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蒙古專家就曾預言:成吉思汗陵墓里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里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并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陵墓里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王國搜刮而來的無價珍寶,這些都成為吸引私人考古隊前赴后繼的誘人原因。
在眾多古代帝王陵中,如果說秦始皇陵墓的挖掘最為人們所期待的話,那么成吉思汗陵墓可以說是更為人們所魂牽夢繞。更廣泛一點說,在整個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只有元代帝王的陵墓是未被我們所知道確切位置的。而元代帝王中無疑成吉思汗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那么對于他的陵墓的探尋也就牽動著世界各國歷史愛好者們的目光。700多年來,帶領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創立蒙古帝國的成吉思汗究竟埋身何處,成為數百年來考古學上的一大謎團。
公元1226年的深秋,蒙古帝國的大軍從草原出發,浩浩蕩蕩開往遙遠的西夏。這支隊伍由成吉思汗親自統帥,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出征,誰也不會想到,成吉思汗從此再也沒有活著回到他心愛的大草原上。就在這個冬天,六旬的成吉思汗在征伐途中,依然外出獵野馬,來到一個名叫阿爾不合的地方。當成群的野馬疾馳而過的時候,成吉思汗的坐騎青豹花馬忽然受驚。這時正是嚴冬,控制不住馬兒的成吉思汗被拋了下去。
這是致命的一跤,成吉思汗全身都疼痛異常,而且還高燒不退。當戰爭進行到中途,他又患上了當地的流行病。在這樣雪上加霜的情形下,雖然攻克了西夏,他自己卻也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公元1227年夏,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離開了他心愛的草原。在臨終前的最后一刻,他自知將死,就把兒子們找來,留下著名遺言。病危的成吉思汗想到了他一生事業尚未完成的征服大業,他向幼子拖雷等人秘授了攻取開封的戰略。
他對拖雷等人說:“金精兵在潼關(潼關是河南陜西一側的門戶),南據險山,北限黃河,難以遽破。從此進兵,勢難取勝。應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捎伤蔚老卤幽夏喜浚珊幽夏喜恐比¢_封。屆時金急,必征屯集于潼關之精兵。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為時已晚。即使彼潼關援兵趕到,必定人馬疲憊而不能戰。如此,則破開封易矣!边@就是成吉思汗彌留之際在病床上向其子拖雷和眾將等人口授的最后的作戰計劃。6年后,拖雷率領眾將很好地實施了這一計劃。
關于成吉思汗死后所葬之處,有許多種猜測。傳說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軍遠征西夏途經伊金霍洛(今鄂爾多斯高原),目睹這里水草豐美,花鹿出沒,心里特別高興,陶醉之際,失手將馬鞭掉在了地上。部將剛要拾起馬鞭,卻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興吟詩一首:“梅花幼鹿棲息之所,戴勝鳥兒孵化之鄉,衰亡之朝復興之地,白發吾翁安息之邦!
后來成吉思汗遠征西夏時病死途中。成吉思汗的話不能違背。諸子和諸將據大汗命令,先后決定將遺體葬在薩里川,在伊金霍洛地方葬衣冠。據說,路經伊金霍洛,靈車突然深陷泥潭中,用五匹馬拉仍紋絲不動。大家即以此為衣冠冢,并建陵園,那里有八個白色的蒙古包,被蒙古族視為全民族的圣跡,稱為“八白室”。留下衛隊中的500戶在此專門侍奉,稱作“達爾扈特”。
鄂爾多斯學研究會秘書長楊?道爾基曾介紹說,坐落在鄂爾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是從窩闊臺汗13世紀30年代為其父汗靈櫬建造的四白室(四座白色的氈帳)演變而來的,而守衛成陵的達爾扈特人則是成吉思汗8位功臣的后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579508.html
相關閱讀:篤哇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