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帝王后妃8大絕世才女: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最有名氣的名人之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五代十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古有訓語:女子無才便是德。它是因為長期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男尊女卑的思想道德觀念的真實寫照。尤以兩宋時期“宋明理學”的形成以及之后的歷朝歷代皇帝將之上升到官學水平而成為統治者的借口,從而導致女人地位急轉下降,既失去了盛唐時期的性開放時代,也失去了兩宋前期的女性獨立時代,而強調“男女授受不親”,婦人“當終受于從一”,丈夫有休妻的權利,女人“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自至明清時期達到了極惡的頂峰。然而,中國自古出才女,比如說卓文君、班昭、謝道韞、魚玄機、薛濤、李清照、柳如是等。君子愛才各自有道。對于歷朝歷代的皇帝爺們,似乎更看重的是女人的美貌,后宮往往是成千上萬的美女云集供皇帝爺們淫樂享受、繁衍后代。但帝王后宮的女人們,除了少部分人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跡,但更多的是隨之化為煙云。

  通過縱覽帝王后宮相關實際資料,后宮嬪妃中也有堪稱才女的星點記載,在此盤點匯總以饗各位朋友。而且,這些帝王后宮才女都生活在兩宋之前,之后的才女卻大都出現在宮外甚至是青樓柳巷之內,最有名的當屬明末以柳如是為首的“秦淮八艷”!

No.1 上官昭容——“欲望才女”、“女宰相第一人”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兒(664-710年),唐代女官、詩人、皇妃,中國史上最有名的“欲望才女”、“女宰相第一人”。史載,唐高宗李治當政期間,上官婉兒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后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納入后宮重用,在武則天臨朝稱制、代唐稱帝時期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

  上官婉兒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早在武則天三子李顯(即唐中宗)當太子之時,就瞅準機會,含情脈脈地倒在了李顯懷里?上,皇天不佑,婉兒委身于一個著名的窩囊廢,684年只當了兩個月皇帝的李顯被母后罷黜。但上官婉兒馬上移情別戀坐到了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大腿上,并和美男子崔?勾搭成奸。神龍元年(705年),中宗李顯復位,已過不惑之年的“老相好”上官婉兒趕緊跑來投懷送抱,隨即被冊封為“昭容”,位在皇后(一人)、妃子(四人)之后。此時的上官婉兒風流本性依然如故,與韋后、武三思等淫亂后宮,“丑聲日聞于外”,彌漫著風吹不散的狐媚之氣。公元710年,李顯被韋后母女毒死,相王三子李隆基(即后來的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安樂公主一并被殺。

  上官婉兒自幼聰慧,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后及長寧、安樂兩位公主同時賦詩,且能做到“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她的詩歌創作,既有對“上官體”形式技巧的繼承,更在詩歌的題材范圍、抒情特征及格調氣度等方面對此前的宮廷詩有所超越,從而為詩歌從初唐宮廷詩的歌功頌德、綺錯婉媚邁向波瀾壯闊、盡善盡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No.2 班婕妤——漢成帝寵妃 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班婕妤曾是漢成帝寵幸的后宮妃子,也是著名的西漢女辭賦家,史稱她善詩賦,厚美德,因此,她被后代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晉朝顧愷之在他所畫的《女史箴圖》中,描繪了班婕妤與漢成帝同乘駕輿的情景,把班婕妤的端莊嫻靜,作為勸導嬪妃們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以此為鑒的典范,成了美好婦德的化身。梁代鐘嶸的《詩品》中評論說,班婕妤是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得到身為封建士大夫的男人青睞,并給予崇高的評價,實在很難得。班婕妤不但有花容月貌,而且頗有才華,寫得一手極好的辭賦,才德兼得。因為她出身于一個名將之家,父親是漢武帝的驍將,立下汗馬功勞;而她也是《漢書》作者班固、和才女班昭的姑母。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之下,她自有一份雍容華貴的氣質,和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

