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從釣魚城上看嘉陵江,當年的一字墻還依稀可見
當年南宋軍民為了抗擊蒙古人的侵略,整個四川在余?的籌劃下,將原來居住的城市放棄,建立了許多有利于防守的“堡壘”式城市,依山伴水而建的合川釣魚城只是其中的一座。但她有此機會成為一座英雄之城,一座讓世界永遠銘記的城市,一座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城市。
釣魚城上當年留下的軍工廠遺跡
當開慶元年(1259年)蒙哥汗率領的蒙古軍隊在釣魚城受阻時,被圍攻達數月之久的釣魚城依然物資充裕,守軍斗志昂揚。一日,南宋守軍將重15公斤的鮮魚兩尾及蒸面餅百余張拋給城外蒙軍,并投書蒙軍,稱即使再守10年,蒙軍也無法攻下釣魚城。
釣魚的軍民實踐了自己的豪言壯語,不止10年,直到20年后的1279年元月,釣魚城在守將王立的手上才自己放棄了抵抗,這時距離南宋崖山的最后失敗只有一個月的時間。
蒙哥汗在開慶元年領導的那場伐宋之戰以丟掉自己的性命徹底失敗而告終,領導釣魚城抗戰的王堅在戰后景定初年(1260)被調到臨安去做了一個閑官,后來受到賈士道等權貴的排擠幾年后就憂郁而終。
大良坪(今廣安東北60里)不光是釣魚城的屏障,還是釣魚城到渠州的交通要道,又是通往開州、萬州、夔州等地的門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元軍得到大良坪后,以此為據點,在宋咸淳二年(1266年)奪取了開州,開州失陷后,元軍就可以避開重慶沿長江三峽直搗臨安。這樣的結果還造成宋軍重慶、合州及川東南成為孤島,與朝廷的聯系完全被中斷。
有了奪回大良城的基礎,開州在第二年(1267年)十月被宋軍收復。在張玨的指揮下,四川重新打通了與朝廷的聯系通道。
在同一年,蒙宋樊城之戰打響后,元軍的戰術常常是采用以攻為守。為了防止四川宋軍對樊城的支援,元軍也加強了對四川的進攻,釣魚城所在的合州尤其成為重點。咸淳八年(1272年),元都統使合刺率兵攻擊合州及渠江口,劫奪戰船五十艘。第二年正月,合刺得到元軍的支援,兵力又增加二萬,在渠江北岸的云門山和渠江西岸的虎頭山筑城,意為對釣魚城形成戰略包圍。
這時,釣魚城內的將士們深感不安,紛紛要求張玨領兵出擊將蒙軍驅逐。張玨卻不以為然,與其正面和有所防備的蒙軍爭奪,不如出其不意攻擊女青坪(武勝縣舊城),那是元軍川東帥汪良臣的屯兵重地,如果受到攻擊,合刺必回軍援助,渠江邊的筑城元軍就會撤退。
宋軍在張玨的安排下,在云門山和虎頭山一帶布置疑兵,詳作進攻態勢,暗地里,將主力部隊渡過平陽灘,偷襲女青坪,攻入城內,一把火將蒙軍的軍糧軍械燒得干干凈凈。然后再越城過寨70里,將元軍的江岸船場焚毀,守衛船場的蒙軍統制周虎被宋軍殺死。
在這樣的狀況下,汪良臣果然按照張玨的意圖,不得不命令合刺回兵照顧,放棄了云門山和虎頭山的筑城工事,釣魚城的威脅被消除。
宋咸淳十年(1274年),張玨被提升為寧江軍承宣使,第二年又被提升為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趙宋這個昏庸的朝廷在她覆沒前終于有了一次正確的決定,將四川的重任全部交代給了張玨。隨同任命一起到來的還有許多不好的消息,蒙宋樊城之戰已經結束,蒙古大軍已經越過長江,大批宋軍投降,臨安危在旦夕。朝廷命令張玨帶領四川精銳之師入朝勤王,但是這個時候,開州、渠州等地已經再次落入元軍之手,出川的通道已經被元軍完全封鎖。
