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絲逃離帝都回四川:在成都當一個快樂的土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故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絲逃離帝都回四川:在成都當一個快活的土著

  摘要:

  四川六線小縣城無背景吊絲夫妻,男重點商科小本,女重點理科小碩,女方讀研期間男方年薪二十萬,行將解決北京戶口;女方找工作極限年薪十萬無戶口,雙方父母援助極限五十萬。因認識到在北京競爭無望,兩人11年夏返回成都工作,男方搞金融女方搞工程,目前家庭年收入約五十萬,有小兩居一套,廉價代步車一輛。

  前言:

  分開北京兩年半了,在成都的生活也逐步安寧下來,發一個總結講演,算是自我審閱。曾在水木潛水多年,版上曾經發過的逃離呈文良多,樓主可能連說“逃離”的資歷都不,由于在北京無房無戶口,只能算作一種畸形的人口遷徙吧。本文僅代表個人閱歷,未免有片面之處,如有舛誤歡送斧正。

  背景:

  樓主海淀學院路某重點大學理科小碩,成都周邊六線小縣城出生,父母為當地破學校老師;男友(現已為老公)為鄉親,向陽區某重點大學商科小本,父母為老家一瀕臨破產國企退休工人。父母在老家生涯程度可保持小康,無大累贅,但也無奈進行大的經濟聲援,更不必提什么人脈提拔了,所以樓主與男友在北京算是家庭背景比擬吊絲的那一類了。

  引子:

  09年夏季樓主本科畢業保研,男友直接就業,進入一家保險公司(嗯,就是水木上很不恥的一種行業)工作,承諾年薪十余萬,未解決戶口。當時北京的房價未然是兩三百萬的節奏,對于吾等六線小縣城長大的土鱉而言不啻為地理數字,但因身處校園,尚未休會生活艱苦,也不把房子戶口當一回事。

  10年初因導師名目部署被趕至石景山區住了一年,住小黑屋睡大通鋪,且因導師三天兩頭傳喚回海淀區學校,逐日通勤時間長達四五小時,擠完地鐵換公交,塵滿面、鬢如霜,偶然北京下個小雨造成交通癱瘓更是相顧無言淚千行。說個夸大的,我就是在公交車和地鐵上實現了導師交代的近10萬字的翻譯稿件。

  由于飽受通勤與群租屋之苦,開始思考未來的生活模式,以后房子要寬闊晶瑩,要離工作地點近成為我心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頭等大事。與此同時,男友勤懇工作,薪水略有上升,約15萬,離我的愿望實現大概還有一百萬光年……

  預警:

  樓主在川時身材健康,05年抵京后因不適應氣象,年年秋季必咳嗽一兩月,雖然病不致命,但也痛熬。10年秋季樓主的咳嗽來的威風凜凜,校病院治本不治標,千里奔襲到大醫院又連號都排不上,北京醫療資源雖然豐盛,但身為純吊絲真實 未審無福消受。

  終于與日俱增,于寒冬季節咳出血來,大駭,大早上被男友拖著去了中日友愛醫院,依然排不上號,只好繼續去校醫院逝世馬當活馬醫——要不怎么說是純吊絲呢,有錢的話直接上和氣家了——捱了一個多月終于痊愈。從此對北京的天氣環境與醫療體系發生了極大膽怯,逐漸萌生退縮之意。

  導火索:

  2011年初,樓主男友工作呈回升狀,年薪二十余萬,HR已保障可以走公司內部流程解決北京戶口,且再干一兩年薪酬有上升至三十萬的冀望。于此同時北京房價持續高歌猛進,略微好一點的兩居已經三四百萬高低,離我的欲望繼承堅持一百萬光年距離。

  當時兩家父母也大方表示掏空家底一共可以湊出五十萬來,距離在北京安家置業仿佛距離縮短到50萬光年。

  不過事實是殘暴的,樓主開始找工作,果然當年選專業時頭腦進的水此刻都要化作苦逼行業的汗與淚了,京城人才濟濟,學藝不精的我著實沒啥競爭力,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也不過年薪十萬,且短期內沒有加薪的可能,不解決戶口,還需要日日加班到天明。恰逢成都一專業對口單位來學校應聘,福利待遇還不錯,于是心生憧憬。

  實行:

  弱弱的同男友磋商,掏空父母養老錢再加兩個人拼命攢錢四五年去五環外搞一套小兩居——條件是這四五年北京房價不要繼續瘋長——聽上去好像不太劃算,學區房什么的基本想都不要想,父母也沒有太好的退休待遇,離得還這么遠,萬一有病有難想幫襯一下都難。看我一副爛泥扶不上墻的吊絲樣子容貌,我的宇宙無敵最佳男友斷然廢棄了正在上升期的工作職位以及即將得手的北京戶口,離別北京的六年輕春回想,行李交給申通,身體交給鐵通,兩邊父母彈冠相慶,樓主與男友喜大普奔聯袂回川!

