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有人用來做一天的日程、一本書的筆記,有人用來做婚禮項目、人生規劃、公司戰略規劃、波音飛機設計。在本質上來說,它們不是導圖,是你所看到的、想到的世界。
就我目前看到的思維導圖,讓人驚艷的感覺很少。一張好的思維導圖,是讓人眼前一亮(!導圖還能這樣做。,而不是眼前一暗(密密麻麻黑壓壓的一片,哦天吶……)。
思維導圖,技術很簡單,一小時就可以掌握,羅列、加圖標、美化,這誰都會,但是,這就夠了嗎?“靈魂綻放它自己,像一朵有無數花瓣的蓮花”,思維導圖背后,有人生態度、思維模式、展現技巧,僅有技巧是不夠的。
所有的工具,其應用深度、廣度,固然在于工具本身提供的功能,真正的關鍵卻是人自身的修為(含格局、境界、知識、技能),這就象武林高手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一樣,花與葉,在普通人手里只是平常,在高手手里才能為利器。
思維導圖,易學難工,功夫在詩外:⓵設計; ⓶排版; ⓷創意; ⓸積累; ⓹素材。
還有人建議補充層別,我覺得這個也對。思維導圖強調發展,也強調結構化,所以層別也重要。
2.思維導圖,要清晰、簡潔
做思維導圖前,先想想:為什么做這張導圖?給誰看?想表達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做的問題。
導圖要簡化、要清晰,要小,不要太大,如果能夠在一屏里清楚看到全貌最好,太大了沒法看,需要不斷翻屏,設想一下打印出來怎么辦?拼圖么?如果一張圖里有太多主題,主次上又不分明,那怎么看呢?
另外,人在初學導圖的時候,喜歡堆疊很多色彩和標記,再加上很花的背景,弄得喧賓奪主,等到學得深了,慢慢簡化、美感增強。不要小看一張導圖,其實非?驾^人對圖文的提煉。
一張圖,是要用強烈的色彩來亮瞎別人的眼,還是想要告訴他點什么?通過圖傳達出去?
喧賓奪主的背景,濃烈的用色,復雜的結構,難以辯認的手跡,會讓人失去深度閱讀的興趣。
3.圖形、線條和色彩
有人做的思維導圖非常素,通篇只見線條和文字,不見顏色和圖畫。而思維導圖本來就是強調左右腦并用的工具。
為什么要多用圖形?在托尼巴贊《思維導圖》一書中說得很清楚:在思維導圖中使用了圖形后,你會更加注意現實生活,進而努力提高描述真實物體的能力。你會真的對周圍的世界“睜開眼睛”。
我們每天匆匆行過,但沒看到世界,因為有繪畫描述的需求,所以觀察,所以“真正看到”。比如一只蝴蝶,不會畫,偶然有蝴蝶經過眼前,會不會比以前更用心的觀察?從逼真的蝴蝶,到簡筆畫,這個過程,事實上是觀察世界、再造世界的過程。
思維導圖可以先學習手繪,然后用軟件做。手繪的自由度是軟件所不能比的,比如我喜歡把導圖畫成花朵型。當然大型的導圖用軟件效率更高,不會畫畫也不要緊,嘗試簡筆畫。玩玩Darw Something也有助于視覺符號的提煉。
手繪思維導圖,如果要給別人看,更要多用圖形,為什么?每個人字跡不同,手寫體不會象印刷體那樣好認,現在寫得一手好字的人又太少,手繪導圖如果字太多,單 只認字就讓人頭疼,而圖形算是“世界公用語言”(前提:畫得象),比字跡好認些。可能沒多少人注意到國外手繪思維導圖字母普遍大寫。
這只是一個思維導圖的示意圖,沒有實際意義,思維導圖,是輔助工具,不要反而把腦子限制在導圖內。不一定非得有線,不一定非要填充,一切依據實際需要而定,其實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千變萬化,想象到哪里,圖就是怎樣。網上太多循規蹈矩、龐大、復雜的思維導圖,看著有點累。
4.平常做好知識積累
思維導圖的知識積累,除了圖標以外,如果發現有好的思維導圖,或者雖然不是思維導圖,但是有啟發性的圖表,也要保存起來,避免思維導圖的千圖一面(想想你看過的導圖,是不是很多都一樣?)讓導圖活起來!
雖然思維導圖軟件里通常都帶了很多標記,但可能也還不夠用,所以平常要注意積累,看到可愛的小圖標(尤其是透明背景的)要收集保存起來,在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會用到,多加一些圖標、標記,會使整個畫面都生動起來。
5.不要泛導圖化
我習慣于在出差前用思維導圖制作詳細計劃,打印,隨身攜帶。一張紙上,展現所有重要信息,不致遺漏、遺忘。因為成竹在胸,所以不急、不躁。思維導圖的好處在于予人全局感。
我寫書,也會用思維導圖做大綱和目錄,但我一定不會用來寫書。有人和我抬杠,說也可以用來寫書的,當然能,只要愿意,沒有什么不能,但是問題是:何苦呢?放著更方便的WORD或PPT不用,而為了證明思維導圖能寫書,就勉強自己?有這種寫法的童鞋,其實通常是沒寫過書的……
以前有位同事,喜歡思維導圖,于是大量使用,而有些適合用doc或ppt來表達。泛思維導圖化未必能夠帶來好的效果。采用何種工具,要看目標而定,其次考慮成本。與其復雜地改造,不如尋找或者制造更簡單的工具。
思維導圖用作文檔目錄,是很新穎,但是適合紙版而不適合電子版,原因為何?紙版,不會有鼠標點擊的便利,讀者必須憑借思維導圖上的頁碼來作為索引,而電子版當然最好是鼠標一點就過去。有時候,不要因為迷戀某種效果,而忽略了目標。
思維導圖用作筆記,也相當廣泛,但是,不是所有的讀書筆記都適合用思維導圖。一般來說,思維導圖適合結構為重、側重方法論、工具集等的書藉,比如《結網》;而線性筆記適合于有大量摘句而并不強調結構的書,比如《十四堂人生創意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dmap/130953.html
相關閱讀:思維導圖對速讀的作用
思維導圖是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簡單教程
把一本書變成一張薄紙的思維導圖
思維腦圖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