:“植物名。種類很多,味辛辣。比喻辛苦。”由此看來,勾踐準備了許多“蓼薪”一定是用來磨煉意志的。這樣,《勾踐歸國外傳》中的話意思就十分明顯了:那時勾踐冥思苦慮,日夜操勞,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覺,即“目臥”。但他用“蓼薪”來刺激自己,以便能夠忍耐克服,避免睡覺!芭P薪”、“嘗膽”分別是讓視覺和味覺感到苦。由此可知,后人把“臥薪”說成是在硬柴上睡覺,是曲解了《吳越春秋》的意思,因為“臥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體遭受折磨。這種說法的結論是:盡管后人誤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但勾踐確實有過“臥薪嘗膽”的行為。這似乎與司馬遷筆下的“苦身”之間存在若干聯系。綜合這種種史料和因素,我們不妨設想:他可能是深夜累了的時候就借助“蓼薪”來提神,再或者就靠在柴草上小睡一會,驚醒之后,繼續勞作。但這也只是設想而已。

  這樣看來,勾踐“嘗膽”是確有其事的,《史記》和《吳越春秋》等史書都明確提到過。而關于勾踐“臥薪”之說,卻是今人誤解了古人的記載,這里的“臥薪”并不是指躺在柴草上睡覺,而是用蓼草刺激自己的眼睛,使自己不至于犯困睡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臥薪”也是存在的。事實上,研究勾踐究竟有沒有臥薪嘗膽,史書記載的“臥薪”與我們今天理解的“臥薪”有什么不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學習勾踐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幫助勾踐戰勝了吳國。越王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故事也成為歷代華夏兒女的英雄榜樣,激勵著后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義士建功立業,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15399.html

相關閱讀: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