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李學勤時間:2004年11月6日地點: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演講人: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演講題目: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主持人:著名物理學家陳佳洱院士 主持人: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同學們,下午好!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給我們做主題報告。大家都知道,我們輝煌的中華古代文明曾經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過極其偉大的貢獻,傳承和弘揚我們中華文明,在當今推進中國和平崛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天請來的李學勤先生長期致力于考古學、古文字學和歷史學研究,曾經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現在任清華大學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他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先生在甲骨文字、戰國文字和青銅器的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對中華傳統文化有十分獨到的研究和深刻的認識。我們經常講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長期以來,在有史可查的文字記載中,存在著夏商周斷代的遺憾。為了深化文化起源的研究,考證早期中華文明的進程,作為專家組組長和首席科學家的李學勤先生主持了我們國家的重大科研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2000年11月,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中國的歷史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今天李學勤先生演講的題目是“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讓我們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李學勤先生演講!
時間:2004年11月6日地點: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演講人: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演講題目: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主持人:著名物理學家陳佳洱院士 主持人: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同學們,下午好!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給我們做主題報告。大家都知道,我們輝煌的中華古代文明曾經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過極其偉大的貢獻,傳承和弘揚我們中華文明,在當今推進中國和平崛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天請來的李學勤先生長期致力于考古學、古文字學和歷史學研究,曾經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現在任清華大學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他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李先生在甲骨文字、戰國文字和青銅器的研究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對中華傳統文化有十分獨到的研究和深刻的認識。我們經常講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但是長期以來,在有史可查的文字記載中,存在著夏商周斷代的遺憾。為了深化文化起源的研究,考證早期中華文明的進程,作為專家組組長和首席科學家的李學勤先生主持了我們國家的重大科研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2000年11月,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中國的歷史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今天李學勤先生演講的題目是“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讓我們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李學勤先生演講!
