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回憶我的父親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感恩勵志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回想我的父親
文/張秀英
父親走了近十年了,十年來,我不敢提筆寫父親,失去父親是我心坎深處的傷痛。
父親自幼體弱,一顆殘破的心臟伴他走過六十載的風風雨雨,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永遠是文文弱弱的一介書生。
父親生性仁慈,對每個人都抱著一種寬容、感恩的心。對老師,對同仁,對學生,無論誰給了他怎么的贊助,都會一輩子記在心里。對恩師孫犁,我切切實實感到父親的惦記、感謝之情。父親的老師劉藝亭、張慶田、徐光耀等等我都未曾謀面,但這些名字與他們的作品我卻能一五一十,由于聽父親念叨了三十年。
父親熱愛文學,從幼年時就愛好讀書,書讀了一輩子,也寫了一輩子。父親視文學創作為性命,天天凌晨4點就開端讀書寫作。父親寫作從不必書桌,抱一個大紙盒子,每張300字的稿紙上面能寫上千字,字很小,也沒有規則,所以父親的草稿不整頓的話,能看懂的只有為數未幾的兩三個人。父親終生寫了多少文字,我難以估計。父親走后,母親把父密切密麻麻的草稿紙收拾成捆,一張大床下面全體是父親的遺作,每一張稿紙上都鋪滿了父親的心血。父親切愛文學創作,很想將自己的作品都變為鉛字,每當有作品發表時,他都很高興,這個高興情感能連續良多天。父親一生也出版了許多專著與集子,父親的作品如他的心一樣,看什么都是美的。讀父親的散文,就猶如在夏日的荷花淀中穿游,處處是清爽,讓人的心靈也得到污染。讀父親的詩,就猶如在秋季的城市小路上行走,處處是樸素的鄉味,同時讓你感到碩果累累。讀父親的小說,就如傾聽一個長者娓娓道來,艱深的語言中告知你許多哲理。女兒愛父親,同時也愛讀父親的作品,不管是否成書、成冊,它都凝集著父親的血汗。
父親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但不善表白,尤其對我們姐弟三人。在我的記憶中,5歲以前對父親簡直沒有太深的印象,因為那時,父親一年在家的時光不外二十天左右,但父親卻能說出那么多我幼兒時的趣聞。跟著年紀增加,我越來越感到父愛如山,當我理解去愛父親時,他卻走了,留給我許許多多的懊悔和肉痛。
父親很盼望孩子有長進,愿望我們能讀好書。我受父親影響,從小喜歡讀書,所以很得父親偏愛。大學畢業后,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多了一些,父親經常給我講書,講他讀過的每一本書。長大成家以后,父親常常給我選書,讓我讀書中精髓。在后來的工作與其余人的交談中,的的確確感到了父親的居心良苦,書使我具備了許多才能,有了許多思維,同時也交到許多朋友。
父親是一個義務感很強的人。一顆殘破的心臟支持著他那只有40多公斤的身材,有時看到父親病痛的樣子,心如刀絞。父親很剛強,他闖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關口。他善待著每一個家人,祖輩、父輩、子輩、孫輩。每個人都被父親記在心上,一個孱弱的病體要為一大家人的生涯去奔波操勞。(感恩 )長大后的我,剛能替父親分擔一些發愁,父親卻永遠走了,留給我的是永遠的懷念與不盡的淚水。
我很愛父親,也酷似父親,無論性格性情,仍是為人處事。因得父親偏愛,也常與父親爭論戰辯,當初想起來,不免懊悔,覺得本人只是“孝”并不“順”。父親走時,我不任何籌備,我永遠信任父親能闖從前,堅信醫生能使父親化險為夷,在父親昏睡的最后兩天里,我還深信父親不會走的,不會留下一家老小,不會留下他的半部紅樓。直到父親的心電圖顯示為一條直線時,我才意識到父親真的走了,帶著遺憾,帶著不舍,帶著無數的牽掛……
在與父親最后相處的多少天里,父親身己也相信自己必定會闖過去,他要將孫犁的世界寫完呈獻給他的恩師,然而沒想到自己卻走到了恩師前面。
父親走了,永遠的走了。留下了三部未成書的手稿:《雁飛潮白三十年》、《天然孫犁》、《孫犁世界》(未脫稿),在王宏任、張中吉等父輩人的準備下,父親的自傳散文《雁飛潮白三十年》已于2002年出版。為了留念父親,2007年在友人們的幫助下,父親的遺著《做作孫犁》得以出版,了結了壓了我六年的心債。我悼念父親,每次讀父親的作品,面對父親遺像,我都是淚水漣漣。
父親謙恭為人,在父親走了當前,有那么多長輩在輔助著咱們一家人,不斷慰勞我的母親,并給了我許多父親般的關愛。
秉承父親善良、寬容的品德,我有了許多好朋友,好共事,他們都在盡力而為的幫助我,令我激動。我感謝所有幫助過父親的父輩,感激給予我幫助的朋友。
父親走了,奔走了一輩子的父親終極屬于自己的只有一尺見方的墓地跟刻有簡略生平的墓碑。但父親又確實給我留下了很多,不僅僅是文學著作與未出版的書稿,更不能讓我忘卻的是父親的光明正大的為人,是父親與人為善的操行,這些將使我受益畢生。
7
4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295200.html

相關閱讀:感恩節的來歷
母愛,最深刻的愛
感恩勵志文章:時光請別傷害她
為什么我們總是有太多的遺憾?
那些匆匆流逝的親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