  古代才貌雙全的女子并不鮮見,而紅顏薄命者也不在少數。而班婕妤的過人之處,不在于她的美麗容顏,也不在于她的才華,而是她對生活的超然姿態。她得寵時不爭寵,不干預政事,謹守禮教,行事端正;失寵后卻又能做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稍無妒意,心如止水。在復雜險惡的宮闈之爭中,在歷經后宮春花秋月的劫難里,她始終保持一枝獨秀,像一朵金黃的菊花,靜靜地開在深宮別院的污濁里。

  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而班婕妤在后宮中的賢德也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艷及風韻所吸引,漢成帝為了能夠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命人制作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游,但卻遭到她的拒絕,她說:賢圣之君皆有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古代圣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而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身邊。

  當時王太后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游,非常欣賞,逢人便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太后的賞識,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宮更加突出。而她的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多方面的修養,很有可能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有道的明君?上h成帝沒有憑借班婕妤的賢內助,成就一番帝皇霸業,是他本性荒淫無恥,沒有造化所致。


  而隨著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入宮,與漢成帝過起聲色犬馬、荒淫無道的生活。而班婕妤以及許皇后,都受到冷落,但是兩人的結局卻大相徑庭,何也?許皇后心生妒意,在孤燈寒食的寢宮中設置神壇,詛咒趙氏姐妹。事情敗露以后,漢成帝一怒之下,把許皇后廢居昭臺宮。當趙氏姐妹欲對班婕妤加以陷害,而班婕妤卻從容不迫對漢成帝說: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班婕妤一番肺腑之言,成功打消了漢成帝的疑心,還得到厚加賞賜。

  畢竟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賢淑女子,面對寵愛,不驕不躁;面對讒構、嫉妒和排擠,隨時都有陷害的可能,她采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策略,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漢成帝允其所請。自此,她悄然隱退在長信宮的淡柳晨月之中,視宮廷內的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為隔世之事。

  班婕妤的人生,雖然并不一帆風順,命運對于她也不是特別眷顧。但是在我們眼里,她仍然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女人,她出色的容貌,橫溢的才華,貞靜的美德,成為中國歷史上無數女人追慕的理想女性的楷模。

  No.3 蔡文姬——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

  蔡文姬(約174年-約239年),名琰,原字昭姬,后因避司馬昭的諱而改字文姬,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她精于天文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一生三嫁

  蔡文姬初嫁東漢大學出色的士子衛仲道?上Ш镁安婚L,不到一年,丈夫便因咯血而死。兩人無子女,蔡文姬因遭婆家嫌棄憤而回到娘家寡居。東漢漢末,社會動蕩,群雄逐鹿,外族紛擾。蔡文姬23歲那年,匈奴南侵,蔡文姬被北擄而被迫二嫁南匈奴左賢王為夫人,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為左賢王生了2個兒子。十二年后,曹操統一北方,念及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多方打聽到了她的下落后,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在離開匈奴和自己生下的兒子之時,蔡文姬又覺得悲傷,為此寫下了著名詩歌《胡笳十八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贊譽曹操的“文姬歸漢”事件。曹操還作媒撮合三嫁于屯田尉董祀。后董祀因事犯罪當死,文姬蓬首跣足,求得曹操開恩,免除董祀死罪,夫婦二人從此隱居田園。

  蔡文姬是歷史上少有的才氣蓋過美貌的女子。蔡文姬生在文學世家,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她打小以班昭為偶像,留心典籍,博覽經史,并有志與父親一起續修漢書,留名青史。蔡文姬一生留下《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作品,并整理了一批古典經書,為我國文化流傳建了大功。其中,《悲憤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No.4 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最有名氣的名人之一

  花蕊夫人(生卒年不詳)五代十國女詩人!痘ㄈ锓蛉藢m詞》作者。五代時好“花蕊夫人”者,前后有兩人。

  花蕊夫人花蕊一樣美麗又嬌弱的女人卻輕聲細語出利劍一樣刺骨的聲音。她艷驚兩朝,既是后蜀孟昶的慧妃,也是宋代宋太祖的妃子,她便同時有了亡國之君和開國之君的兩君專寵的榮華,而榮華背后是無盡的辛酸和不幸。

  五代十國時,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廣為傳誦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將,而是花蕊夫人。成都也因花蕊夫人而得名“芙蓉城”;ㄈ锓蛉耸切稳菖由苊,“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

