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概念圖[1]”和“思維導圖[4]”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廣
和工具軟件的不斷推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手
段之一。在國內,關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應用的探索日益活躍,網上關于“概念圖”
和“思維導圖”的專題討論區也日益增多。這一切都充分表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已
經成為人們喜愛的工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研究和應
用之中。
但在“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應用日益廣泛的同時,另一個矛盾也凸顯出來:“概念
圖”和“思維導圖”是同一個概念還是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又是什么?我們
應該加以區分還是應該等同對待?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
二、 當前對“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幾種觀點
當前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兩個概念的認識不是很統一,主要存在以下幾種觀點:
(一) 等同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相同的概念,“思維導圖”是“概念圖”的
別稱。黎加厚教授認為:“人類使用的一切用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圖示方法都是‘概念圖’!
維導圖’的稱呼直接說明這是引導人們思維的圖,把這種圖示方法的意義挑明了,我認為這
個說法也很好。[7]”持這種觀點的人群比較大,可見于眾多網上討論區、blog 以及一些交流
會中。
(二) 不同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起源、應用和形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是
不同的概念,雖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仍然需要加以區分。如果不能清楚的認識到兩者的
差異,將很大程度上歪曲概念圖以及思維導圖的原意,影響其最大功能的發揮。
(三) 無需區分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不同的概念,有類似之處,也有區別所在。
但是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在使用它們的時候,采用何種名稱并不重要,因此不需要對這兩個
概念加以區分。雖然“概念圖”來源于英文的“Concept Map”,“思維導圖”來源于英文的
“Mind Map”,但引入中國后,不妨都稱之為“概念圖”。
持這種觀點的人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研究“概念圖”,冠以“思維導圖”的頭銜;另一
類是研究“思維導圖”,冠以“概念圖”頭銜;三是將二者緊密結合,但卻忽略二者差異。
三、“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類似之處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被廣泛使用說明了它們巨大的潛在價值,被很多人混用也表明了它們
的類似之處。
首先,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都是一種圖示表示法。都是將抽象的文字轉換為直觀形象的圖
形,從而幫助人們理清思路,促進理解,激發靈感。
其次,按照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人的短時記憶容量非常有限,僅為7±2 個組塊[5]。這
樣一來,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概念圖將概念和概念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命題網
絡,思維導圖將概念分層,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知識的組塊,在短時記憶容量有限的情況
下增大了可供加工的信息量。
實際上,與“概念圖”類似的概念遠遠不止“思維導圖”一個,還有很多其他相關的概
念,筆者調查到的有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工作組(Bahr & Dansereau, 2001; Hmeilewski &
Dansereau, 1998;Hall, Dansereau & Skaggs, 1992)提出的“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s)、
CRESST 工作組(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提出的“知
識地圖”(Knowledge Maps),Fisher (1990; 2000)提出的“語義網絡”(Semantic Networks)、
Jonassen (2000) 提出的“語義網絡”(Semantic Networks)以及Ackerman & Eden (Ackerman
& Eden, 2001; Eden, 1988, 1992; Eden & Ackerman, 2001)提出的“認知地圖”(Cognitive Maps)
等等[2]。這些概念與“概念圖”(Novak)、“思維導圖”(Buzan)相比,都有較大的相似度,但
也都有一些顯著的差異。
四、 “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不同
概念圖與思維導圖有著較大的不同,認清它們之間的不同更有利于在需要的時候進
行取舍,從而讓其更高效的為學習和工作服務。
(一) 歷史淵源的不同
概念圖(Concept Map)是康乃爾大學的諾瓦克(J.D. Novak)博士根據奧蘇貝爾(David
P. 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技術[1]。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
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才能進行相應的教學。這也是奧蘇貝爾整個學習
理論體系的核心。在他看來,學生的學習,如果要有價值的話,則應該盡可能地有意義[6]。
奧蘇貝爾提出了意義學習的兩個條件,只要具備這兩個條件,就可以認為學習是有意義
的。這兩個條件是:(1)學生表現出一種意義學習的心向,即表現出一種在新學的內容與已
有的內容之間建立聯系的傾向;(2)學習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即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
識結構聯系起來[6]。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課堂教學中意義接受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的認知結構。而認
知結構是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方式,是由學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實、概念、
命題、理論等構成的[6]。
因此,要促進新知識的學習,首先要增強學生認知結構中與新知識有關的觀念。從安
排教學內容這個角度來講,要注意兩個方面:(1)要盡可能先傳授學科中具有最大包攝性、
概括性和最有說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對學習內容加以組織和綜合;(2)要注意漸進性
[6]。
這樣一來,就需要一種工具,能夠表示知識體系中概念以及概念之間固有的聯系,還
有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概念以及相互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發現學習者
內在的認知結構和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之間的差別,決定是通過同化或是順應達成一致,從
