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四個共性點
2010年打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評比成果已經揭曉,鄧小平同道的夫人卓琳等十余人榜上著名。細讀獲獎者的進步業績,從前一年曾有的感人霎時,涌上腦海。“激動中國”人物之所以讓華夏動容,畢竟靠的是什么呢?以下四點是他們的共性:
1、奉獻精神
退休工人朱邦月,照料殘疾家人20多年如一日。他拄著拐杖,不辭辛苦地為全家撐起一片朗朗的天。小崗村村民的貼心人沈浩,破黨為公,造福一方,被村民再三挽留,體現了黨與國民大眾的魚水情深。英年早逝的他,永遠留在了曾經生涯工作過的一方熱土,他用性命詮釋了奉獻的內涵。
女大學生李靈,為留守兒童辦學,花光了積蓄,背負了外債。這位80后女青年,騎著破三輪車穿街過巷,拿著秤一斤斤地回收舊書本,她用汗水載回了孩子們的“精神糧食”。李靈的豪舉,非“奉獻”和“愛心”二詞無以形容!
2、慈母情懷
鄧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更是一位不平常的母親。她與小平同志聯袂58度年齡,相濡以沫,半個世紀共艱危,可歌可泣。人常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地,必定有一個巨大的女性。無論是順境仍是逆境,卓琳都動搖地跟小平同志在一起。小平同志逝世后,她親臨現場目擊了香港的回歸,實現了丈夫未了的宿愿。兒女的成長傾瀉母親的血汗,兒女的苦痛用母愛來療傷,被稱小平一家的主心骨,貨真價實。汶川大地震產生后,心系災區孩子,卓琳斷然把個人的10萬元積蓄捐出。慈母已遠去,母愛永盈心!
維吾爾族阿媽阿里帕·阿力馬洪,先后熱情收養了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民族的19個孤兒。孤兒雖非親生,但勝似親生。而今逢年過節,當180多個不同民族的兒孫繞膝,其樂融融。維吾爾族阿媽的慈母情懷,譜寫了一曲民族團結的同心曲。武漢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陳玉蓉,用忘我的母愛,給兒子帶來第二次生命。暴走媽媽讓病魔害怕,逝世神在這位正氣凜然的母親眼前,望而生畏,搞笑語錄!
3、拼搏意識
中國單人無能源帆船環球航海第一人翟墨、“殲-10”戰斗機總設計師宋文驄,堪稱拼搏精神的榜樣。翟墨本是一個畫家,作畫之余,他用腳測量大海的間隔。當途經拿破侖圣赫勒拿島上的墓地時,翟墨在墓地前的留言簿上留下了第一行中文:中國這頭睡獅已經睡醒。
翟墨桑田橫流,顯好漢本質;宋文驄搏擊天穹,乃一代天驕。我國構成了一整套存在自主常識產權的第三代戰役機設計技巧,宋文驄居功至偉。為留念殲-10首飛勝利日,宋文驄把本人的誕辰提前三天,中國人“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被宋文驄展現的酣暢淋漓。
4、無邊大愛
農夫張正祥,任務守護滇池環境30多年。期間被毆打恫嚇,妻離子病,歷盡崎嶇。癡心不改的張正祥,守護著上蒼賞賜的一灣碧水。他不瘋,他是人類賴以生存環境的寶貴支持!德國人薩布利亞·坦貝肯,是一位愛心使者。將心比心,她給高原的盲童帶來光亮。愛心逾越千山萬水,大愛不分膚色種族。
不能忘記長江水畔那個豪杰的群體,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等勇救落水兒童的長江大學大學生,人梯精神感天動地。19歲鮮活的生命促去了,浩渺的天涯,長留英雄人梯幻化的大愛之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每個人物,都是一曲氣吞山河的浩歌;每個故事,都是一段感人肺腑的傳奇。點點光輝,在 201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身上交相照映,讓人感知到一種心靈震動的宏大精力力氣。慈母情懷、貢獻精神、拼搏意識、無邊大愛,百川歸海,匯成一個“愛”字。愛心熠熠,閃爍著“感動中國”人物群體所共有的醒目光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20906.html
相關閱讀:為什么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遺憾?
感恩勵志文章:時光請別傷害她
那些匆匆流逝的親情
母愛,最深刻的愛
感恩節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