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比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思維導圖教程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推廣和工具軟件的不斷推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國內,關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應用的探索日益活躍,網上關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專題討論區也日益增多。這一切都充分表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已經成為人們喜愛的工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研究和應用之中。

但在“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應用日益廣泛的同時,另一個矛盾也凸顯出來:“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同一個概念還是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又是什么?我們應該加以區分還是應該等同對待?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

二、 當前對“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幾種觀點

當前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兩個概念的認識不是很統一,主要存在以下幾種觀點:

(一) 等同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相同的概念,“思維導圖”是“概念圖”的別稱。黎教授認為:“人類使用的一切用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圖示方法都是‘概念圖’。‘思維導圖’的稱呼直接說明這是引導人們思維的圖,把這種圖示方法的意義挑明了,我認為這個說法也很好。”持這種觀點的人群比較大,可見于眾多網上討論區、blog 以及一些交流會中。

(二) 不同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起源、應用和形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是不同的概念,雖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仍然需要加以區分。如果不能清楚的認識到兩者的差異,將很大程度上歪曲概念圖以及思維導圖的原意,影響其最大功能的發揮。

(三) 無需區分的觀點

這種觀點認為“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是不同的概念,有類似之處,也有區別所在。但是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在使用它們的時候,采用何種名稱并不重要,因此不需要對這兩個概念加以區分。雖然“概念圖”來源于英文的“Concept Map”,“思維導圖”來源于英文的“Mind Map”,但引入中國后,不妨都稱之為“概念圖”。

持這種觀點的人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研究“概念圖”,冠以“思維導圖”的頭銜;另一類是研究“思維導圖”,冠以“概念圖”頭銜;三是將二者緊密結合,但卻忽略二者差異。

三、 “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類似之處

概念圖和思維導圖被廣泛使用說明了它們巨大的潛在價值,被很多人混用也表明了它們的類似之處。

首先,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都是一種圖示表示法。都是將抽象的文字轉換為直觀形象的圖形,從而幫助人們理清思路,促進理解,激發靈感。

其次,按照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人的短時記憶容量非常有限,僅為7±2 個組塊。這樣一來,人的信息加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概念圖將概念和概念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命題網絡,思維導圖將概念分層,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知識的組塊,在短時記憶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增大了可供加工的信息量。

實際上,與“概念圖”類似的概念遠遠不止“思維導圖”一個,還有很多其他相關的概念,這些概念與“概念圖”(Novak)、“思維導圖”(Buzan)相比,都有較大的相似度,但也都有一些顯著的差異。

四、 “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不同

概念圖與思維導圖有著較大的不同,認清它們之間的不同更有利于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取舍,從而讓其更高效的為學習和工作服務。

(一) 歷史淵源的不同

概念圖(Concept Map)是康乃爾大學的諾瓦克(J.D. Novak)博士根據奧蘇貝爾(DavidP. 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技術[1]。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才能進行相應的教學。這也是奧蘇貝爾整個學習理論體系的核心。在他看來,學生的學習,如果要有價值的話,則應該盡可能地有意義。

奧蘇貝爾提出了意義學習的兩個條件,只要具備這兩個條件,就可以認為學習是有意義的。這兩個條件是:(1)學生表現出一種意義學習的心向,即表現出一種在新學的內容與已有的內容之間建立聯系的傾向;(2)學習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即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聯系起來。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課堂教學中意義接受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的認知結構。而認知結構是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方式,是由學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實、概念、命題、理論等構成的。

因此,要促進新知識的學習,首先要增強學生認知結構中與新知識有關的觀念。從安排教學內容這個角度來講,要注意兩個方面:(1)要盡可能先傳授學科中具有最大包攝性、概括性和最有說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能對學習內容加以組織和綜合;(2)要注意漸進性。

這樣一來,就需要一種工具,能夠表示知識體系中概念以及概念之間固有的聯系 思維導圖教程,還有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概念以及相互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發現學習者內在的認知結構和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之間的差別,決定是通過同化或是順應達成一致,從而完成學習的過程。概念圖正是符合奧蘇貝爾這一理論的最佳工具。,概念圖非常強調概念、關系、連接詞、層次以及交叉連接的使用。在這一點上,Novak 本人又提出了基于概念圖成分的評分方案,概念圖成為一種評價工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思維導圖最初是20 世紀60 年代英國人托尼·巴贊(Tony Buzan)創造的一種筆記方法。

