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和一些朋友談起,都會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和知識樹以及大綱有什么區別?談到知識樹,具體是誰最先提出來的,無從考究。在教育界似乎是魏書生對于知識樹的概念應用的比較早,所以有不少人的認為知識樹,是他最早提出的。關于知識樹它的組織結構一般是由一個主題或知識點開始,從左邊開始向有發展發展。每一個分支的內容為總結或簡化的課程資料內容。這與企業界的目標樹有異曲同工的作用。類似的還有企業的組織結構圖。都是這種形式的結構。基本來說,它的組織結構還是沒有脫離大綱的方式。在進行知識資料的匯總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學習和了解,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樹,進行學習計劃或日程的安排。只是這方面的應用的案例很少。
關于和知識樹的區別:
第一,他們對于知識的記錄內容要求不同。知識樹記錄的為課程知識或是簡化的內容,需要記錄大量的文字信息。如果要對一本書作知識樹,可以根據書的目錄進行制作,然后再把相關的知識添加進去。所需要記錄的信息量很大。
而作為的發展是有一個中心的主題或知識點開始,向四周放射性擴展和記錄所有的與中心主題或知識點,及其相關的內容的關鍵詞,以及圖片圖表等等。記錄的語言文字相對比較少,因為里面的關鍵詞,都是與所學課程資料息息相關的信息,往往一幅就能夠包含整個課程的主要的關鍵性的信息資料。
第二,知識樹在人的大腦的思維模式上,屬于線性思維。整個的知識架構偏向一個方向發展,知識架構的樣式如同一個樹的剖面圖。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把這種知識加構成做知識樹。優點:整個知識圖看起來比較符合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因而覺得比較美觀。缺點,如同大綱一樣,很難使人對于整個的知識架構一個整體的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前后上下聯系,很難表現出來。
整個圖形呈放射性結構,符合大腦的放射性思維模式,它更加的符合大腦神經細胞的生理結構,而且也符合大腦記憶的原理和機制模式。整個看起來就是整個所要掌握的知識的學習地圖。知識點和不同分主題之間聯系可以用箭頭和符號,進行表示和連接。通過閱讀可以使人對整個知識結構做出整體性的認識和了解。缺點,對于對沒有了解和認識的可能,覺得比較混亂。這點可以通過別人對于的講解和在自己使用過程中,很快消失。
第三,知識樹在大腦潛能開發方面,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所使用的主要還是人的左腦的部分功能,偏重于線性思維,邏輯關系,詞匯、數字等。
是全腦開發,除了左腦的語言文字、邏輯關系、詞匯、數字等,同時也使用的右腦的色彩、圖像、符號、韻律、節奏等。對大腦的潛能的開發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經常的在個人的學習和生活中應用,對于人的思維模式和思考方式,特別是在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四,知識樹的表現形式,樣式比較單一,不同的人制作的知識樹沒有什么特別的變化。無法表現出不同的人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
針對于,不同的人繪制的,因為不同的人的知識背景,對問題的看法的不同的,所以制作的,也不盡相同。它更加的展現了不同的人的思維模式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所以說是一個比較個性化的學習工具。
第五,在于知識共享和團隊學習、合作方面,知識樹很難在這方面發揮什么作用。而作為制作,可以讓所有的參加學習分組進行合作共同制作集體的。通過制作集體的讓所有的人獲得更深的學習體驗,也因此達到節省時間和成本,促進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達到知識共享的目標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mindmap/67027.html
相關閱讀:把一本書變成一張薄紙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簡單教程
思維導圖對速讀的作用
思維導圖是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
思維腦圖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