  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約883年—926年),成都人。宮號為花蕊夫人,后封順圣太后。當時她們兩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寵愛。大徐妃為王建生下一個兒子王衍,后被立為皇太子。王建當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當上皇帝后荒嬉無度,對吃喝玩樂十分在行。而大、小徐妃更是結交宦官賣官鬻爵,弄得不成體統,后唐莊宗乘機滅掉前蜀,可見這位花蕊夫人是不值得稱道的。

  現在要講的是另一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費貴妃,一個歌妓出身的貴妃。費貴妃,青城(今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世傳《花蕊夫人宮詞》100多篇,其中可靠者90余首。《全唐詩》歸屬于孟昶妃。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貴妃。

  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并說:洛陽牡丹甲天下,今后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陽。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選購優良品種,在宮中開辟“牡丹苑”,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那紅桅子花據說是道士申天師所獻,只有種子兩粒,它開起花來,其色斑紅,其瓣六出,清香襲人。由于難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樣式畫在團扇上,竟相習成風,也就是“芙蓉”花。每當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都如鋪了錦繡一般。“芙蓉城”因此而得名。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關于花蕊夫人的美麗傳說。傳說很久以前,后蜀國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很喜歡芙蓉花,孟后主就為美麗的花蕊夫人在城里城外種滿了芙蓉花。不久,宋朝軍隊打進后蜀國,孟后主投降了,花蕊夫人也被俘虜了。宋朝皇帝趙匡胤見花蕊夫人十分美麗,便收她作了自己的妃子,可花蕊夫人十分討厭他;ㄈ锓蛉吮凰退螌m但不忘故主,繪孟昶畫像私掛奉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后主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

  此事被宋太祖入宮看見追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如”,幸未追究。送子之神,于是從宮中傳到民間,到了晚清年代,把張仙男身像改花蕊女身像,花蕊夫人也又被尊為送子娘娘了。

  后來趙匡胤還是知道此事,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畫像,花蕊夫人至死不從,趙匡胤一怒之下殺死了她;ㄈ锓蛉说瓜铝,鮮血染紅了院中的芙蓉花。人們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尊她為芙蓉花神。

  No.5 莊姜

  莊姜(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齊國公主,衛莊公的夫人,婚后未生育。《詩經·衛風·碩人》中描寫莊姜時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監本詩經》中認為莊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詩人。

  根據朱熹考證,《詩經》中有五首詩乃是出自莊姜之手:《燕燕》、《終風》、《柏舟》、《綠衣》和《日月》。莊姜出身貴族,侯門之女,且美麗非凡,卻嫁了昏惑的莊公,對于深鎖宮中的痛苦之情在詩中表露無遺,也勾畫了“狂蕩暴疾”的衛國諸候的真實面目。其中最有名的當屬《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歸,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歸,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此詩是美女詩人的代表作,是“萬古送別詩之祖”(王士禎語),可泣鬼神(許彥周語)。

  以莊姜的身高和相貌一定會在春秋時代的美人中奪冠。凸顯了新娘的美麗和尊貴之后,詩中還述寫了送嫁的規模,詩動態地描繪了這一切:“河水洋洋”,黃河水浩浩蕩蕩;“葭?揭揭”,蘆葦花潔白溫柔,送親的隊伍就是在這優美的環境中行進的。詩中并未寫衛國如何來迎親,卻寫臣子們早早就退朝了,后面還特意加了一句“無使君勞”,讓莊公好好休息,不要勞累,再聯系結尾的?魚鮪魚,暗示著衛國人祝福莊公夫婦有魚水之歡!⌒l國人驚嘆于莊姜出嫁時的美貌與氣派,作了這首《碩人》來稱頌她?桑@美卻是冷眼旁觀的美,雖然旁觀者清,才有如此清晰的描繪,但旁觀者冷,畢竟缺乏當局者的迷戀。莊姜的美只屬于盛大婚禮儀式的點綴,而與情愛無關,反倒在對這美麗的鋪敘中深含著悲憫——這樣一個身份尊貴的美女,這樣一個盛大的婚禮,如是寫言情小說的話,它的結尾該是“從此后,才子佳人,白頭偕老”吧?可歷史的真實往往讓我們大跌眼鏡!蹲髠·隱公三年》記載了莊姜“美而無子”,卻賢德貞淑!睹娦颉返年U釋更具體:“《碩人》,閔莊姜也。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閔而憂之。”原來在這完美的婚禮儀式之前,衛莊公早有心上人!

