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夫差十三年(前483年),吳王夫差準備召開“聯合國大會”了!這是登位霸主的必要程序。
像今天的聯合國大會一樣,也是需要召開小型預備會的,夫差召令已經表示歸附自己的魯國、衛國的君主在橐皋會盟,其議題據史載:還是商議伐齊大事。
剛與齊國簽訂了盟約,怎么還要伐齊?這是障眼法!現在的夫差目標是現任霸主晉定公,不扳倒現任老大,吳國就永遠坐不上第一把交椅。
可以肯定:夫差是借伐齊向晉國示威,以伐齊為借口,要挾晉國重新會盟,以便推舉出下屆盟主——也就是霸主。
也可以肯定,這次北行,吳王夫差沒有準備動真格的,只帶了三萬甲兵,去年伐齊時可是集結了九郡十萬大軍的。
不過,三萬甲兵也不是小數目,須知,當年就是三萬吳軍出動,伐強楚、破楚都,把個強大的楚國打得國破城殘,滿地找牙!
聲言伐齊,就是為了攜大軍北上,假如單是開會?還用得著帶三萬護衛?
由吳都到橐皋,均是水路,夫差曾掘邗溝以達沂(沂水,源頭為今山東沂源縣)、濟(濟水,源出今河南濟源縣王屋山,其故道本過黃河而南,東流至山東,與黃河并行入海),但吳王屬“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會期之長幾追“六方會談”;從夏開到秋,會址也逐步西移,《左傳》載:“夏,(魯)公會吳于橐皋”,“秋,衛侯會吳于鄖”,最后吳軍集結于晉國邊境,臨晉示威,準備與晉定公一爭高下,爭霸登頂之路,在此一舉!
夫差率軍出國與會,累年不歸,水順風順事也順之際,傳來驚報:后方老家被越國五千甲兵襲擊,太子友于始熊夷戰敗,越軍順江淮奔襲吳都,姑胥臺被焚,吳王的專用大船被掠!
不光如此,越將范蠡、泄庸率師屯海通江,北征吳軍后路被斷!
吳王夫差大懼之后,召集諸侯、王孫,商議大軍進退,最后竟形成決議:索性不管老家吳國了,繼續進軍黃池,奪取霸主,爭霸大業重于一切!
要說這吳軍也是夠牛的!無后方飄零之軍,威風不減,軍紀依舊,據載:僅因為在軍中談論吳都被破,夫差便宰了軍營中有關連的七人,并懸首示眾。
夫差還是按約定“會盟”晉國,趁夜全軍出動,逼近黃池晉軍,天未明即三軍列陣,雞鳴之時,距晉軍僅一里,而晉軍竟毫無覺察!夫差親擂金鼓,史載:“三軍嘩吟,以振其旅,其聲動天徙地!”
晉軍主帥趙鞅聞聲登壘遙看:微光之中,吳軍文犀長盾,扁諸之劍,整列三大方陣,吳王中軍皆白衣素甲,望之若荼;左軍皆赤裳丹甲,望之若火。右軍皆烏輿黑甲,望之如墨。
三軍整肅,猶如一人,金鼓乍停,鴉雀無聲,晨風拂煦,唯聞旌旗獵獵;旭日半露,只見雪刃爍爍!
趙鞅大驚,堅壘不出,令大夫童褐赴吳陣詢問吳軍意圖:剛才還是盟國,相約一同伐齊,怎么一轉臉就刀兵相向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37428.html
相關閱讀: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