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回回政治家。全名賽典赤?贍思丁?烏馬兒(al-Sayyid Shams al-Din‘Umar),今譯“賽義德?舍姆斯丁?歐麥爾”。賽典赤意為“先生”、“首領”,指圣裔;贍思丁意為“宗教的太陽”,烏馬兒有“長壽”之意。原籍中亞不花刺(今布哈拉)。贍思丁于13世紀初東遷充任蒙古成吉思汗的帳前侍衛,窩闊臺汗即位后,任豐、靖、云內(今大同、呼和浩特一帶)的都達魯花赤,后改任太原、平陽二路達魯花赤。憲宗時任燕京路總管、采訪使。忽必烈即位后,升為燕京路宣撫使。中統二年(1261)拜為中書省平章政事,統理財政,曾兼理發行中統交鈔,是歷史上首次發行較為正規的紙幣,且“尚知限制發行”。一時國庫充裕,戰事糧餉供應未曾匱乏。至元元年(1264),出任陜西、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后并節制陜西五路四川行樞密院所有大小官屬。在陜西3年之內,民戶增加3565戶,軍戶增加12255戶,稅收增加6225鈔錠,屯田糧增加9721擔,節省和買鈔331錠,得朝廷賞銀5000兩。至元十一年(1274),贍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為云南設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長官。任職期間,改革行政體制,設置郡縣,把萬戶府、千戶所、百戶所改為路、府、州、縣,路設總管,府設知府,州設知州,縣設縣令或縣尹。共“為路三十七,府二,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其余甸、寨、軍民等府不在此數!奔訌娏嗽醭瘜υ颇系闹醒爰瘷嘀平y治。為發展社會經濟,建立軍民屯田12處,使農業人口和耕地面積都有顯著增加;大力興修水利,在鄯闡(今昆明)地區筑壩修閘,挖堰開塘,疏浚河水,興建了農田灌溉系統工程;委任漢官張立道修治滇池,開鑿了滇池下游寶象、馬料等6條人工河;因云南“無粳稻聚麻,教民播種”,推廣稻谷種植,改進養蠶事業,使農桑得以發展,改善交通條件,在至元十三年至十五年間(1276~1278),命烏撒總管愛魯負責重修從鄯闡經烏蒙(今昭通)到敘州的水陸驛站道路,使該干線成為云南、四川、貴州的交通要道;在云南境內設驛站78處,加強了云南和燕京及中原各地的聯系。注意發展文化教育事業,至元十三年在鄯闡五華山修建學校,勸導各族子弟入學,修建孔子廟、明倫堂,宣揚儒學,設立側景所,觀測日月蝕和推算四時節令,設立惠民藥局,治療疾病,供給藥物;關念民間疾苦,貸牛種、耕具等,減輕人民負擔,百姓“由是遠近翕然俱來”。對各少數民族首領采取團結方針,緩和了民族矛盾。處理一般民間糾紛時,持平辦理,疏通引導,使之和睦相處,史稱他“秉政六年”,“舊政一新”。
贍思丁入云南后,大批回回人隨同入滇,是為云南回族的來源,伊斯蘭教也隨之傳人。史稱贍思丁為別庵伯爾之裔,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亦為宗教世家,對宗教事業十分重視。他在當時的昆明、大理、臨安等地相繼建立了清真寺。據《馬可?波羅游記》載,他曾在押赤(今大理)城中見到有“撒拉遜人或伊斯蘭教徒”。相傳贍思丁曾在昆明建清真寺12座。今正義路的南城寺和金碧路的永寧寺相傳即為他所建。
贍思丁政績卓著,為發展經濟、文化、教育、宗教、民族等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逝世后,“百姓巷哭”,人民懷仰,“邦之父老入請諸朝刻石頌功,立廟祀之”。“交趾王遣使者十二人齊經,為文致祭,其辭有‘生我育我,慈父慈母’之語,使者號泣震野!币蚱涔兩鮽,世祖詔云南守臣:“盡守賽典赤成規,不得輒改”。 成宗大德元年(1297),朝廷追贈守仁佐運安遠濟美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贈雍國公,謚忠懿。后晉封咸陽王,改謚忠惠。贍思丁生有5子,長子納速刺丁,于其父逝世后,曾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今譯“哈!),為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三子忽辛(今譯“侯賽因”),曾任云南行省右丞;四子苫速丁兀默里,為建昌路總管;五子馬速忽,為云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其子孫對云南地區也作出了許多貢獻,對回族和伊斯蘭教的發展同樣起了很大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42036.html
相關閱讀:篤哇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