上面幾次提及元軍東川軍與西川軍,文章后面還要涉及,這里專門先作一個介紹;
忽必烈即位后,在原來蒙哥汗遺留在四川的元軍基礎上,在成都設立西川帥府,在青居設立東川帥府,后來就干脆改稱東、西兩川統軍司,東、西兩川行樞密院。西川軍主要任務是在西川發展,南下嘉定、瀘州,沿長江而下,直指重慶。東川軍主要任務是經略東川,沿嘉陵江南下,攻打廣安、合州,目標也是重慶。元軍在未確定襄樊作為攻擊南宋的突破口以前,是把攻破重慶然后順長江而下作為滅宋的突破口。
合州釣魚城與元軍打了幾十年的仗,主要面對的是元東川軍。這一支元軍既有蒙古貴族合刺、合丹、闊里吉思等當年參加過開慶元年的釣魚城之戰的蒙軍主力,也有在釣魚城之戰中受到重創的鞏昌汪氏集團,還有楊大淵及義子楊文安、張德潤、劉整之子劉垓等原屬南宋的降將。東川軍由于長期與釣魚城軍民作戰,結下許多“血海深仇”,不光蒙哥汗死在釣魚城下,東川軍總帥汪惟正和弟弟汪良臣的父親汪德臣也死在釣魚城下,由于有這么多的歷史宿怨,釣魚城軍民每次與東川軍之間的戰斗都是腥風血雨而殘酷異常。
(二)
在這樣黑云壓城,風雨飄搖的形勢下,張玨所領導的川軍不能出川勤王,就擔當起保衛家鄉的重任。他急忙派人潛入重慶,告知守將趙寶的應籌防御之策;自己親率駐守釣魚城等地的宋軍四面出擊,欲解重慶之圍。
在張玨的不懈努力下,從1276年正月開始,蒙宋四川戰場終于有了轉機。張玨派兵襲擊元軍東川軍大本營青居城(今四川南充市南),并俘獲元軍安撫劉才等元軍將領,以鉗制圍攻重慶城的元軍。2月,乘東川行院總帥汪惟正率軍回援之機,遣勇將張萬以巨艦載精兵突破浮橋封鎖突入重慶,給正在艱苦抗戰的重慶守軍以極大的鼓舞,也充實和加強了重慶的防御力量。四月,配合重慶守將反擊元軍,攻擊外圍鳳頂山等地的蒙軍,但是,重慶之圍仍然未能解圍。
瀘州的丟失讓元軍大為吃驚,元軍的許多高級將領的眷屬都在瀘州,使這些圍攻重慶的元軍將領人心惶惶,更造成元東、西兩軍相互指責和埋怨。到12月,元軍對重慶的圍攻再也進行不下去了,迫使元軍回師救援,重慶之圍終于被解。
奪回瀘州后,張玨任命安撫使王世昌住守瀘州,并加強了對瀘州周圍的布防。令部將王立住守釣魚城,并遣軍奪回涪州(今四川涪陵)。12月,在把一切安排妥當后,在朝廷任命已經過去一年半時間后,才由重慶守將趙定迎接入重慶就職。到重慶以后,張玨得到一個晴天霹靂的消息,南宋朝廷已經向元奉送出傳國玉璽投降了,這讓正在艱苦抗戰的四川軍民倍感意外,也使堅持抗戰軍民的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
讓張玨感到欣慰的是,趙宋王朝遺留下兩個小皇帝益王和衛王流亡到了廣東,恢復宋室還有一線希望。張玨當即派出一支精干人馬前往廣東一帶尋找二王的下落,打算迎駕回川;同時令住守釣魚城的王立在釣魚山上建造皇宮以備二王居住。張玨尋趙氏遺孤入蜀為君,就是為了穩定抗戰中軍民的信心。
南宋朝廷的投降,讓張玨千辛萬苦打開的局面只是曇花一現,四川的抗戰形勢很快就急劇惡化。
從重慶撤離的元軍主力在緩過氣后全部往瀘州而去,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初開始,蒙宋瀘州之戰打響。元軍水上名將旦只兒率數千名水軍由重慶逆水而上。這旦只兒是蒙古答答帶人,戰爭的發展已經使這位蒙古猛將從馬上猛將演變成為一位水上猛將。他從至元七年(1271年)入蜀,先后敗宋軍于敘州(宜賓)馬湖江(宜賓至南溪一段江面,攻打嘉定(樂山)敗宋軍于夾江。1275年打瀘州時,他指揮水軍在黃艤一帶江面上巡邏,使附近未投降的宋軍和在播州(今遵義)鬼國少數民族武裝(當時占據貴州一帶擁有部屬100萬人)未能來支援瀘州,瀘州很快就失守。梅應春降元以后,他又率水軍順江而下一路攻打到重慶,打敗宋將張萬,并上岸一直窮追不舍到小龍口。幾戰下來,這個地道的北方漢子如此精通水戰,蒙古人旦只兒讓四川戰場上的宋軍膽寒。