尊敬的主席先生,在座的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天我感到非常榮幸有機會到這樣一個莊嚴而光榮的講臺上和大家見面!今天我要講的“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實際上是非常大的題目。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深邃的文化,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的文明正如剛才陳佳洱院士所說的有5000年之久,“5000年文明”這一點在全中國早已是深入人心的。要來闡述這樣的文明,即使是它的一個早期階段,也是一個太大的任務。所以我今天不可能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進行全面的敘述,我只想在這里用我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知識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早期文明究竟為什么是輝煌的,它的輝煌在于什么地方。 我想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個方面,是中國早期文明的長度,所謂長度是指中國的早期文明是怎樣久遠,它又怎樣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面繼續綿延傳承下來。第二方面,我們再看看中國早期文明的高度,所謂高度就是指它在發展過程中達到了怎樣的高峰,又對我們周圍的世界起著怎樣的影響作用。我想通過它發展的長度和高度這兩個方面,來說明中國古代早期文明是真正輝煌的,這是今天我要講的主要內容,而主要的依據就是中國歷史學和考古學的成果,特別是最新的一些考古成果。可能由于我考慮得不夠成熟,報告中會有一些不足,甚至不準確的地方,希望主席先生和在座各位予以批評指正。 下面我們來談第一個問題,中國早期文明的長度,或者叫中國文明起源的久遠。關于這個問題,為了使大家能有一個量上的認識,我想先從世界上古代文明的比較談起。我們常常說有四大古代文明,這個提法在過去我念書的時候,在小學課本里都有,叫四大古代文明。所謂四大古代文明就是古代埃及、古代美索布達米亞也就是古代兩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國,就是所謂舊大陸上的四個古代文明。大家可能會問,這四大文明里為什么沒有提到希臘、羅馬,這是由于這四大文明都是獨立起源的最早的文明。古代文明實際上很多,可是并不都是獨立起源的。比如與我們最近的日本,同樣也有悠久的文明歷史,而且很清楚的有很突出的特色。可是甚至在日本歷史上的特殊時期,日本的學者也沒有能夠說日本文明是獨立發展的,因為日本文明是在中國文明以及其他有關方面的影響之下發展起來的。古代希臘、羅馬的文明也是在近東一些文明的影響之下發展起來的。因此,說到舊大陸上獨立發展起來的文明,主要就是剛才提到的四大古代文明。 大家都知道,這四大古代文明里面,我們中國的文明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從它起源開始一直綿延下來了,在這一點上,和其余的三大文明不一樣,它們都沒能做到像我們這樣繼續傳承到現在。 波斯進入埃及之后,古代埃及的文明實際上已經逐漸衰落,特別是到了希臘化時代,埃及的古代文明基本上就衰亡了,古代埃及的文字后來也沒有人能夠認識。歐洲中世紀時代,由于埃及古代的古文字就刻在石刻上,人們都能看見,但是他們認為這是一種異教的符號,并不認為是古代文字的遺存。直到古代埃及文字得到解讀之后,人們才逐漸將埃及文明挖掘出來重新了解和認識。古代美索布達米亞文明更是如此,因為楔形文字同樣早就沒有人能認識了,也是經過解讀才能理解那里有那么復雜古老的歷史。古代印度文明也是如此,當時還不是后來的印度人,古代印度是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興起的文明,后來西方民族進入印度之后,那個文明就消失了。只有我們中國的文明,帶著它輝煌的歷史一直傳流下來,經過了許許多多的朝代,數不清的風風雨雨,一直傳承到現在。今天我們所有的中國人,仍然是這個文明傳統的負載者,它還將影響我們,我們還要對它進行研究。如果我們不了解、不研究中國古代的文明,我們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和傳統就無法深入理解。
我借今天這個機會,我們把古代埃及的年表和中國古代文明的年表大致對比一下,大家就能有一個印象。 剛才陳佳洱先生已經提到我們進行的一個科研項目,叫夏商周斷代工程,已經于2000年結題,當時出版了工作報告的簡本,里面有一個《夏商周年表》。這個年表只能說是我們這一批工作者,在一段時間內所能達到的最好的成果,提供大家使用。這個成果現在逐漸被國內采用,國外有人開始在采用。古代埃及年表也是一樣,而且有關研究及研究的發展所用的時間比我們這個年表要長得多,有了國際上較為公認的結果。下面我用的古代埃及年表是根據1994年牛津大學一個教授寫的一本《古代埃及史》,這是我能找到的最新的一本,具有權威性,還經過2001年一個臺灣埃及學者的校正。這個年表和我們的年表一樣,越古老的年代就越不那么準確,我想這點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大家可以對大致的情況進行對比。 大家知道,古代埃及一般分為前王朝時代、古王國時代、中王國時代、新王國時代,然后進入了波斯占領和希臘化時期,按埃及古書記載,其間有從第一王朝到第三十一王朝。我們的歷史,根據《史記》,第一篇是《五帝本紀》,即五帝時期。大家傳說的炎黃二帝,黃帝就是五帝時期的開始。然后是《夏本紀》,夏代;《殷本紀》,商代;《周本紀》,周代……這是我們的歷史,和埃及的時代和王朝大致可以對比了。 我們看一看,牛津大學教授的那個年表,它從前王朝時代開始,也就是第一和第二王朝,按現在的估計,大概是公元前3150到2700年。古王國時期,也就是第三王朝到第六王朝,是公元前2700到2200年。然后有第一中間期,是第七王朝到第十王朝,公元前2200到2040年。接著是中王國時代,第十一王朝到第十二王朝,大概是公元前2133到1785年,其后有一個第二中間期,第十三王朝到第十七王朝,是從公元前1785到1552年。接下來是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到第二十王朝,從公元前1552到1069年,然后有一個第三中間期,是第二十一王朝,從公元前1069到945年。總結起來分成三大段,古王國:公元前2700到2040年,中王國:公元前2133到1552年,新王國:公元前1552到945年。