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論原始宗教與祭祀在王權與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論原始宗教與祭祀在王權與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王 巍

  縱觀我國各地區發現的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的遺存,可以看出,這兩千年期間,與原始宗教和祭祀相關的遺跡、遺物大量涌現,其數量、規模和分布范圍較之于公元前4000年之前有了較大的變化。這種情況表明,原始宗教與祭祀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原始宗教在人們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由此導致了祭祀活動的經;、儀式化及祭祀用具的禮器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情況并不是某一地區、某一集團特有的現象,而是在全國各地普遍出現的現象,表現出相當程度上的共性。雖然各地的原始宗教的內容和形式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差別,但各地原始宗教的發展在促進社會階層分化和首領權威的樹立及顯貴家族的出現和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卻是共同的。   談到原始宗教的發展,我們不能不提到《國語》中關于顓頊命重黎掌管祭天、“絕天地通”的記載。關于這一記載的可靠性,雖然學者們的認識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包含著一定程度的歷史信息,則是完全可能的。這段文獻最值得注意的是,講到了顓頊絕天地通之前“民神雜糅”、“民神同位”,“夫人作享,家有巫歷”可以理解為巫術在民間的普遍盛行!爱斏鐣M織已出現范圍較大的部落聯合體以后,仍然是人人都能通神,傳達神的意志的話,必然影響聯合體的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正因如此,顓頊才命令重、黎掌管宗教祭祀,禁絕了原來那種誰都可以進行祭祀的情況。這條記載的關鍵之處,是透露了當時的宗教祭祀由民間的自發、自由的行為,轉變為有少數人所壟斷的過程。亦即神權形成的過程??對宗教祭祀的壟斷來實現對氏族部落乃至部落集團的控制,換言之,通過對宗教祭祀的壟斷,通過對思想信仰的控制,來實現對部落集團的控制。   綜上所述,我國原始宗教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的萬物皆有靈的自然崇拜和靈魂不滅的信仰,到新石器時代中期業已形成的以圖騰崇拜為代表的初期的祖先崇拜(即對始祖的崇拜)為主(同時,對太陽、月亮及其他自然物的崇拜仍然在一些地區延續著),再到龍山時代至夏商時期逐漸轉變為包括對直系先祖神靈的崇拜以及祭祀禮儀的日趨成熟、完備和制度化,形成了維護整個社會等級秩序的禮制。   二、原始宗教對于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   將我國史前時期原始宗教的發展過程與其在促進社會的發展方面的作用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階段的原始宗教對于社會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自然崇拜階段的原始宗教的主要作用是使人們通過對諸多神靈的崇拜,使恐懼感得以減弱,使心靈得到某種撫慰,使精神得到寄托。   2、圖騰崇拜通過對對共同的始祖神靈的崇拜和祭祀,使氏族、部落的團結和統一得以維系。同出于一族,同是一位始祖的后代,同受一位始祖神靈的保護,使氏族、部落成員保持了強烈的群體意識,如史前時期的環濠聚落和公共墓地內多人合葬習俗的流行便是這種意識的突出反映。   3、 生產的發展導致的剩余勞動產品的出現及神靈崇拜的發展,使祭祀越來越受到重視,從而促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專門從事祭祀的巫覡出現。祭祀的次數日益頻繁,儀式也日趨復雜。   4、占卜的流行,反映出人們對待神靈態度和意識的轉變,即由單純地崇敬、畏懼和只是簡單地貢獻供品,變為通過占卜來征詢神的意志,來決定人們的行動,從而使巫覡所具有的人與神之間媒介的作用顯得愈加重要,巫覡成為神的意志的代言人,這極大地提高了巫覡的地位。對神的敬畏和虔誠,使人們對巫覡由尊敬、信從到頂禮膜拜。巫覡也利用這一點,以神的意志的名義,發號施令,自己也由集團的公仆變為集團的主人,最終使神權得以確立。   