從重慶到瀘州的路途上要經過合州釣魚城,王立在此布置了五艘戰艦進行攔截,并利用石磐寨(長江與赤水河交匯處)作為戰場基地。石磐寨是一座水上寨堡,可通夜郎等地,是很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也是瀘州神臂城的東面要沖。宋軍的五艘戰艦聞元軍來了,在江面上與元軍展開激戰。由于兵少船少,哪里是旦只兒水軍的對手,沒戰多時就只好撤退。元軍擂鼓緊追不舍,一直追到石磐寨邊,將撤退中的五只戰艦繳獲,還生擒來不及跑進石磐寨的宋軍水兵數十人。緊接著元軍圍攻石磐寨,守寨的宋軍見元軍兇猛不敢戀戰,趁大隊的元軍還沒有到達放棄了石磐寨,與一路追擊的元軍且戰且退,一直向安樂山(筆架山)退去。旦只兒率眾緊追到安樂山下,與從山上下來增援的宋軍展開激戰,宋軍被殺五百余人。由于安樂山太險要,宋軍退上山后以擂木滾石擊死守不出,旦只兒的兵力也不足,元軍只好暫時放棄攻山,然后退守宋軍放棄的石磐寨,扼守長江和赤水河。石磐寨丟失后,王立大為惱怒,命令住守安樂山的宋軍一定要奪回,安樂山的宋軍在一個夜晚從外圍企圖偷襲石磐寨,但終未成功。
在石磐寨立穩腳跟以后,旦只兒在三月率水軍到了瀘州神臂城下,與旦只兒協同作戰的元軍水軍將領還有張萬家奴,他率領的由一百五十只戰船組成的水軍占領了神臂山下的桃竹灘至折魚灘(今名叉魚灘)的江面,并且占領了江南的黃市壩。這樣,元軍控制了整個瀘州外圍的江面,他門采取了圍而不打的辦法,等待陸上軍隊到齊之后共同攻城。
此時有兩支軍隊正在向瀘州靠攏,一路是從成都出發的元軍西川軍的后續部隊,在西川行院樞密副使不花和安西王相李德輝的督促下,絡繹不絕地將軍隊和物質從水上運往瀘州,由于官船不夠,把私家商船和民船一千多只也征用過來,元軍已經下定了決心要踏平神臂城。另一路是以劉思敬為首的從重慶揮戈向瀘州的軍隊,也正在抓緊從陸上向神臂城進發。這個劉思敬的老婆還落在神臂城的宋軍手里受苦受難,這讓劉思敬馬不停蹄地從陸上開赴瀘州。無奈川南道路崎嶇,幾乎全是丘陵、山脈、梯田、小路,北方人的戰馬很難發揮作用。加上春雨綿綿道路泥濘,想走快卻路難行,急煞了當先鋒的元將劉思敬。
收集史書的零星記載,參與最后攻克神臂城的陸上元軍將領還有南宋瀘州叛將劉整之子劉垓,千戶扎忽帶,萬戶郝扎刺不花等。蒙宋江南戰場已經基本結束,元軍可以集中力量來對付四川仍然控制在宋軍手中的城市,這些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元軍把瀘州神臂城圍得水泄不通。
元將千戶步魯合達首先從神臂城的上游,即現在的“蛇盤烏龜”前的江邊登陸,沿著山麓向西北進發。宋軍雖然看得清請楚楚,但毫無辦法。步魯合達向離城很近的保子寨(又名保子頂)發起攻勢,這里的寨墻稍微低一些,元軍使用長云梯攻寨。經過幾天的激戰,雙方互有傷亡,但由于元軍人多,割斷了城內與保子頂的聯系。寨中宋軍的擂石弓箭用盡,在元軍不間隙的猛烈攻打下,寨門終于被攻破,元軍殺紅了眼,沖入寨中把所有守寨幸存的宋軍全部殺絕,鮮血遍地。元軍奪取了這一制高點,與近在咫尺的神臂城隔溝相望