如果大家現在手頭有一張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話,你會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就是我們的幾個大朝代跟古埃及這幾個時期的劃分差不多,這一點是很有趣的,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傳說中五帝從黃帝開始,按古書的記載推算,大約就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接著是夏朝,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我們從考古學、天文學等各方面給出了一個估計數字,是從公元前2070年開始;夏的滅亡、商的開始,我們估計是公元前1600年;商的結束,也就是周武王伐紂的時代比較準確,我們把考古學、天文學、文獻、古文字等各方面的資料集中起來,選擇了一個最好的年份--公元前1046年,F在再來對比一下,大家就會發現兩者的共同性,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大概是在公元前2700到2040年,如果算上前王朝時期就是公元前3150到2040年,而我們的五帝時期大約是公元前3000到2070年,這很接近了。特別是埃及第一中間期的最后,和夏只差30年。再看中王國時期和夏代對比,中王國時代加第二中間期是公元前2133到1552年,我們是公元前2070到1600年,這個數字只差不到50年。然后是新王國時代,公元前1552到1069年,如果加上第三中間期是到公元前945年,而我們的數字是從公元前1600到1046年,數字還是非常接近的。當然這個沒有什么特殊意義,我們不是宣傳歷史上所謂的定命論,也不是宣傳前蘇聯編的《世界通史》中的“同時代法”,只是給大家看,古代人類的文明,在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獨立的起源和進程,可是它們的發展還是有某種共同性的。我們的五帝時代大約相當于古代埃及的古王國時期,我們的夏代和中王國時期,商代和新王國時期大體相當。這一點只是供大家參考,我不做過多的引申。
下面要討論中國文明的起源到底在什么時代?剛才我們談到了五帝的傳說,五帝在近代很長時期被認為只是神話傳說,沒有真正史實的意義。如果看外國學者的書,公認的中國文明起源,是從商代開始。如果是從商代開始,就是公元前1600年。甚至于有人說要從產生甲骨文的商代后期開始,那么就要從盤庚遷殷開始。大家都知道,商王盤庚把首都從奄遷到了殷,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陽的殷墟,此后商代再沒有遷過都。盤庚遷殷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300年,也就是說我們的文明是從公元前1300年開始的,F在我們看起來這種說法不太公正,因為不但古書里面的記載比這悠長得多,而且考古學等客觀的考察也表明商代已有很發達的青銅文化,它的文明已有非常大的發展了。以文字為例,我們現在知道甲骨文里面有多少不同的字呢?大約四千到五千之間,沒有很準確的數字,因為學者對字的釋讀與其分合的關系沒有一致的看法,可是總是在四千到五千之間。通過這個量級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文字已有了很大發展。大家知道,我們學任何一門外語,認識四千個字,已經很不錯了。我小時候念英語,口袋里放一本書《英語四千字》,把那些都背會了,就很過得去了。實際上我們今天的報刊上的常用字,也不過五、六千個,里面還有一些字屬于姓氏、地名,是不常使用的。甲骨文里面有四千多個不同的字已經很了不起了,而這四千多個字還不是當時文字的全部。甲骨文是商王用于占卜的,內容不可能包括當時生活和文化現象的各個方面,因此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字都包括在內,今天我們任何學科的一本書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字都包括在內,除了字典,所以當時的字一定要在五千個以上。從這一點,大家就可以體會到商代絕對不是一種很原始的文明,文明的起源要比這個早得多。如果再加上夏代也不過就是再往前推四百年多一些,還不是我們文明的起源,還要再往上推,我們估計五千年文明史是有一定根據的。 在這些方面我們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以科學的態度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究竟我們的文明起源可以估計到從什么時候算起,文明從起源到發展的過程是什么樣的?我強調了我們是在探討當中,今天并不能給大家一個答案,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探討。 在這里,我想特別說明一下,什么叫做文明。文明是人類發展上的特殊階段,是人類脫離動物形態后進一步脫離了原始野蠻狀態的階段。如果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就是有了階級和國家、有了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階段,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理論。但是我們從考古學上怎么來判斷呢?考古是發現和研究古代的物質遺存,現在我們主要依靠考古來論證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標志。這不止是中國考古學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考古學的問題。對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490633.html
相關閱讀: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