而完成學習的過程。概念圖正是符合奧蘇貝爾這一理論的最佳工具。圖1 為Novak 本人繪
制的關于概念圖的概念圖[2],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概念圖非常強調概念、關系、連接詞、
層次以及交叉連接的使用。在這一點上,Novak 本人又提出了基于概念圖成分的評分方案[2],
為概念圖成為一種評價工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圖 1.關于概念圖的概念圖
思維導圖最初是20 世紀60 年代英國人托尼?巴贊(Tony Buzan)創造的一種筆記方法。
托尼?巴贊認為:傳統的草擬和筆記方法有埋沒關鍵詞、不易記憶、浪費時間和不能有效的
刺激大腦四大不利之處,而簡潔、效率和積極的個人參與對成功的筆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草擬和筆記的辦法成效越來越小的情況下,需要一種可以不斷增多回報的辦法,這種辦法
就是思維導圖。盡管思維導圖的初始目的只是為了改進筆記方法,它的作用和威力還是在日
后的研究和應用中不斷顯現了出來,被廣泛應用于個人、家庭、教育和企業[4]。
圖 2 是一個思維導圖的例子,從同一層次的節點數目我們能看到思維的廣度,從一個分
支的長度我們能看到思維的深度,離中心節點表示的內容包容度高,離中心節點遠的包容度
低,更趨向于具體。
圖2.一個思維導圖的例子
(二) 定義的不同
根據諾瓦克(J.D. Novak)博士的定義,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
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
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3](如圖1)。
托尼?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是對發散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他認
為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
個方面,其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4](如圖2)。
(三) 對知識的表示能力的不同
從知識表示的能力看,概念圖能夠構造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便于學習者對整個知識架
構的掌握,有利于直覺思維的形成,促進知識的遷移?梢酝ㄟ^概念圖直觀快速的把握一個
概念體系。
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習者能夠借助思維導圖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可以通
過思維導圖理清思維的脈絡,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顧整個思維過程。
(四) 創作方法的不同
從創作方法上看,思維導圖往往是從一個主要概念開始,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逐步建
立的一個有序的圖,一個思維導圖只有一個中心節點;而概念圖則是先羅列所有概念,然后
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一幅概念圖中可以有多個主要概念。
(五) 表現形式的不同
根據 Novak 的定義,概念圖表示的命題網絡,包含節點以及節點之間的關系(形成一
個命題),因此概念圖在表現形式上是網狀結構的。另外,由于概念圖要求將最具包容力的
概念圖置于圖的頂層,而具體的實例置于底層,因此概念圖有著明顯的層次關系。
托尼?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
(2)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
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
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4]。
(六) 應用領域的不同
從應用領域看,現在思維導圖的軟件往往是在企業中有著更為廣泛的應用,其目的借助
可視化手段促進靈感的產生和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從教學角度看,思維導圖主要在記筆記、
準備報告以及論文寫作中得到應用。
概念圖從開始到現在都是為了促進教學效果,最初是作為評價的工具,后來得到推廣,
成為教和學的策略。從最新的研究可以看到,概念圖作為教學評價工具,隨著評價設計的不
斷深入和完善,其信度和效度正逐步進入心理測量學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2]。另外,概念圖
作為課堂教學的先行組織者(Advance Organizer)、概念體系整理、網絡課程導航的研究也
廣泛可見[2]。
五、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概念的新界定
(一) 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加以區分的必要性
由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理論體系上的巨大差異,如果不加以區分,就不能充分認識各
自的優勢和劣勢,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其功效,甚至有可能把一個的功能強加到另一個上(如
思維導圖是很好的寫作、演講思路整理工具,用概念圖去做就有些勉為其難;而概念圖是很
有潛力的教學評價工具,用思維導圖就根本做不到)。因此,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加以區分
是完全必要的。
(二) 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進行整合的可行性
在實踐應用中,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經常是結伴使用的,喜好概念圖的人大多對思維導圖
也有著深厚的感情,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兩者之間做著選擇。因此,可以通過修改或擴充兩
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目前的工具軟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
等,雖有一定的側重(前者側重概念圖的制作,后者側重思維導圖的制作),但都一定程度
上考慮了綜合了兩者的需求,讓用戶可以同時享受二者的部分優勢。
下面將為對二者概念體系的整合而嘗試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概念進行一定的
修改和擴充。
(三) 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概念的新界定
為了對兩個概念進行整合,筆者在Novak 的概念圖和Buzan 的思維導圖基礎上,
對二者進行以下的界定。
目錄
02-蛺蝶穿花.pdf
03-朝云暮雨.pdf
04-移形幻畫.pdf
05-1-一意孤行.pdf
06-1-多管齊下.pdf
06-2多管齊下.pdf
07-水靜潛龍.pdf
08-野曠騁馬.pdf
09-橋多通路.pdf
10-1-刀快斷麻.pdf
10-2-刀快斷麻.pdf
11-吐哺周公.pdf
12-1-垂釣子牙.pdf
12-2-垂釣子牙.pdf
13-信傳烽火.pdf
14-蒂熟落瓜.pdf
[emule] ed2k://file%E6%80%9D%E7%BB%B4%E5%AF%BC%E5%9B%BE%E7%9A%84%E4%B8%89%E6%8B%9B%E5%8D%81%E5%85%AB%E5%BC%8F.rar210053246606d8973f93c4adb6285863d08a8af7h=xtyuarpe6pwlo6usjvnc43zscrz2ifvv/[/emule]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dmap/82166.html
相關閱讀:思維導圖簡單教程
思維導圖對速讀的作用
思維腦圖的比較優勢
思維導圖是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
把一本書變成一張薄紙的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