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創世考14 太子藏與姜子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4 太子藏與姜子牙

昆侖城就在專家的眼皮底下,不僅秦始皇不屑一顧,漢武帝不屑一顧,而且史學界也不屑一顧。

在扶風縣的地圖上,不難找到一個“姜塬遺址”,這個姜塬遺址就是雷澤。

雷澤邊緣上現在有4個村子,學者們反反復復地考察了東西兩個村子,一個是姜塬,一個是白龍灣,遺憾的是從沒有人去注意南北兩個村子,一個是太子藏,一個是秦豐。

考察姜塬的收獲大概是得到了一些青銅器,肯定了瑪祖源出姜塬而已。

可以說,專家首先關心的是地名,并不了解地名的變化和發展史,自然太子藏和秦豐就成了漏網之魚。遺憾的是,這兩條漏網之魚確實是兩條真正的大魚。

太子藏就是邰氏姜,邰氏姜就是昆侖城,秦豐就是姜太公釣魚的姜尚村。歷史在邰氏姜是連續的。

正義《括地志》云:“故?(邰)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縣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國, 后稷所封也。有后稷及姜?祠”。這里十分明確地指出了武功鎮西偏南,即沿渭河向西二十二里就是古邰城,現在為扶風縣的太子藏。

據邰氏姜傳說(可能在《劉秀走虢》中有記載),西漢末年,漢光帝劉秀被王莽追殺,四處亂逃。當逃到(寶雞扶風)牛谷村時,饑餓難忍,抓起地里的谷穗就生吃。待王莽快追到時, 又向西南方向逃去。不到七八里路,來到了姜尚村, 看到一口井,匆忙下馬喝水(這里地勢很底,扒在井邊掬手可及)。 剛喝完,王莽追了上來,劉秀又順路向北逃去。也就兩三里路,逃到了邰氏姜。

有一小孩正在路旁的樹上玩, 看到劉秀騎馬過來便向其身上撒尿。劉秀不但沒有發怒,反而笑著對樹上的小孩說,后面有壞人追他,要頑童哄騙王莽說自己去了北邊。

說完后,劉秀急忙躲藏到了村子的一個窯洞。

王莽追到樹下時,問小孩劉秀向哪個方向跑了,小孩指了指北面, 說上北坡去了。王莽沿北坡追趕時, 劉秀乘機沿東坡逃脫。

王莽上北坡追了一會兒, 發現不對,氣急敗壞,回頭便把騙他的小孩徒手劈成了兩拌。至今村里人仍用“王莽來了”嚇?摁[的小孩。

后來劉秀做了皇帝, 為了感謝救命之恩, 便將牛谷改為揉谷, 將姜尚改為井兒上(今秦豐), 將邰氏姜改為太子藏,并在邰氏姜設置邰縣城。

雖然三個村子都改了名,但本地老百姓至今一直叫牛谷,姜尚和邰氏姜。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改名和設置邰縣都是真實的。

扶風縣志將古邰城誤為邰氏姜的東鄰村法禧,武功縣則認為是法禧到疙瘩廟。

其實就差那么一點點,遠古歷史成了一筆糊涂賬。

歷史是不變的,地名是可變的。只有揭開地名的演變過程,才可能找到真正的歷史。歷史的誤會常常是張冠李戴。

太子藏因為具有天池皇邰和羊頭結構而稱為邰氏姜,前面已有論述!秶Z》、《世本》、《帝王世紀》均有“炎帝長于姜水”之記載。東漢初年的《說文解字》進一步肯定了“炎帝以姜水成”,即姜姓的炎帝之后長于今扶風縣內的記述:“邰,炎帝之后,姜姓所封,周棄外家”。這是真實可信的,因為東漢初年在邰氏姜設置了古邰縣,對古邰縣的記載應具有權威性。

《括地志》、《雍錄》等書更明確地指出姜姓原始氏族活動地區在今扶風揉谷鄉的古邰國。這一切歷史記載都表明邰氏姜就是古邰國和姜氏城, 而姜水就是邰氏姜沼澤。姜氏部落的源頭就是邰氏姜,包括姜塬,白龍灣,田龍,揉谷,法禧和移民村姜尚及帶有西周標志的尚德村(四伯侯)一帶。

誤會僅僅是把法禧當成了邰氏姜,打了一個不成功的擦邊球。

姜太公釣魚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盤庚死后又傳了十一個王,最后一個王叫做紂紂原來是一個相當聰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經親自帶兵和東夷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他很有軍事才能,在作戰中百戰百勝,最后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傳播到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在這件事上,商紂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是在長期戰爭中,消耗也大,加重了商朝人民的負擔,人民的痛苦越來越深了。