  回川:

  雖然說是樓主自己自動發動回川,但其實心里還是挺沒底的。懼怕男友回成都以后難以發揮,從此與樓主二人夫妻貧賤百事哀。所幸宇宙無敵最佳男友繼續外掛全開,敏捷找到一份國企金融職位,年薪降到十五萬。樓主正式進入一家工程類單位,第一個半年收入五萬。雖然由于樓主所處行業整體太苦逼,依然逃不了一周工作六天一天工作十二小時的悲慘運氣,所幸單位免費租大屋包三餐,每日步行十分鐘上放工,基本生活保障沒有后顧之憂。

  安家:

  2012年年初宇宙無敵最佳父母們繼續發揮忘我貢獻精力,湊了四十萬給我和男友做首付,我和男友自己再添了十萬,在成都一個還不錯的地段入手一套九十平米新居兩居,均價九千五,步行十五分鐘范疇內有我的工作單位、地鐵站、三甲醫院、幼兒園、農貿市場、區重點小學、區重點中學以及步行貿易街和大型商場若干,離男友工作單位地鐵兩站。同年購便宜代步車一輛,終于過上了純吊絲夢寐以求的有車有房的美好生活。年底結算,吊絲樓主通過辛苦工作掙到約十五萬,宇宙最佳無敵男友繼續施展主角光環,年收入破二十五萬,并終極被我這個豬一樣的隊友套牢,成為宇宙最佳無敵老公。

  :

  2013年宇宙無敵最佳老公繼續發光發燒,通過跳槽至另一家國企將收入頂上了三十萬,樓主雖然胸無大志,的虧在北京的幾年生活磨難了樓主卑躬屈膝的加班精神,加上北京重點高校學歷加持,終于得領導賞識升了個小職,預計今年年薪可以沖破二十萬。此外還有一些投資收益和外快收入,暫時按下不表。雖然我與老公這點收入放在北京根本不夠看,但對于我們兩個出身六線小縣城、家無勢力的兩個純吊絲而言,能到這個水平,真的已經覺得很滿意了。

  現狀:

  當初最開心的事是以前半年一年才干見一回的父母每個月都能見到了,眼看兩邊父母逐漸老去,登時感到回歸四川是個準確的決議。去年父親大病一場,可能看護照料,也算是補充了這么多年不在父母身邊的愧疚。目前兩邊父母相處融洽,我與老公都是獨子,過年兩家一起過,也沒有什么大抵觸。即使工作依然苦逼,但我與老公仍是盡量抽出時光一年出國旅游一次,海內游覽兩三次。成都周邊旅游景點許多,周末出去泡個溫泉、爬個雪山、搞個烤全羊啥的也蠻有意思。雖然成都空氣品質和北京比也就是個五十步笑百步的事件,但奇異的是我回成都的三個冬天咳嗽沒有發生一次。這算是我離開北京播種的最大驚喜吧。

  總結:

  樓主與老公兩人都是普通人家出身,在工作方面完全靠自己,父母無法供給任何輔助,經濟上的贊助也很有限。水木上熱議的學區房、體制內、雙碼農什么的簡直和我們毫無干系,如果早誕生四五年我們或者會選擇扎根北京(我有好幾個同學的哥哥姐姐就是四五年前在北京扎根,現在過的也都挺好,但輪到我那些同學畢業的時候他們還是選擇了回故鄉省會城市),但是現在的北京有權勢的人太多、有才華的人太多,競爭的劇烈讓我們退縮了。競爭不過,天然就逃了。