與此同時,劉思敬已經到了東北面的宋軍最重要的外圍據點盤山寨。守山寨的是宋軍將領任慶,他領九千士兵在此防守,可見王世昌是很重視這個地方的;當然這九千人中不少是才從農村中招募的新兵,并未經過大的戰斗。任慶見元軍人馬并不太多,不聽幕僚規勸,想趁對方立足未穩主動出擊,當晚去劫元軍營寨,當率領士兵來到元軍營地時才發現里面空空如也。原來劉思敬早已經料到宋軍的意圖,做好了布置等待任慶的到來。任慶感覺不妙正要退走,埋伏好的元軍從四面八方殺出,宋軍一下慌了手腳,戰也不是退也不是。這時,元軍中沖出一員大將,高叫:“南蠻休走!”殺人如斬瓜切菜一般。此人正是劉思敬,他武藝高強,又救妻心切如入無人之境。任慶慌忙舉槍迎戰,不到三回合劉思敬賣個破綻,任慶撲了個空。劉思敬輕猱抒臂,將他捉了過來扔在地上,叫士兵綁了。劫營的宋軍見主將被生擒,無心再戰紛紛投降。這一仗元軍俘獲九千余人,盤山寨落入敵手。九千人啊,那可是瀘州防守兵力的1/3,就這樣輕易的讓元軍給解決了。
宋軍瀘州安撫使王世昌眼看著瀘州外圍一個個被元軍占領,戰事的發展讓他心情沉重,但他相信自己已經經營半年的瀘州不會就這么輕易的失敗,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堅守住瀘州。在他的行營府上,他召集部將開會商討對策。有人向他報告一支元軍從北邊殺來,占領了長江邊的珍珠堡。他決定打一場反擊戰,消滅這支從北邊過來的元軍以壯軍威。第二天他親自披掛上陣指揮戰斗,兩軍接觸后王世昌才知對方兩員戰將的姓名,一個是經沙場的中年將軍蒙古漢軍萬戶拜延,另一位就是當年瀘州的叛將劉整之子劉垓。劉垓十三歲離開神臂城已經十四年過去了,現在已經長成二十七、八歲的大小伙子了。劉整年事已高正在病中不能親自參戰,就派自己的兒子來參加攻打瀘州的戰斗。王世昌得知面前這員小將就是劉整的兒子怒火中燒,當軍數其賊父賣國求榮的罪行,話到一半劉垓惱羞成怒,舉刀直奔王世昌。兩軍混戰在一起,劉垓年輕越戰越勇,加上拜顏從側面殺出,宋軍漸漸支持不住,不一會兒就陣腳大亂,王世昌只好領兵往回撤退,王世昌的出擊沒有收到任何效果。元軍追殺一陣怕中埋伏鳴金收兵。此戰劉垓、拜延部不僅俘獲了一些宋兵,在經過的一些鄉村院落,還抓了一些來不及躲藏的民夫和牽走了不少牲畜耕牛。二人將這支軍馬遷移屯戍暗溪寨(距神臂城十五里長江邊的大暗溪)。
“好吧,王將軍要固守城池,我搬不來釣魚城的救兵誓不生還”,大有“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勢。劉霖與王世昌含淚告別,這是劉霖在兩年內第二次前往釣魚城去搬救兵,半夜劉霖化裝成逃難的百姓從暗道出,往合州釣魚城搬兵去了。
王世昌與部將劉雄、李都統(姓名不詳)分別堅守在幾道城門上,他又把城中百姓動員起來,開展軍民聯防。他把百姓召集起來對他們講:“我王世昌去年從釣魚城來到瀘州時就已經發過誓:堅決與神臂城共存忘,絕不走劉整和梅應春后塵,寧可玉碎,不求瓦全。你們要逃命的可趁早離城,我不阻攔,要做大宋忠良的,不怕死的,就和我們一起守城吧。”經他慷慨激昂地動員,絕大部分百姓留下來共同抗元。
經過王世昌的重新組織,城中軍民并沒有因為形勢的險惡而喪失斗志,全城軍民齊心協力,分工協作,戰斗人員,后勤人員,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各自運轉,抵抗住了元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留在城內參加瀘州保衛戰的宋軍,有許多是從釣魚城分兵過來的,他們當中的一些人還參加過開慶元年的釣魚城之戰,有著較強的軍事素質和信心,在戰斗中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當面臨最困難的時候,回憶當年釣魚城之戰的故事就是鼓舞士氣最好的精神力量。
