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青年干部勵志書籍推薦《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勵志書籍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是1956年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勵下呈現的寫國民內部抵觸的優良作品。1957年反右擴展化,這篇小說曾被打為毒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它又取得準確的歷史評估,被稱為“重放的鮮花”。

  簡介

  這篇小說寫的是青年老師被調到區委會后,在工作和斗爭中怎樣碰壁和怎么碰到挫折的故事。它涉及了我們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揭穿了我們黨委機關內部已在滋生并亟待戰勝的官僚主義景象。

  在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中,林震是個富于理想主義精神、敢于進取的人。他來到當地的組織部分,對黨的工作者的生活充滿了神圣的向往,故而與劉世吾產生尖利的矛盾抵觸。他們的矛盾歸根到底是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兩種不同立場的矛盾。

  林震還年青,他也有弱點。他的幻想主義不是從實際生涯中發生的,例如他是依據片子里全能的黨委書記的形象來猜想黨的工作者的,所以會碰壁。

  他單純,不免成熟,和劉世吾等人比擬是弱小的,還曾有過惶惑,但不撤退。在討論麻袋廠問題的區委常委會上,他英勇地站出來,提出一個人們須要沉思的問題:“王清泉個人是作了處置,但是如何保障不再有第二、第三個王清泉涌現呢?”并擲地有聲地表現:“黨是人民的、階層的心臟,我們不能容忍心臟上有灰塵,就不能容忍黨的機關的毛病!”

  他在實際的生活和斗爭中成長、成熟起來,懂得了生活的真正美妙和分量,理解了斗爭的艱苦和價值,匆匆清楚單憑個人的勇氣是做不成任何事件的。

  對于作者

  王蒙,男,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940年入北京師范學校從屬小學。1945年入私破布衣中學學習,上中學時加入中共引導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成為地下黨員。1950年從事青年團區委工作。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年9月7日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由此被錯劃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勞動改革。1962年調北京師范學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期間學會的維吾爾語。1978年調北京市作協。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文學》主編。1986年入選中共中央委員,任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同年6月任文明部部長,1990年卸任。后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中國藝術研討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中共中心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二屆和第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和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人民文學》主編等職。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國際筆會核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國際交換協會副會長,2002年4月任中國大陸大學參謀、教學、文學院院長等職。

  王蒙的作品反應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途徑上的崎嶇過程,他也由初期的熱情、純摯趨于后來的蘇醒、冷峻,而且樂觀向上、豪情充分,并在創作中進行不倦的摸索和翻新,成為當代文壇上創作最為豐富、始終堅持創作活氣的作家之一。

  王蒙在國內首開新時代海內意識流小說創作先河,提倡作家學者化、學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力大探討,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向古代寫作技能的開辟者。

  書評

  小說的中的林震,就像咱們當初很多的年輕人一樣對生活充斥熱忱,然而事實卻總是無可奈何的,就像王蒙在自傳《半生多事》中說的那樣青春彌漫著歡唱和自負,也充滿著糊涂與苦惱。青春老是自認為是,有時候還平易近人。青春投身政治,青春也焚燒感情。青春有奮斗的勇氣,青春也滿是自大跟無奈。青春必定成長,成長又會見臨失去青春的惆悵。

  劉世吾的精神世界里布滿了冷淡,但這并不即是昔日的革命熱情在他身上已經完整泯滅。不,他對自己的生活方法有時也有不滿之感,因此他為了解脫自己對實際生活的厭倦情感和無聊心緒,經常貪心地讀小說、詩歌等文藝作品,從中寄托本人的思維感情,“幻想一種單純的、美好的、透明的生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lizhi/324011.html

相關閱讀:經典:細節決定成敗讀后感精選
適合做枕邊書的勵志書籍
勵志書籍:90天修煉氣質女神
勵志書籍:《憑什么成就卓越》
職場勵志書籍精選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