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強大的草原民族,他們在草原上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國家——蒙古國,也就是日后進軍中原的元朝。當時除了蒙古國外,中原上還有一個國家南宋,當時的南宋偏安于一隅,國力逐年衰減,而蒙古國卻是虎視眈眈地望著中原大地,希望有一天能夠占領中原地區。為此,蒙古國一直都在謀劃著進攻南宋的戰略。
說到蒙古國進占中原地區,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蒙古軍正是在忽必烈的率領下,才滅掉了南宋。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忽必烈不愿意直接進攻南宋,而先進攻大理,是因為想要對南宋實施所謂的“斡腹”之謀。但是史書上對于忽必烈的進攻時間和路線,卻有不同的記載。有些書上說,忽必烈是直接進攻的南宋,也有書上說,忽必烈是先進攻大理,然后才進攻南宋,兩者的說法完全是矛盾的,那么到底哪一個是真實的呢?
不管是當時宋朝或元朝時期的學者,還是現在的歷史學家,一般都會認為當時蒙古國的戰略計劃是從藏區借道,先進攻大理國,將南宋逐步地包圍。然而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許多人多年來的認識都是錯誤的,真正的歷史并不是這樣的。其實,蒙古國一直以來的戰略都是軍隊經過漢中,到達川蜀地區之后,再攻打南宋。
十三世紀中期,忽必烈的長兄命令忽必烈準備進攻南宋。忽必烈為了這次進攻,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派人在南宋展開了一系列的秘密行動,以獲取有用的情報,最后忽必烈發現如果直接從漠北地區進攻南宋,實在是困難,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于是忽必烈便勸說他的兄長蒙哥汗改變主意,提議先將大理國滅了,然后再進攻南宋,蒙哥汗同意了。
在蒙哥汗成為蒙古國的首領后,便積極地進行著軍事行動,他希望能夠征服更多的土地,而南宋正是他的主要目標之一。蒙哥汗繼位之后,便一直想要征服南宋,所以他對忽必烈充滿了很大的信心,而忽必烈的目標也一直都是南宋。蒙哥汗當時已經同意了忽必烈提出的戰略,但是因為忽必烈一直都沒有動靜,這讓蒙哥汗大為不滿,兄弟二人雖然沒有公開化的矛盾,但是在心里都存在了一絲芥蒂。因為忽必烈在率軍在外,所以蒙哥汗便派人去忽必烈的軍中,想要看看忽必烈到底在搞什么鬼,正是這一舉動,讓忽必烈認為自己的兄長不信任他,所以兩人的矛盾也是越來越激烈。
后來,蒙哥汗實在是等不下去了,于是便親自率領著軍隊進攻南宋,但是隨行人員的名單上并沒有忽必烈,這充分地說明了當時蒙哥汗對忽必烈的不信任,忽必烈知道自己的兄長率軍進攻南宋后,便一直都十分擔心,蒙古軍很有可能會失敗,而忽必烈的擔心很快就變成了事實。當時的南宋雖然國力已有衰弱,但是仍然是有著很強的戰斗力,所以蒙哥汗并沒有征服南宋,反而是死在了軍中,忽必烈在得知自己的兄長去世的消息,也是十分地難過,但是卻絲毫沒有動搖他進攻南宋的決心。
在蒙哥汗死了以后,便是忽必烈繼承了可汗之位。忽必烈繼位之后,蒙古國發生了內亂,他的兩個兄弟先后建立了新的政權,忽必烈為了平定蒙古國的內亂,所以暫時和南宋交好。之后,等到忽必烈平定了叛亂后,這才開始訓練軍隊,準備進攻南宋。忽必烈充分反省了自己的兄長在進攻南宋上的戰略失誤后,又重新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在忽必烈進行積極的戰爭裝備之時,宋朝卻是奸臣當道,國力衰弱,外墻內弱。最終,歷時十二年,忽必烈才將南宋擊敗,統一了中原,成為了元朝的開國皇帝。
那么為什么在很多的元朝時期的書籍中,都沒有記載蒙哥汗讓忽必烈直接進攻南宋這個事情呢?
可能是因為當時蒙哥汗親自征伐南宋,卻戰死在了殺場,這對于眾多的蒙古人來講,也算是一種恥辱吧,所以在元朝的史書中沒有提及這個事情,也是正常的。至于為什么忽必烈將大理國滅國之后,卻沒有直接攻打南宋,反而是回身北上,這個原因就不知道了。也許是因為蒙古軍在占領大理國的時候,傷亡慘重,不得已才回師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48981.html
相關閱讀: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篤哇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蒙哥征宋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