元軍圍攻了幾個月的神臂城仍然不能拿下,但又不甘心撤離,F在,四川只剩下釣魚城、神臂城和重慶了。他們在釣魚城是多次受過重創的,連他們的皇帝蒙哥汗都戰死在那里。去年打了半年的重慶也折羽而歸,如今又碰上瀘州這塊啃不動的骨頭,要知道在神臂城下已經匯聚了西川軍的全部精銳,還有部分東川軍的加入,這里是蒙宋之戰最后的突破口,他們耐著性子也要啃掉這塊骨頭。元軍見硬攻不見效,只好采取持久戰,死死的圍住神臂城,要讓城內的軍民慢慢的餓死在里面。
再說劉霖經過千辛萬苦到了釣魚城內,他向張玨講訴了神臂城危在旦夕的情況。張玨明白事關重大,如果瀘州不保重慶、合州將陷入困境。雖然重慶、合州的兵力也不足,他還是派出史訓忠、趙安等將領與劉霖一道率兵去救瀘州。這支援軍在離神臂城還有三十華里時,遭到了早有準備的元軍的攔截,為首的大將就是拜延。元軍利用有利地形以逸待勞,全國的勝利讓他們信心倍增,失去屏障保護的宋軍根本不是元軍的對手,雙方一接觸宋軍就敗退。史訓忠、趙安等不愿無功而返,以后又組織了多次沖殺,始終被擋在離瀘州幾十里的地方。幾天撕殺后,宋軍損傷過半。史訓忠眼看這點人馬就要被元軍消滅在荒山野谷中,只好決定帶殘部返回。劉霖想到瀘州百姓,建議繞道去神臂城,但元軍密切監視宋軍動態,從重慶和釣魚城組織的援助瀘州的宋軍始終不能沖過元軍防線。史訓忠只好無奈地對劉霖道:“元軍戒備深嚴,我軍難突破防線,就算我們另尋路靠近瀘州,我們這點力量也是杯水車薪,難滅大火!壁w安也害怕救援不成反遭毀滅同意返回向張玨報告。劉霖見此狀況只能仰天長嘆,他面向瀘州跪下連磕三個頭,他沒有跟隨史訓忠、趙安他們返回,他要獨自回到瀘州城去與元軍戰斗到底••••
(四)
再說王世昌在東門城上望穿秋水也不見援兵影子,他心如火燎,城內的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他不相信聰敏善斷的劉霖到不了釣魚城,也不相信張玨不發救兵。他猜測,要么釣魚城也在吃緊,要么救兵無法沖破敵軍的防線。他希望能看到一點狼煙,哪怕是有一點機會他都會帶著士兵沖出去與元兵決一死戰?墒强吹降闹挥谢鹄崩钡奶柡退{天上紋絲不動的白云。
“大人,您還沒吃飯呢!币粋士兵給他端來一碗稀飯,那稀飯如清水一般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他知道城中的糧食已經不多了,他早已經下了命令每天只吃兩餐,而且兩餐都只能吃稀飯。即使這樣安排,城中的糧食也只能維持一個月,這是讓他感到最毛骨悚然的問題。
哪些元軍天天在城外輪番叫戰,特別是家屬被困在神臂城里的劉思敬和降將趙金、吳大才、袁禹繩為首的罵得最為起勁。王世昌知道這是敵人的激將法,以目前的敵我態勢,一出城無疑等于自殺,無論敵人怎樣挑釁都忍住不發。王世昌也想到過從暗道突圍,但在城上看得很清楚,暗道的出口處全是元軍營帳,元軍的圍困綿綿不絕,一出城難免會被敵人發現,失去保護的宋軍完全是自投羅網。
但敵人成天的叫囂也令人煩惱,李都統獻計道:“劉思敬和那幾個叛將的婆娘兒女在我們手里,我們將他們吊在城樓上,如果他們還不撤兵,我們就把他們一刀一刀地剮下來煮來吃了,反正我們都沒有吃的了!
