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皇帝郭威開兵變及黃袍加身之先例
說起“陳橋兵變”這則典故,都知道是宋太祖趙匡胤所為。出身軍將世家的他,在五代亂世中成長崛起,通過施展權謀,最終黃袍加身,走上最高權力的寶座,建立了大宋王朝。其實,開此先例的不是趙匡胤,而是后周皇帝郭威。
唐末五代,群雄紛爭,生靈涂炭,中原五代八姓十三君如走馬燈交替,南方更是列國割據,混亂不堪。后周太祖郭威生于亂世,長于軍伍,勇武有力,豪爽負氣,略通兵法,善撫將士,以軍功累遷至樞密使高位,駐兵鄴都,防范契丹南侵。后漢隱帝在舅舅李業的挑撥下,恐郭威手握軍權,功高蓋主,嫌“厭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鄴都去謀殺郭威,激起了郭威兵變。隱帝領兵出征,結果被亂兵殺死。公元950年冬,郭威發兵南向,攻入開封,聰明的郭威讓隱帝之母李太后主持朝政,以安人心。之后,郭威假借契丹南犯,率兵離京,在澶州,數千將士發生兵變,擁立郭威為帝,推翻了后漢王朝。公元951年2月13日,郭威即位建元,國號周,史稱后周。他生性節儉、虛心納諫、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
郭威登基的第一天,他就當眾銷毀了從后漢宮中搜出來的寶器,把這些被后漢的皇帝和皇室們看重的珍珠、翡翠、瑪瑙和金銀器皿,統統砸了個稀巴爛。一邊讓人砸,還一邊對身邊的大臣們說:“別人都可以喜歡這些東西,就他媽皇帝老子不能!當了帝王,就千萬不能眷戀這些東西!”自打他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就一連下了幾道圣旨,降低賦稅,減輕刑罰。郭威自己的生活,也一向節儉,做了皇帝,反倒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他經常對臣僚們說:“朕起身寒微,自幼就飽嘗了人世的艱辛。遭逢這樣一個喪亂的時代,一夜之間作了帝王,怎么忍心搜刮百姓,來奉養自己呢!”郭威下令:“從現在開始,禁止各地官員向皇帝送禮。同時,也禁絕各地官員,借各種機會,以各種名目,向皇室供奉各種珍器重寶和土特產品等生活物資!
郭威還親自到孔廟祭祀孔子,向孔子塑像行跪拜禮。跟在身邊的大臣看到了,上前勸阻說:“孔子只不過是個陪臣,作為帝王,您不應該給他行這么大的禮,他不應享受這么高規格的禮遇!惫犃艘院,感慨地說:“孔子是萬世帝王的老師和楷模,我怎么敢不敬重這位偉大的圣人!”行禮過后,郭威還下令修繕孔廟,禁止在孔林打柴毀林,命人四處尋找孔子的直傳后裔,任命為曲阜令,又找來了孔門大弟子顏回的后人,授予曲阜主薄的官職。讓孔顏的后代,共同管理孔顏的家鄉??曲阜的全部事宜。郭威說自己生長軍旅,沒有時間和心思讀書,不懂得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于是詔令全國各地,只要能提出有利于國家和民眾的方略,朝廷都愿意虛心接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36110.html
相關閱讀:“玉體橫陳”的典故來自哪里?原來說的是馮小憐
千古奇冤之伍子胥浮尸案 一個值得思考的案例!
古代歷史上的美女經濟:西施“賣相”造福國庫
史上第一美女間諜:西施光復越國后的凄慘遭遇
夫差 商鞅:歷史上自食其果的十位悲情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