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周原遺址出土的陶器殘片。王科提供
本報西安2月20日電在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岐水邊的一處斷崖上,考古專家日前發現了大量陶器碎片,這些碎片和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屬于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跡。這一考古發現意味著,在周朝以前3000年,就已經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周原的文明史至少要提前到6000年前。
據考古人員介紹,周原因西周時期周人在此居住而得名,是周朝的發祥地,在中國古代發展史上占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周原遺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周原遺址東起武功縣、西至鳳翔縣、北至北山、南到渭河,總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狹義的周原遺址則指岐山、扶風兩縣接壤處的核心區20多平方公里,因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稱。
今年春節前夕,考古人員在岐山腳下的流龍嘴村一處斷崖上發現許多陶器殘片,經過修復拼接出30多件陶器。根據這些陶器的燒制手法、器形以及紋飾,專家認為這批陶器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的遺物。在修復好的器物中,除少量粗沙黑陶外,大多數是細泥紅陶。這些陶器胎質輕薄均勻,多以繩紋、刻花紋等裝飾,顯示出很高的工藝水平。據專家介紹,從出土的彩陶盆紋樣分析,當時使用的繪畫工具應該是毛發做成的,很可能是毛筆的雛形。
《人民日報》(2006年02月21日第十一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65109.html
相關閱讀: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