5、 巫覡地位的提高,使巫覡掌握了支配部落集團的祭祀品的權利,從而使自己有可能將集團貢獻給神靈的貢品變相地收歸自己的家族所有,其家族成員的地位也隨著巫覡的為的提高而提高,成為顯貴家族。集團內部開始出現貧富、貴賤的分化。   6、 祭祀用器具的出現和需求的增加,促進了手工業專業化的發展。諸如良渚文化的玉琮、玉鉞和三叉形器等玉器,制作精制,紋飾繁縟,需要高超的技藝,顯然不是誰都可以輕易制成的。不難想象,當時已經出現了專門制作玉器的工匠集團。出現了農業與手工業的分工。這些匠人是歷史上第一批專業的手工業者,他們制作的精美的勞動產品不是為了出售,交換,而是供集團的首領在祭祀時使用。這一點十分重要,直至商代,手工業的這一性質認為根本改變。   7、隨著部落集團內部社會分層的加劇,能否參加祭祀,是否有主持祭祀的權利,及與此相關的是否掌握祭祀用器具,成為人們社會地位的重要標志。事神之器轉變為身份地位的體現物,等級制度即"禮制"由雛型并逐漸發展、成熟。
8、在修建巨型祭壇等大型宗教建筑的過程中,來自各個氏族、部落的人們分工協作,促進了集團內部組織性的增強和管理機構的出現和日益完善。另一方面,巍然屹立的巨大的宗教祭祀建筑,也使神權更加顯得至高無上,使部落和部落集團內一般成員更加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也使得主持甚至可以參加莊嚴的祭祀儀式成為了一種榮耀,一種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9、祭祀活動的頻繁和祭祀儀式的日益復雜,促使氏族部落組織和日常管理的復雜化,巫覡憑借其由宗教祭祀而形成的權威,通過占卜等形式參與甚至壟斷了對氏族部落乃至部落集團世俗事務的管理權,從而演變成為部落或部落集團的酋豪。   10、原始宗教信仰及其祭祀儀式成為壯大部落集團勢力的重要手段。先進的、規范的祭祀儀式和精美的祭祀用具??或稱神器,成為其他部落的羨慕對象,受其感召,一些原來不屬于本部落集團的部落或區域加入到集團中來,或成為其盟友,從而壯大了本部落集團勢力。幾支文化水平發達、原始宗教發達的文化對周圍地區的強烈影響,以及互相之間的激烈競爭和相互促進、彼此吸收,也促進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需要指出的是,原始宗教的異常發展對于社會的發展也有其弊端,也會產生消極的后果。過分頻繁的宗教儀式、過分浩大的宗教祭祀場所的修建、過分奢華的神器制造和過分排場的厚葬,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動力。一旦這種耗費超過了社會生產力所能夠承受的限度,必將導致集團勢力的削弱和集團內部各種矛盾的加深,如果集團內部的上層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矛盾,很好地協調各種關系,則最終必將導致衰落甚至滅亡。曾在一段時間在文化和手工業技術方面特別是宗教信仰方面居于領先地位的良渚文化未能繼續其輝煌,最終盛極而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關于良渚文化衰落的原因,學術界存在各種見解,近年,有幾位學者提出了不同意將良渚文化的衰亡僅僅歸結為洪水等自然環境的變化,主張從良渚文化社會內部運行機制等方面去尋找其衰亡的原因。筆者頗以為然。仔細考察良渚文化的興衰過程,不難發現,上述所言的"四個過分"的情況,在其文化發展與社會演變中都有所表現,它應是良渚文化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樣,曾盛極一時的紅山文化的衰亡也不排除與此因素有關?v觀各地史前文化的興衰過程,可以看到一種現象:修建的巨型祭祀場所規模越大,投入與精神信仰有關的奢華物品生產的精力越多,原始宗教信仰越發達,該集團往往衰亡得就越早,越慘;而未見工程浩大的祭祀遺跡,未見原始宗教異常發達跡象的黃河中游地區,反而孕育出了華夏文明。這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在今天,仍不失其史鑒的意義。
總之,原始宗教既是凝聚劑,又是迷幻劑,消蝕劑。它在我國古代文明起源與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對于王權的出現和強化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它的畸形、過分的發展,超出了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所能夠承受的極限,可能也成為一些地區早期文明夭折的重要原因。

原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 2001總第二期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1052.html

相關閱讀: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