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人稱“賊王八”,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公元907年—918年在位。
生平簡介
王建(847年?918年7月11日),字光圖,陳州項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舞陽(今屬舞鋼市)人。五代時期前蜀皇帝(907?918年在位),年號:天復王建(847年?918年7月11日),(907)、武成(908-910)、永平(911-915)、通正(916)、天漢(917)、光天(918)。
少年時為無賴,以屠牛驢和販私鹽為業,鄉里稱為“賊王八”,黃巢起義時期投效唐朝軍隊,隸屬忠武軍。長安淪陷時他奮不顧身的護駕,號為“隨駕五都”,為忠武八都的都將之一。被唐僖宗封為西川節度使、壁州刺史,十軍觀軍容使田令孜也收他為養子。僖宗還長安后,升為御林軍宿衛將領。光啟二年(886年),僖宗又逃往興元(今陜西漢中),任命王建為“清道使”,以后他向四方發展勢力。大順二年(891年)以精兵二千奔往成都,為陳敬?所阻,王建攻破鹿頭關,取漢州,攻彭州,大敗陳敬?五萬兵,不久攻占成都,陳敬?與田令孜開門出降,據西川,接著又降黔南節度使王肇,殺東川節度使顧彥暉、武定節度使拓拔思敬。乾寧四年(897年)占有東川梓(今四川三臺)、渝(今四川重慶)諸州,遂有有兩川兼三峽之地。天復二年(902年)取得山南西道控制權。天復三年(903年),唐昭宗又封他為蜀王,遂成為當時最大的割據勢力。
天復四年(904),唐遷都洛陽,改元天?,王建與唐隔絕而不知,故仍稱天復。天復六年(天?三年,906年),取歸州,并有三峽。天復七年(天?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后梁。王建馳檄四方,會兵討梁,四方知其非誠實,皆不應。同年九月,王建即皇帝位,國號蜀,史稱“前蜀”,定都成都,建年號“天復”。武成元年(908年),加尊號英武睿圣皇帝。永平元年(911年),加尊號曰英武睿圣光孝皇帝。次年又加號曰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通正元年(916年),改國號為漢。天漢元年(917年),復國號為蜀。
光天元年(918年)六月,王建卒,年七十二,在位十二年。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擴張疆土,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大治。死后謚號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廟號高祖,葬于成都的永陵(今成都市西延線永陵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75854.html
相關閱讀:“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