  取舍回成都工作還是有點田忌賽馬的賭徒心態在里面,以我個人為例,我所在的行業無論在北京還是成都都很苦逼,不同的是在成都是非?啾,在北京則是萬分苦逼。我在北京的大學同窗們大概每周要工作八九十甚至上百小時,通宵是常態,而我是六七十小時,但這樣就足以從成都本地員工普遍周工作四五十小時的狀態中跑到前面了,而且在收入方面我和北京的同學比擬也沒有太大差距。(各位看官不要失笑,這個世界上除了碼農、金融、體系內等牛逼行業,確實還存在著很多苦逼窮逼的行業)誠然,我可能這輩子都沒方法走在行業的前沿了,會逐漸變成一個偏居一隅的西南土鱉,但這是我自己的抉擇,我也樂意蒙受這樣的結果。

  我還有很多朋友留在北京——說個題外話,我當年高中同學在京十來個,目前女生都找到北京有房男嫁了,男生基本上都回成都了——我真心的祝愿他們,我也敬仰他們的和堅韌,北京是一座大熔爐,把像樓主這樣才能差沒背景的人層層篩走,最后留下的人才是淬煉出的真金。

  離開北京,有點像離開了一個美妙的夢,國際、高端、前沿,這些詞語和我都不再有關聯,做為一個思維境界還停留在馬洛斯需要實踐最底層的女吊絲,也素來不奢望這些。人總不能把所有利益都占了,受不了那么多的苦,也就享不了那么大的福。獨一遺憾的是我與老公當年從小縣城辛勞考學到北京,但當前我的小孩還是沒措施享受到北京的高考優惠政策。

  愿望我以后的孩子不用再重受父母的遷徙之苦,就在成都扎根,當一個快樂的土著吧。

  附錄:關于成都的一點點感觸

  工作機會:

  水木上常見的論調是一線城市工作機會絕對公正,二線城市各種人情坑。不過就我個人感到,成都各種普通行業目前還是須要很多有真才實干的人才的,并且對于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普遍比較器重。想進入社會頂層的童鞋就不要想一二線的差異了,因為沒有人脈背景確定都沒戲。如果能保持在一線城市的工作干勁,想出頭也沒那么難。

  目前成都主導發展的行業有IT、汽車、新資料、化工、電子信息、物流、金融與古代服務業等,基本上發展勢頭還不錯,提供的就業需求也很多。收入水平確實不能與北京比,砍20%-50%都算正常。

  休閑旅游:

  成都雖然是個西南地區的二線城市,但吊絲享受的起各種娛樂商業設施還是很發達的——可能和成都本地有休閑傳統有關——演唱會、音樂會事業很繁榮,但話劇、博物館、體育賽事這些就個別。成都周邊旅游景點很多,川西做作景色異常美,周末可選擇的去處很多。同時成都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樞紐,這一兩年新開通的國際直航航班很多,去歐洲與東南亞比北京更便利。

  城市建設:

  成都舊城和新城完整兩種作風,舊城臟亂但很人道,新城和北京國貿地域一個套路。成都與北京正好相反,城北沒落城南繁華,核心城區房價從五千到一萬五都有(個別豪宅不明白),一萬的均價可以在城南中等偏上的地段買不錯的樓盤,且房價穩固,我自己的房子買了兩年了漲幅都沒超過10%.不過成都整體容積率3以上,略顯擁擠,臨時無解。

  交通概況:

  成都地鐵目前開明兩條,還有幾條在建,大略兩三年能構成基礎的網絡。地面公交隨隨便便,頂峰期也很擠。吐槽一下,成都的地面交通真是烏煙瘴氣,各種堵。不外因為房價不高城區不大,大局部人能夠負擔工作地點鄰近的房價,通勤單程一小時在成都人眼中算很驚人的間隔了。

  生活氛圍:

  成都固然始終自稱休閑之都,但這多少年跟著城市發展,生活節奏也顯明加快了。傳統的泡茶館打麻將的氣氛仍然在,但顯然不屬于這十年來兩百多萬的城市新移民。特殊是像IT、建造設計類的,不比北京輕松多少。但成都本地人花費觀大多比較開放,也可能是購房存錢壓力沒那么大,掙多少花多少的人很常見,所以成都餐飲、娛樂跟各種服務行業都很發達。

  最后的?嗦:

