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堯陵之謎:帝堯的葬處為何至今無從無從考證?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上古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般認為堯陵在臨汾。但臨汾堯陵有許多謎團,如堯陵建于何時?堯陵到底是傳說的臣民們裹土堆成的,還是一個天然土丘?近年來更有人提出堯陵不在北方而在湖南的攸縣。傳說中堯建都的冀州根本不在今天的山西,“冀”其實是“翼”,冀州在楚國。

  堯、舜、禹是上古時期三位杰出的部落方國聯盟首領,也可以說是中國最早君臨天下的帝王。由于他們功業卓著,推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得到華夏子孫無比尊崇和敬仰,堯舜被列為上古的五帝之中,尊為古圣。

  帝堯,姓伊祁,名放勛,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臨汾市一帶。傳說他先后被封為陶侯和唐侯,古時人們以地為氏,所以又稱他陶唐氏。一說他是帝嚳的兒子,黃帝的五世孫。在萬國爭雄的亂世,他團結親族,聯合友邦,征討四夷,統一了華夏諸族,被推舉為部落方國聯盟首領。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帝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钡蹐蛟谥髡陂g,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鯀治水,并且制定歷法,整飭百官。堯在位70年時,遍訪天下賢士,得舜,由之輔政20年,將帝位傳給了舜。

  堯、舜、禹雖然皆為圣帝,在歷史上各有作為,但是他們生命價值展示最充分的階段是在帝堯主政時期?梢哉f,他們的治世方略的基本思路是由帝堯起始和奠定的。舜禹曾是帝堯的大臣,按照帝堯的大策,殫心操持,全力躬行,有效地推進了人類的文明進程。

  堯帝死時,百姓如喪考妣,前來送葬者人山人海。堯的尸體據說葬在堯陵中,至今冢高約50米,周長近300米,氣勢宏偉壯觀。堯陵在臨汾城東北35公里處的郭行鄉喬村,背山面河,周有殘墻圍線。陵的北部為黃土陡崖雍衛,東西有兩條黃土沖溝拱衛,南面楊村河經東南、南、西南似新月抱冢繞流。因樹多而古,俗稱神林。陵前有祠宇,相傳為唐初建筑。明清屢有重修。1984年,重修了碑亭獻殿。祠內現存山門、牌坊、廂房、獻殿、寢殿、碑亭等建筑。

  早在漢代,官府已建堯廟于汾河西平水之陽,漢武帝劉徹的《祭堯文》至今仍被保存了下來:“巍巍乎帝堯,賢德圣明之君……千古帝范,萬代民師,初肇文明,世人敬賴。帝堯欽定歷法,理順時序節令;廣鑿水井,抵御田陌旱魔;疏理河道,流水盡歸滄海;設立謗木,廣聽民眾諫言;禪讓帝位,啟開民主先河。定都平陽,協和萬邦,設定九州,完璧山河,首創中國,帝堯乃中國先祖也!焙笠浦僚R汾城南3公里處。堯廟占地85畝,始建于西晉。唐、宋、元、明、清歷代重修,F存山門、五鳳樓、光天閣、堯井亭、寢宮、廣運殿等幾大建筑。廟內現存古代碑刻十余通,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唐堯故事。

  關于臨汾堯陵,有人提出了疑問,堯陵建于何時?堯陵到底是傳說的臣民們裹土堆成的,還是一個天然土丘?

  堯陵建于何時,實際上現在已無從考證。傳說堯子丹朱平時不聽父教,總是反其意而行,故堯本想死后葬于澇河之陰,而反其說要葬于澇河之陽。丹朱想到平時屢違父教,如再違抗,怎能做人?于是征得大臣同意,謹遵父囑,選澇河之陽的風水寶地而葬,所葬之地為今堯陵。金人泰和二年(1202)的碑記說,唐太宗征伐劉武周時曾駐蹕于此,祭祀堯陵并塑像。清代碑刻上也說唐太宗進取長安時,曾經到堯陵禮禱堯神功。清代碑刻上還記載著每年清明節和九月上旬都有傳統的香火盛會,對堯陵進行祭祀拜掃。

  從堯陵所處的地理環境來看,從北部大戶垣黃土梁俯視,堯陵不過是個小小的黃土丘。但如果站在楊村河谷向北仰望,堯陵卻顯得高大雄偉并有著特殊的地貌特征。澇河是楊村與柏村兩河匯合后的稱謂,兩河之間的黃土平梁稱冢垣,楊村河之北的黃土平梁叫大戶垣,堯陵就坐落在喬家垣的最西端,大戶垣的南緣,楊村河與柏村河將要匯合之處,這里是平陽有名的山前黃土臺地丘陵區。這一廣闊的黃土臺地,由若干黃土平梁組合而成,梁如條條土龍剛出云山,由東向西奔行,梁間溝溝有水,如條條水龍由東向西游動。在堯部落生活的時代,道道山梁著綠裝,條條河溝水潺潺,青山綠水,詩情畫意,宛如仙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17461.html

相關閱讀:黃河流域文化遺址
黃帝的妻子是誰 黃帝有幾個妻子
中國汗青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黃帝
吳剛是誰?吳剛為什么會在月宮伐桂?
黃帝曾孫之女竟然嫁給一條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