  No.6 左嬪妃

  左嬪妃,即左芬(?-300),按墓志銘上所書應為“左?”,字蘭芝,西晉女文學家,我國較早的女詩人之一,是當年“洛陽紙貴”事件主角、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的妹妹。晉武帝司馬炎聞聽她才情過人即納入后宮,泰始八年(272年)拜為修儀,后為貴嬪,世稱左嬪妃,又稱九嬪!稌x書·后妃傳》有他的傳記。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贊賞,使后宮佳麗見妒。史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也就是說長相丑陋,體弱多病,很難得到皇帝寵幸。想必對于聲色犬馬的晉武帝來說,納左芬為妃僅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而已。

  左芬才華橫溢不假,“少好學,善作文”。。原有集四卷,已失傳。今存詩、賦、頌、贊、誄等20余篇,文辭甚為研麗,大都為應詔而作。她的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代表性作品有:《啄木詩》、《離思賦》、《感離詩》等。《離思賦》是“受詔作愁思之文”,最為著名。《古詩源》載有她的《啄木詩》,該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她入選嬪妃后,長居深宮,物質生活雖然十分豐富,但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因而她寫詩主要是描繪宮中的凄涼生活和青春被葬送的無限悲哀。有學者對左芬詩作是這樣評價的:“學問語,無蒙腐之氣。”

  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離思賦》,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晉武帝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辭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于是,宮廷中有什么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宮廷御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No.7 梅妃

  梅妃,原名江采萍(710-756年),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為數不多的才女妃子。其事跡出于宋代傳奇小說《梅妃傳》。相傳,開元年間,唐玄宗因寵愛的武惠妃去世而終日郁郁不樂,太監高力士等奉命選天下美女,結果在福建莆田縣發現了一個蘭心蕙質的女孩,她就是江采萍。江采萍入宮初 始,深得唐玄宗寵愛,性酷愛梅花,宮中皆植梅樹,一時寵冠后宮,也因而被封為梅妃。后因唐玄宗扒灰成功,兒媳楊玉環當上了貴妃,使得清高孤傲的梅妃漸漸失寵,而被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安史之亂中,唐玄宗攜楊玉環等一行匆匆逃到長安,梅妃因不甘心受到賊人的污辱,乃投井自盡身亡。安史之亂平息后,唐玄宗命人尋找梅妃尸身,重新安葬,并多次作詩懷念。

  No.8 甄皇后

  甄皇后(183-221年),即三國魏文帝曹丕的正室文昭皇后,又稱甄夫人,魏明帝曹睿之生母。她本為袁紹兒子袁熙之妻,曹操攻陷鄴城后成為曹丕的妻室。后因被郭女王(文德皇后)所譖而被曹丕賜死,曹睿即位后追尊曰文昭皇后。曹植描寫宓妃的《洛神賦》被認為是寫給甄氏的愛情篇章,故此她被后人被稱為“甄宓”或“甄洛”。

  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她與大小二喬并列為傾城美女,當時有“江南有二喬,河北甄氏俏”之說。史載,甄氏少時喜書好學,而且過目不忘,常用哥哥們的筆硯來寫字,哥哥笑她將來要當“女博士”,甄氏回答:“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由于甄氏年長曹丕5歲,入宮生子不久即失寵,曹丕與貴嬪郭女王一起居于洛陽,但甄氏卻遠在鄴城,盡管如此郭女王恃寵經常中傷甄氏。甄氏多文才,熟知后宮典故,自然明白自己處境惡劣;但苦于遠在異地,到不了丈夫面前,無可奈何,于是寄情絲于筆墨,寫下了她唯一傳世得作品《塘上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86962.html

相關閱讀:“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