托尼·巴贊認為:傳統的草擬和筆記方法有埋沒關鍵詞、不易記憶、浪費時間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腦四大不利之處,而簡潔、效率和積極的個人參與對成功的筆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草擬和筆記的辦法成效越來越小的情況下,需要一種可以不斷增多回報的辦法,這種辦法就是思維導圖。盡管思維導圖的初始目的只是為了改進筆記方法,它的作用和威力還是在日后的研究和應用中不斷顯現了出來,被廣泛應用于個人、家庭、教育和企業。

思維導圖,從同一層次的節點數目我們能看到思維的廣度,從一個分支的長度我們能看到思維的深度,離中心節點表示的內容包容度高,離中心節點遠的包容度低,更趨向于具體。

(二) 定義的不同

根據諾瓦克(J.D. Novak)博士的定義,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

托尼·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是對發散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他認為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可以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

(三) 對知識的表示能力的不同

從知識表示的能力看,概念圖能夠構造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便于學習者對整個知識架構的掌握,有利于直覺思維的形成,促進知識的遷移�?梢酝ㄟ^概念圖直觀快速的把握一個概念體系。

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習者能夠借助思維導圖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理清思維的脈絡,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顧整個思維過程。

(四) 創作方法的不同

從創作方法上看,思維導圖往往是從一個主要概念開始,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逐步建立的一個有序的圖,一個思維導圖只有一個中心節點;而概念圖則是先羅列所有概念,然后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一幅概念圖中可以有多個主要概念。

(五) 表現形式的不同

根據Novak 的定義,概念圖表示的命題網絡,包含節點以及節點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命題),因此概念圖在表現形式上是網狀結構的。另外,由于概念圖要求將最具包容力的概念圖置于圖的頂層,而具體的實例置于底層,因此概念圖有著明顯的層次關系。

托尼·巴贊認為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2)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因此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

(六) 應用領域的不同

從應用領域看,現在思維導圖的軟件往往是在企業中有著更為廣泛的應用,其目的借助可視化手段促進靈感的產生和發散性思維的形成。從教學角度看,思維導圖主要在記筆記、準備報告以及論文寫作中得到應用。

概念圖從開始到現在都是為了促進教學效果,最初是作為評價的工具,后來得到推廣,成為教和學的策略。從最新的研究可以看到,概念圖作為教學評價工具,隨著評價設計的不斷深入和完善,其信度和效度正逐步進入心理測量學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另外,概念圖作為課堂教學的先行組織者(Advance Organizer)、概念體系整理、網絡課程導航的研究也廣泛可見。

五、 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概念的新界定

(一) 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加以區分的必要性

由于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理論體系上的巨大差異,如果不加以區分,就不能充分認識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也就不能充分發揮其功效,甚至有可能把一個的功能強加到另一個上(如思維導圖是很好的寫作、演講思路整理工具,用概念圖去做就有些勉為其難;而概念圖是很有潛力的教學評價工具,用思維導圖就根本做不到)。因此,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加以區分是完全必要的。

(二) 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進行整合的可行性

在實踐應用中,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經常是結伴使用的,喜好概念圖的人大多對思維導圖也有著深厚的感情,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在兩者之間做著選擇。因此,可以通過修改或擴充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將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目前的工具軟件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雖有一定的側重(前者側重概念圖的制作,后者側重思維導圖的制作),但都一定程度上考慮了綜合了兩者的需求,讓用戶可以同時享受二者的部分優勢。

下面將為對二者概念體系的整合而嘗試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的概念進行一定的

修改和擴充。

(三) 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概念的新界定

為了對兩個概念進行整合,筆者在Novak 的概念圖和Buzan 的思維導圖基礎上,對二者進行以下的界定。

“概念圖”是對知識體系的靜態、客觀表示。這個知識體系可以是客觀的知識體系,也可以是人的認知結構。

“思維導圖”是對思維過程的導向和記錄。思維導圖促進思維的發現,并能記錄這個發散過程。

“思維導圖”的創作結果可以是“概念圖”。這個“概念圖”中隱含的是知識或概念的順序關系和層次關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dmap/38383.html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相關閱讀:思維腦圖的比較優勢
把一本書變成一張薄紙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對速讀的作用
思維導圖是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簡單教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