王世昌道:“他們絕不會為幾個女人撤軍的,到人相食那天,你再去吃他們的肉吧”。
夏天過去,秋風漸涼,城中完全斷糧了。軍民們開始在城腳邊、院落里把野草、樹皮弄來吃了,有些人餓得沒辦法,把地上的泥土都往嘴里塞,偶而抓住一只老鼠、青蛙更是人們的上品佳肴!端问贰贰稄埆k傳》中說神臂城“食盡,人相食”,這是夸張還是確有其事不得而知,但城中沒有糧食了是千真萬確的,在現代最困難時期都出現過“人相食”的情況,何況是那個特殊的時代。
即便到了這樣的狀況,城中的軍民仍然不放棄抵抗,面對城外元軍不斷的勸降,神臂城的軍民用一支支利箭給予了回答,他們堅信大宋的援軍一定會到來。
城外的元軍已經失去耐心,他們估計城內已經斷糧了。元軍發出最后通牒,要求宋軍限期投降,如再不投降,要“約日進攻”,可是城中軍民的回答與過去一樣,誓死不投降!到了這年的11月,元軍重新發起了對神臂城的進攻,神臂城最后的日子到了。
東門和西南面的神臂門的是元軍進攻的重點,守城的宋軍餓著肚子參戰,箭射完了就用擂木滾石,擂木滾石打完了,就把房上的瓦片磚頭取下向云梯上進攻的元軍扔去,戰斗異常殘酷。進攻神臂門擔任主攻指揮的元軍將領叫石抹不老,他的父親石抹按只是契丹人,十年前就在馬湖江與敘州軍、瀘州軍作過戰,戰功卓著,病死后他的兒子按規定代領其軍。剛剛接替父親的石抹不老就在攻打嘉定的戰斗中立了大功,這次在神臂城的戰斗中,他還想著要立大功。那天下午元軍發動全線進攻,石抹不老一手持盾牌一手持大刀搭云梯沖在最前面,他后面的敢死隊也隨后跟上。他頂住城上砸下的飛石,終于沖上了城樓,見宋兵就砍,一人“斬首五十級”,宋守城士兵奮勇頑強抵抗,才把其他上城的士兵殺退,留下石抹不老孤身一人也不敢戀戰,退到云梯邊縱身向下一跳,踩著云梯再來一個連環跳,墜落于地未傷毫毛,宋軍見狀大駭。
白天的進攻沒有成功,元軍在晚上又連續發動攻擊。攻打東門的元軍輪番開展夜戰,城邊的篝火把神臂城照得如白晝,城墻上如血一般火紅。攻城指揮就是劉思進,他發誓要在今晚攻進城去救出自己的老婆。餓著肚子激戰了一天的宋軍再也無力防守了,城墻上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幾個宋軍還在堅持。黎明時分,東門城破,元軍打開城門,在這里攻打了近一年的元軍蜂涌而入,與城中的宋軍民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不知誰放起一把火,滿城都籠罩在火海與濃煙中。
就在東門被攻下的同時,石抹不老指揮的攻城元軍在箭矢掩護下,率領元軍“蟻附以登”,終于攻下神臂門城門。城門被打開后,水軍頭目張萬家奴引本部水軍城門蜂涌而入,將在城門口堅持抵抗的二百多名守城士兵全部殺死。
天剛剛亮,另一支由禿滿答兒率領的元軍也突破了宋軍在南門外的水上防線(相當于一段護城河)殺入城內。整個神臂城除西門因地勢太險要元軍未突破外,其余三座城門均被元軍拿下,神臂城已經全面失守。
王世昌、劉雄、李都統看見元軍破城就率部逐街逐巷與元軍廝殺,不多一會劉雄戰死,李都統(經查證,李都統名叫李從)受傷被俘,后來投降元軍。
王世昌身邊仍然在抵抗的宋軍越來越少,此時天已經大亮,元軍中有人認出了安撫使王世昌,元兵想立功蜂擁而至向他圍來,還不住地吶喊:“活捉王世昌!”。王世昌帶著殘兵敗將力圖向東門殺出,但終因勢單力竭全部戰死在東門附近。最后時刻,眼看突圍無望的王世昌拔出寶劍自盡。
吶喊撕殺聲停止了,鼓角號鳴遠去了,狼煙在化作焦土的神臂城上空漸漸飄散,唯有英雄的鮮血還在流淌,她將化作長江水濤聲依舊,奔流不息•••
從1243年余?命知州曹致大開始筑神臂城到1277年王世昌遇難,神臂城存在了三十四年,神臂城的守城主將劉整和梅應春分別投降蒙古人,唯有王世昌成為英雄。
元軍占領神臂城后,這里已經是殘垣斷壁根本不值得恢復了,兩個月后元朝任命原瀘州降臣趙金為瀘州安撫使,瀘州遷回舊址(現瀘州市區)
元軍集全川之主力,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來打瀘州。瀘州之戰的壯烈,并不亞于蒙宋之戰中任何一個城市,在南宋已經分崩離析以后,神臂城的英勇抗戰,其精神尤其可貴。但我們今天讀蒙宋史的時候,人們卻少有提及,這是對王世昌所領導的瀘州抗戰的不公。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記述瀘州神臂城之戰,是要希望人們記住瀘州,記住王世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shi/600073.html
相關閱讀:蒙哥征宋
元太宗窩闊臺簡介,窩闊臺是怎么死的?
蒙古人曾經在十三世紀橫掃世界為何會迅速滅亡?
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收到成吉思汗信即萬里朝見
篤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