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古代感恩故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感恩勵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國古代故事
  
  1、魯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陽山(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一人十分饑餓,就去訊問他的病情。那人說:“我已經三天沒吃貨色了。”宣子就將食品送給他吃,可他卻留下一半。宣子問他為什么,他說:“我離家已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還活著。當初離家很近,請讓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給她。”宣子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為他籌備了一籃飯和肉。后來,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一次,靈公想殺宣子,靈輒在搏殺中反過來招架晉靈公的手下,使宣子得以出險。宣子問他為何這樣做,他答復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那個餓漢。”宣子再問他的姓名和家居時,他不告而退。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后來成為典故,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中就援用了它: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詞語大全。
  
  2、《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潦倒時,在城下釣魚,漂洗絲絮的老婦中有一位見他饑餓,便拿飯給他吃,一連多少十天如斯。韓信感謝,說未來必定會答謝她。她卻凜然說:“男子漢連本人都不能贍養,我伶憫公子才會送飯,哪里圖什么回報!”韓信當前作楚王時,找到那位漂母,贈她千金。
  
  3、《世說新語》:顧榮應邀赴宴,見烤肉者垂涎,便將自己的那份讓給他吃。同席者嘲笑顧榮,他說:“一個人終日在烤肉,怎能讓他連烤肉的味道都嘗不到呢?”后來戰亂四起,他逃難南遷。每到危難之際,總有一個人隨身維護他,顧榮問起起因,才曉得他就是當年的“受炙人”。
  
  4、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出自《詩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激的種子罷了——緣于愛與被愛。這之間銜接的不外是一份情意罷了。或者,木桃對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報之以瓊瑤,也未必就是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聲由衷的“感謝”吧。
  
  5、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原文是“絲毫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書面記錄最早為清代的《增廣賢文·朱子家訓》,原為民間俗語,后清代朱用純編纂收錄,為教子醒世用。
  
  6、慈母之恩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下《游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出自明朝《增廣賢文》一書,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豢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8、銜環結草,以報仇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的傳說,出自《左傳》。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的愛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愛妾已死去的為替女兒報恩,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絆倒恩人的敵手;后者講有個兒童搶救了一只受困黃雀的生命,黃雀銜來白環四枚,聲言此環可保恩人間代子子雪白,身居高位。( )后將二典故合成一句,比方受人恩情,定當厚報,生死不渝。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9、漂母的一飯之恩
  
  韓信少年時家中清貧,父母雙亡。他固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依然無認為生,無可奈何,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吻,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常常饑一頓飽一頓;此吷嫌袀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每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激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后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到處尋找,最后以千金相贈。
  
  10、知遇之恩
  
  春秋時代,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鐘子期善于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旅行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鄰近躲雨的樵夫鐘子期聽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跟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樣。二人因而結為知音,并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傻诙瓴纴頃悠跁r,得悉子期未幾前已經因病逝世。伯牙痛惜,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11、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年齡末期晉國知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由于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以為“士為良知者逝世,女為悅己者容”,信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復。第一次攻打失敗以后,他用漆瘡爛身材,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后尋找瀕臨趙襄子的機會。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然而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懇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而后伏劍自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33364.html

相關閱讀:感恩勵志文章:時光請別傷害她
那些匆匆流逝的親情
為什么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遺憾?
母愛,最深刻的愛
感恩節的來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