  嘮嘮叨叨寫了這么多,都快抓不住重點了。我發這個帖子,不是為了?瑟,只想闡明作為一個各方面都算不得優良的?絲,正確的審視自己適合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離開北京去到二線城市也并不恐怖,只有拿出在北京一樣的奮斗干勁,照樣可以有過的不錯的可能。我也盡量防止評估北京或者成都的好壞,因為任何一個城市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只有對個人的合適與不適合。每個人都要該穩重選擇自己的生活方法,也要有勇氣去承當失誤與錯誤。城市永遠年青,而我們,終會老去。

  樓主對一些問題的回應:

  對于“吊絲”這個詞的濫用:

  我上大學之前連四川都沒出過,一直生活在小縣城中,第一次坐火車到北京的時候真的被這個大城市震動了,也逐漸覺得一個內地小縣城出來的孩子想要在這樣一個精英薈萃的大城市破足是如許不輕易。

  舉個例子,大二的時候我在一個小超市買酸奶,為了不同品牌之間幾毛錢的差價當機立斷,成果因為在貨架前走來走去的行動+土鱉的著裝+拉鏈壞了拉不上的提包,被超市售貨員大媽當成想要偷貨色的小賊抓著申斥了良久。當時我很冤屈,很想大鬧一場,但最后還是默默的離開了那家超市。所以前未幾看片子《致青春》的時候看到相似的情節,真的感嘆萬千。試問凡是一個家景優勝一點的女生,怎么可能被誤認為想偷酸奶的小賊呢。

  讀研期間住在石景山區一個偏遠的處所,導師弄了個倉庫樓給我們住,同住一層的有物管保安,有保潔大媽,還有超市卸貨員,我每天晚上和他們湊一塊看一個信號時有時無的破電視。我跟他們說我是研究生,他們壓根不信,因為我渾身都披發著無可比擬的城鄉聯合部氣味。

  這樣的生活我過了將近兩年,“吊絲”這個詞早已深深烙在我的自我認知當中,不可能因為畢業之后兩三年經濟狀態的好轉就忽然消散,這個情況對于我老公也同樣實用,在國內輿論廣泛對保險行業沒有好感的時候,他在北京工作的兩年受的罪相對不比我少。所以我很習慣的在文頂用了這個詞來形容工作初始的我們,如果大家以為這樣是對“吊絲”這個詞的觸犯,我很負疚。

  關于家庭背景和啃老問題:

  誠然,我與老公的雙方家景都不算很差,我也在主貼里寫明了是當地小康水平。而父母“竟然”可以湊出五十萬的巨款給我們兩個買房,啃老還敢自稱吊絲。這也是被拍的最多的一點。這一點我確實片面了,因為我從小意識的人基本上和我父母的老師朋友圈子是重合的,工作到五十歲的雙職工家庭有二三十萬養老錢很普遍,所以我就想當然的認為這是正常的。至于關系人脈什么的,在老家小縣城可能還有一點,到成都可真是遙相呼應了。

  從我考上北京的大學開端,我媽就念叨著給我存錢買屋子,當時我父母一年收入總共不超過五萬,然而每年能攢三萬,大家可以設想他們這過的是什么日子。我老公眾也是差未幾的情況。所以除了大一花了父母總共一萬塊錢,從大二開始到研討生畢業我沒有跟家里要過一分錢,咱們去五道口發過傳單,擺過地攤,被城管攆過,被居委會大媽轟過,也曾經在做入戶考察的時候被人當做騙子放狗咬過,錯過夜班公交為了省兩塊錢地鐵票深夜走了四五公里的情形也產生過。我不是養在深閨的千金,我也或許知曉社會底層是什么生活狀態。我更加清楚,假如我和老公不善加應用我們僅有的一點學歷上風,我們是難以改良自己的生活水平的。

  可以說這五十萬是我們兩邊父母辛苦工作省吃儉用二三十年+我和老公大學期間搜索枯腸掙錢攢下來的(光是我和我老公讀書這么些年自己負擔的膏火和生活費加起來也得有小十萬吧),是兩邊父母退休之后生活的全體依附,我和我老公都不忍心動這筆錢,但兩邊父母究竟還是小縣城思維,總覺得沒有買房就不能成家,中途因為這個還發生了一些雞飛狗跳的狗血事件,家版常見,就不多說了,最后我和老公綜合衡量才拿了四十萬。

