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圭殺父繼位后,眾兄弟都不服,特別是朱溫和張惠所生的朱友貞,身為嫡子,更是打起了“除兇逆,復大仇”的旗號,聯合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興師問罪。在楊師厚的幫助下,朱友貞得到宮中禁軍的配合,最后殺死朱友圭,奪取了皇位。在五代,他是通過兵變奪取皇位的第一人,為以后的兵變提供了效仿的先例。朱友貞重用為他奪取帝位出謀劃策的趙巖,但趙巖沒有治國之才,只會弄權亂政,敗壞風氣。中央被他們弄得腐敗了,一些老臣在他們的縱容下橫行霸道,基層的官吏更是敲詐剝削,任意加重百姓的負擔。朱友貞不善用人,派朱友能任陳州刺史,朱友能橫行鄉里,縱容下屬騷擾百姓,最終逼出了陳州農民起義。起義雖然被鎮壓,但后梁統治已經到了窮途末路。本來陳州是后梁的財賦重地,當初朱溫能稱霸中原,打敗并消滅秦宗權,正是靠張全義經營陳州,全力供應才得以實現的。朱友貞卻反其道而行之,這又怎能不加速自己的滅亡呢?生子當如李亞子開平二年(908)李克用死后,兒子李存勖繼位為晉王。一上臺他就在與朱溫的交戰中,出其不意地解了潞州之圍,繳獲了大量的糧食軍械。后來李存勖多次擊敗了朱溫的軍隊,使敵人在心理上產生了恐懼,往往兩軍還未交手就紛紛潰散。朱溫感到自己后繼無人,不是李克用兒子的對手,所以感嘆說:“生子當如李亞子,我的兒子比起來只是豬狗而已。”朱友貞即位后,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滅后梁,雙方連年混戰。朱友貞因為信用趙巖,外戚張漢鼎、張漢杰等人,大將出兵也派他們隨往監視。趙巖等人又仗勢弄權,賣官枉法,離間將相,賞罰不明,致使忠臣退避,上下離心,前線將領自相殘殺,與后唐交戰屢遭大敗。李存勖步步得勝,他襲占楊劉,大戰胡柳陂之戰,又贏得了德勝渡口爭奪戰。兩軍爭奪這些黃河沿岸戰略要地,前后持續了兩年,雙方所用兵力均在10萬左右,反復拉鋸。交戰初期,由于梁軍占有這些據點和渡口,后援充足,所以處于有利地位。李存勖攻占之后,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鞏固新得到的河北地區,更為重要的是,突破了黃河這個后梁首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最大的屏障,對后梁構成了致命的威脅。當時,李存勖的局勢也很危急:后梁大將段凝奪取黃河北岸德勝以西的衛州,契丹軍隊又時常圍攻幽州,潞州的后唐守將李嗣昭之子李繼韜投降后梁。這些使得后唐內部人心不一,以為后梁難以攻取。但機會終于來了,后梁駐守鄆州的將領盧順投降了后唐,盧順透露了鄆州的虛實:“鄆州守城士兵不到一千人,守將又不得人心,可以派兵襲取。”但大將郭崇韜認為孤軍深入,勝利的把握不大。李存勖分析了全局形勢,認為后梁此時由于西面的潞州剛剛歸降,注意力已集中于西面,而東面準備不足,防守松懈,正可以趁機襲占鄆州,動搖其軍心。他派猛將李嗣源率領精兵五千從德勝出發,沿黃河北岸向東急行至楊劉,在雨夜的掩護下秘密渡過黃河,然后揮師直搗鄆州城。梁軍毫無戒備,在后唐精兵的強攻下大敗而歸。鄆州拿下之后,后梁的腹心暴露無遺。從鄆州到大梁已無天險屏障可守,后梁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隆德三年(923)八月,李存勖召見了剛剛歸降的后梁將領康延壽,康延壽為李存勖分析了后梁的形勢:后梁的地域并不狹窄,兵力也不算少,但是朱友貞懦弱無能,致使政治腐敗,賄賂成風,選才用將不以才德與戰功為標準。將帥出征也要派近臣監視,主帥無法自己調兵遣將。所以后梁的敗亡局勢已定。最后康延壽向李存勖獻出滅梁大計:“梁兵聚集則勢眾,分兵則勢薄,陛下現在應該養精畜銳,等其分兵之后,選擇良機率精銳騎兵五千從鄆州直趨大梁,活捉朱友貞,十天或者半月必然大功告成。”十月初二,李存勖所部精銳從楊劉渡河南進,初三即進入鄆州城,子夜時分跨過汶水后,命李嗣源為先鋒攻擊前進。初四早晨與梁軍交火,大獲全勝,并攻占后梁的中都(今山東汶上)。此時,有的將領認為,雖然傳言汴州空虛,但不知情報是真是假,主張穩妥用兵,先向東進攻,再尋機而動?笛訅蹌t極力主張迅速發兵汴州,李嗣源也主張晝夜奔襲,趁梁軍未知內情時先奪下汴州。唐軍士氣高昂,初四傍晚時分,李嗣源便奉命率軍快速出擊,趁夜急進。第二天,李存勖率部緊隨跟進。在初七這天,唐軍騎兵圍攻曹州(今山東定陶西),梁軍守將毫無防備,只得投降。兵不血刃占領曹州之后,唐軍馬不停蹄繼續向西飛弛前進,直逼汴州。
朱友貞自殺朱友貞得到曹州失陷的消息后,驚慌不已,急忙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眾人無計可施。朱友貞日夜痛哭流涕,不知如何是好,召來老臣敬翔詢問退敵之策,敬翔數落一番他用人過失后,說縱使張良再生也無法挽回敗局了,抱定殉國的決心別他而去。朱友貞的臣子紛紛逃離,連傳國玉璽也被部下盜走,守兵不少人開了小差,眾叛親離。朱友貞束手無策,急得日夜哭泣。初八,他對身旁的都指揮使皇甫麟說:“姓李的是我們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們,與其等著讓他們來殺,還不如你先將我殺了吧。”皇甫麟忙說:“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動手傷害陛下呢!”朱友貞說:“你不肯殺我,難道是準備將我出賣給姓李的嗎?”皇甫麟拔出佩劍,想自殺以明心跡。朱友貞說:“我和你一起死!”說著,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劍柄,橫劍往自己頸項一揮,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矢胍部拗载囟。初九早晨,李嗣源的騎兵到達汴州城下,守軍開門獻城投降。同一天,李存勖也率兵趕到,從西門領兵進城,后梁滅亡了。虛待齋曰朱溫所建的后梁至此被后唐滅掉,前后共17年時間,其間與后唐的戰爭斷斷續續,最后敗在后唐之手。李存勖奇襲汴州的計劃,從最初商定到全部實施,前后僅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長途奔襲速戰速決的著名戰例。唐軍取勝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準確無誤的情報及據此制定的正確作戰計劃,二是李存勖的堅定決心與果斷性格。他充分地發揮了唐軍騎兵善于快速機動擅長遠途奔襲的特點,中途不分散兵力固守一地,更不過多逗留,晝夜兼程抓住戰機,一舉獲得成功。我曾當兵12年,又姓李,所以對李存勖的這個大勝仗,有異常深刻的印象,可惜本書不能多寫。
相關閱讀: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