紂和夏桀一樣,只知道自己享樂,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沒完沒了地建造宮殿,他在他的別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造了一個富麗堂皇的“鹿臺”,把搜刮得來的金銀珍寶都貯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個極大的倉庫,叫做“鉅橋”,把剝削來的糧食堆積起來。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掛得像樹林一樣。他和寵姬妲己(妲音dá)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他還用各種殘酷的刑罰來鎮壓人民。凡是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對他,他就把人捉起來放在燒紅的銅柱上烤死。這叫做“炮烙”的刑罰。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候,在西部的一個部落卻正在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夏朝末年,這個部落在現在陜西、甘肅一帶活動。后來,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

到了古公?父的孫子姬昌(后來稱為周文王)繼位的時候,周部落已經很強大了。周文王是一個能干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跟紂王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人民濫施刑罰。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糟蹋莊稼。他鼓勵人民多養牛羊,多種糧食。他還虛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

周部落強大起來,對商朝是個很大的威脅。有個大臣崇侯虎在紂王面前說周文王的壞話,說周文王的影響太大了,這樣下去,對商朝不利。

紂王下了一道命令,把周文王拿住,關在?里地方。周部落的貴族把許多美女、駿馬和別的珍寶,獻給紂王,又送了許多禮物給紂王的親信大臣。

紂王見了美女珍寶,高興得眉開眼笑,說:“光是一樣就可以贖姬昌了!绷⒖贪阎芪耐踽尫帕恕

周文王見紂王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身邊缺少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來幫助他指揮作戰。他暗暗想辦法物色這種人才。

有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兒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獵。在渭水邊,他看見一個老頭兒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大隊人馬過去,那個老頭兒只當沒看見,還是安安靜靜釣他的魚。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頭兒跟前,跟他聊起來。

經過一番談話,知道他叫姜尚,是一個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興,說:“我祖父在世時曾經對我說過,將來會有個了不起的能人幫助你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經很久了。”說罷,就請姜尚一起回宮。

那老人家理了理胡子,就跟著文王上了車。

因為姜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后來叫他太公望;在民間傳說中,叫他姜太公。

太公望是周文王的好幫手。他一面提倡生產,一面訓練兵馬。周族的勢力越來越大。有一次,文王問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們應當先去征伐哪一國?”

太公望說:“先去征伐密須!

有人反對他,說:“密須國君厲害得很,恐怕打不過他!

太公望說:“密須國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厲害十倍,也用不到怕!

周文王發兵到了密須,還沒開戰,密須的老百姓先暴動了。他們綁著密須的國君歸附了文王。

過了三年,文王又發兵征伐崇國。是商朝西邊最大的一個屬國。文王滅了崇國,就在那里筑起城墻,建立了都城,叫做豐邑。沒過幾年,周族逐漸占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也越來越多了。

但是,周文王并沒有完成滅商的事業。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害了一場病死了。

在這個故事中,有幾個地方需要嚴格考證。

一是古公?父從什么地方遷到歧山;

二是文王在什么地方建立了國都;

三是姜子牙的釣魚臺究竟何在。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于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公元前 1211 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歲。

《孟子?離婁上》說:“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又說“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周前的北海為昆侖城的黃泉池,北海之濱就是昆侖城,即邰氏姜。周前的東海為昆侖城的龍潭大濠,東海之濱就是姜尚村。

傳說姜子牙遁跡武夷山九曲溪,武夷山為白龍嶺的別名,意指“威武高大的平臺山”,九曲溪就是“中國河、姬水河、大橫水、九州河”。兩者都吻合于邰氏姜環境,白龍灣之南50米處即姜尚村。

傳說姜子牙修道于終南山。終南山實際上有兩個,小終南山就是宛丘,大終南山就是現在的終南山。壽過小終南意指活過80歲,壽到大終南意指活過百歲。宛丘南側就是姜尚村,修道于終南山,就是隱居于姜尚村。

姜太公是一位高壽的人,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當時周朝規定,姜太公五世之內皆反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齊地。

前面已經根據《三海經》推知,周文王的國都為邰氏姜,蒙津就是宛丘,周文王死后葬于白龍嶺,現在進一步考證了周文王隱居于邰氏姜,姜子牙隱居于姜尚村,這一切都是前后關聯的,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 邰氏姜為周人的祖籍,姜原生死邰氏姜,同樣農神后稷也生死祖籍邰氏姜,并且葬在古歧山。

《海內十八經》曰:“西南黑水(小橫水、姜水)之間有都廣野(古歧山),后稷葬焉”。

周王朝是一個十分重視禮儀的王朝,白龍嶺為其祖墳,所以葬在白龍嶺是其唯一選擇。應該說昆侖原,即“天柱山、古太一”,比白龍嶺的位置還要好,但周王朝也沒有逾越祖制,與伏羲冢同在一處。白龍嶺是名副其實的百仙山,夏朝前有72位神仙,連同夏朝和周朝的皇帝冢自然超過了100位。

姜子牙的釣魚之地就是邰氏姜的東海龍潭,詳情另述。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07513.html

相關閱讀: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