  所以雖然我們拿了這筆錢,其實也是背了一筆良心債,兩邊爸爸媽媽以后的養須生病也完全靠我們了。現在我們每年都盡量多還一些給父母,算是主動償還這筆無息貸款,不還完是沒辦法心安的。我們的小車已經送給爸爸開了,還拿出大部門積蓄給另一位爸爸買了輛差不多的,知足了兩位爸爸多年來買車的宿愿,生機能夠以此來感謝他們的經濟增援。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我和老公這樣的家庭背景很好的話,好吧,我否認我對這個社會的多元化認識還很片面,還需要多多的修行…

  關于工作收入:

  很多童鞋覺得成都沒有那么高的收入,我這個帖子是誤導。這一點我確實考慮不周,也向大家報歉,有一些特別情況我沒有在主貼里說清晰,這里一并說明了。

  我在的工程類單位工作狀況無比苦逼。在北京找工作的時候,工作崗位根本上只招男生,女生很少有機會。所以我在北京很難找到一個專業又對口待遇又好的工作,成都那家公司表現可以招女生,對當時的我而言幾乎就是盼望的曙光,所以我十分想捉住這個機遇。剛入職的大半年,也曾是一周加三天通宵班的節奏,當時認為本人都快暴斃了。就這樣第一個半年才掙了五萬,切實是沒有涓滴值得夸獎之處。

  第二年運氣好,遇上一個油水足的大項目,領導也很厚道,照顧我一個女生還混在一堆男生當中每天加班到半夜,獎金給我分的多點,公積金、過節費、出差補助什么的烏七八糟一起算上才有十五萬。

  第三年更是狗屎運,組詞,湊巧我們部門的一批牛人讀博的讀博,的創業,升遷的升遷,剩下一堆入職不足兩年的新人,部分引導矮子里面拔將軍提了我一把,雖然薪水晉升了一些,但個人能力局限,目前正處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階段。能不能保持下去還真的很難說。

  至于我老公,由于他長期開金手指刷副本,老是各種撞大運,確實不存在普適參考意思,我今天跟他說水木上的版友都不信任你一個小本可以掙到三十萬誒,他很淡定的說:那就讓他的奇葩斗爭史吞沒在滾滾的歷史浪潮之中吧…吧…吧…

  我當年和老公屁滾尿流回成都的時候,兩人年收入之和只有二十萬,絕對沒有想到收入可以在兩年后漲到這樣的水平,不然也不會只敢買一個小兩居。半途也確切是各自趕上一次特別好的機遇,如果沒有這兩次機會,我倆現在正常的收入水平可能也就不超過三十萬吧。我有一些和我情況類似的友人(國內重點大學畢業,縣城一般小康家庭出身)現在也在成都工作一兩年到三四年不等,獨身的七八萬到十來萬,結婚的二三十萬,大概就是這個水平。目前我和老公的收入水平也差不多到了瓶頸期,之后再怎么就看個人造化了。

  關于未來的斟酌:

  現在父母年事大了,我們很想把雙方父母都接到成都來就近照顧,但象征著還要在成都再買兩套房。父母已經再也沒有余錢了,小縣城的房子住了二三十年早就賣不起價了,我和我老公工作年限也不長,積攢的不多,況且我兩的收入自身不斷定性很大,將來還面臨著我生小孩期間會收入驟減的嚴格局勢,所以雖然現在賬面收入還行,實在壓力也不小。

  說太多,又跑題了。

  我記得有一年情人節,我和老公兩個人去他學校旁邊的一個地鐵口守著賣玫瑰花,那無邪冷,到最后我凍的腳都沒有知覺了。但我們賣出了兩百多只玫瑰,掙了一千多塊,夠我在學校生活兩個月了,當時覺得好幸運。最后剩下三只被壓的蔫了吧唧的賣不掉了,老公送給了我,我一直舍不得扔,夾在書里做成了干花,現在還在家里放著。我要留著它一直提示我,我是一個很幸運的普通人,到哪兒都有好福氣。但是如果不保持盡力,我就會失掉這種榮幸。

  每個故事都有刺眼的正面,也有苦澀的反面。我發帖本意也不是為了顯擺,但現在看來頂上十大的主貼可能還是得瑟過火了,再次感激各位手下留情。雙蛋降至,我也祝福大家都能全力以赴經營好自己的生活,這不是光靠挑選哪個城市來決定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198208.html

相關閱讀:動機的寓言:孩子在為誰而玩
有關于生命的哲理小故事
勵志搞笑話劇劇本
總得抓住點什么
成功人士的減法人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