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穆宗耶律?(931年-969年),小字述律,后來更名為明,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子,其母為靖安皇后蕭皇后。于會同二年(即939年)三月被封為壽安公,于天祿五年(即951年)在一場政變中被立為帝,尊稱天順皇帝,改年號應歷,是為遼朝的第四位皇帝。
耶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在位的18年是遼朝政治的黑暗時期,后為近侍小哥等人所殺,附葬懷陵,謚號孝安正敬皇帝。
遼朝,或稱遼國、大遼、契丹,簡稱遼,是中國五代十國北宋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遼國原名契丹,后因其居于遼河上游之故,遂稱“遼”,“遼”字在契丹語是鑌鐵的意思。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47年定國號為“遼”。 1125年為金國所滅。遼亡后,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1218年被蒙古汗國所滅。
遼享國共九帝,太祖阿保機,遼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遼穆宗耶律?,耶律賢(景宗),耶律隆緒(遼圣宗), 耶律宗真(興宗),遼道宗耶律洪基,耶律延禧。追封3帝,義宗倍 ,章肅皇帝李胡,順宗浚。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872-926)姓耶律,名億,字阿保機,遼開國君主。后梁貞明二年(916),群臣及諸屬國上尊號曰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冊。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廟號太祖。
遼朝初期的政局非常不穩定,主要是內部阿保機的三個兒子為爭奪皇位而叛亂頻生,可以說遼朝初期的政權主要是圍繞這三個人所展開。
耶律倍(899年?937年1月11日),即遼義宗文獻欽義皇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和皇后述律平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和章肅皇帝耶律李胡的長兄,遼世宗耶律阮的父親,東丹國國王(稱人皇王,一般也通稱東丹王,926年?930年在位)。他生前為大契丹國的皇太子(916年?927年),但未即位為皇帝,其子耶律阮(遼世宗)即位后被追尊為帝,以后的遼代諸帝除遼穆宗耶律?外都是他的子孫。
遼太宗(902~947)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為堯骨,他是耶律阿保機的次子。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做天下兵馬大元帥,在阿保機到各處征戰的時候,耶律德光都跟著出征,因此立功甚多,一直到后來平定渤海國,都有所建樹。所以同樣有勇有謀的母親述律后才對他另眼相看,在繼承皇位的問題上全力支持他,反對喜歡漢族文化的長子耶律倍繼位。
耶律李胡(911-960),漢名耶律洪古,字奚隱。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第三子,生母皇后述律平。同母兄弟三人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述律皇后最疼愛李胡!哆|史?章肅皇帝李胡傳》記載其「少勇悍多力,而性殘酷,小怒輒黥人面,或投水火中」。二哥太宗耶律德光親征在外,京師上京常常由耶律李胡留守。天顯五年(930)立為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947年,耶律德光過世后,耶律倍的兒子耶律阮自立為帝。耶律李胡和被世宗徙祖州(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南)軟禁。
遼世宗耶律兀欲(917-951),名阮,阿保機孫,耶律倍長子,曾封為永康王。太宗病死于歸途中時,他隨行軍中。在宗室大臣耶律安摶、耶律吼、耶律洼等擁戴下,他于947年4月戊寅日繼位,改年號為“天祿”。在位4年,951年被耶律察割等殺,時年35歲。
遼太宗逐鹿中原,沒想到陷入重圍,只好匆忙北撤,在947年4月,死于河北欒縣(今欒城)的殺胡林。遼太宗的死使遼的帝位又成了眾人爭奪的焦點。
因太宗未留下遺詔讓誰來即位,故將士憂懼,不知所措。統率大軍的南院大王耶律吼與北院大王耶律洼商議對策,認為國家不可一日無君,倘若請示述律太后立誰為帝,肯定是她所寵愛的李胡(遼太祖第三子)。李胡為人暴戾殘忍,豈能愛護百姓君臨天下?要想滿足百姓的希望,則應當立永康王兀欲為帝。耶律洼贊同這一意見。
原來人皇王,即東丹王耶律倍投奔唐朝之后,他的長子耶律兀欲還留在遼國,封為永康王。他也隨遼太宗南征中原,所以在太宗死時他正在軍中。
但當時還有兩個人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一是太宗的弟弟李胡,另一個則是太宗的長子耶律?。這時皇太弟兼天下兵馬大元帥李胡留守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太宗長子壽安王述律(穆宗耶律?)都在朝,他倆人都擁有相當的實力。永康王兀欲在聽到耶律吼等人的建議后,未敢立即應承下來。
述律兀欲他找來耶律安搏商議。耶律安搏是耶律迭里的兒子,安搏的父親迭里在遼太祖時擔任南院夷離堇,因主張立東丹王耶律倍,反對立遼太宗耶律德光,被述律后“以黨附東丹王”的罪名下獄,嚴刑拷打,后處死。所以安搏與兀欲有特殊的關系,經常暗中聯系。當永康王兀欲向他問計時便說,你是人皇王耶律倍的嫡長子,聰明穩重待人寬厚。太宗雖然有子壽安王,但是,天下的人大多認為你應該即帝位,勸他莫失良機。
這時,恰逢京師來人,安搏便借機在軍中傳播李胡已死的流言,大家竟然信以為真。同時與南、北二大王商議,北院大王耶律洼當即站起來說,我們二人正在議論此事。太宗曾經想以永康王為儲貳,今天這事,有我們在此,誰敢不從?但是最擔心的是立帝這樣大的事不請示太后,國內將會引起爭端的。安搏說,既然大王知道太宗要立永康王為儲貳,他又遇賢明,人心樂意歸附,現在天下始定,如不當即立斷,則大事去矣。若請示太后,必立李胡。李胡殘暴,路人皆知,如果立他為帝,對國家極為不利。最后大家一致擁立耶律兀欲即位,地點在鎮陽(今河北欒城北)這就是遼世宗。
。因以前遼太祖死在東征的歸途中的夫余城,述律后殺各部尊長及諸將數十人,皆怕死,莫不欣然從命。
他的祖母“斷腕太后”述律太后聽說立了世宗,大為震怒,以耶律倍叛遼,其子不得立帝為理由,命令她最心愛的小兒子耶律李胡前去討伐“亂賊”,也就是自己的孫子耶律阮,但是由于軍心不合,戰爭以耶律阮的勝利而告終。秋,世宗率大軍至演河橫渡,隔岸與太后、李胡軍對峙數日。后經大臣耶律屋質調停,訂立橫渡之約。述律太后同意立耶律阮為帝,各自罷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5122.html
相關閱讀:“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