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有一個傳教士被派往一個新的區域。在出發的那天早晨,有一個人,步行了幾個小時來拜訪他,送給他一些錢作為告別的禮物。那些錢大概價值30分。傳教士很清楚那個人是為了多謝他,因為這個人生病的時候,傳教士很關心他,看了他幾次。他知道這30分對那個人來講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試圖把錢退回去,或許還要加一些。但是,經過再三考慮之后,還是接受了那筆錢并表示感謝。對于那滿懷愛意的付出,他有責任要同樣滿懷愛意地接受。
“我們所處的關系,我們經歷到的罪責和清白,首先是付出和接受。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權利和義務之間不斷地變換,是每種關系中又一個讓人產生罪責和清白的基本動力。當我們接受了某人的某些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內心有愧和有所牽掛。當我們接受的時候,我們就會感激付出者,會感到欠了他的情。這些義務讓我們感到周身不適、壓力重重,并試圖通過回贈一些東西來消除它。接受是罪責的一種形式。”
“在這種交換中,當我們全數接收過來,并回贈稍多一些的時候,在權利方面就會感覺到舒服些,就會產生清白無辜的感覺。當我們全數接受,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當我們也全數付出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不拖不欠、無憂無慮和輕松自在。在關系中人們相互交換等方面,為了維持和得到清白無辜的感覺,人們往往采種三種模式:禁欲、幫助、全數交換。”
“禁欲的人用最小的方式參與生命,堅持清白無辜的幻象。不能全數地接受他們需要的東西并為此表示感激,而是封閉自己節食禁欲。他們覺得這樣可以擺脫需求和義務,因為他們沒有需求,不需要接受。雖然他們不必對任何人感到感激,自己問心無愧,但那種清白只能讓他們成為袖手旁觀的觀察者。他們潔身自愛,因此經常把自己想象成為高人一等或與眾不同。生活給他們帶來的快樂也僅僅限于蜻蜓點水而已,相比較而言他們會感覺到空虛和不足。”
“另有一些人想通過否定自己的需要來維持清白感,除非他們已經付出足夠多并感到有權利。在接受之前,以前的付出讓我們擁有一些很短暫的權利,一旦接受我們需要的東西,那權力就會煙消云散。他們寧可維持自己權力感也不愿意看到那些對自己付出的人們說三道四,他們會這樣想:‘讓你感到欠了我的情,好過讓我欠你的情。’很多理想主義者都保持這種態度,這就是廣為人知的‘助人者綜合征’。這種人自我中心、拋棄需求,為自由奮斗著。他們從根本上講是和關系對著干的。無論誰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只不過是想維持高高在上的幻象,拒絕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認自己和同伴之間的平等。別人很快不想從拒絕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東西了,反而會怨恨他們,會遠離他們。因此,長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獨的,最終變得痛苦不堪。”
后一種人無疑最容易讓我們感到內疚和持久的壓力。面對他們“無條件”的付出,我們感到難以消化。和他們的親密關系到最后常常演化成一種慢性的相互折磨。付出的人暗自難過,“對一個人好怎么這么難?”接受的人暗暗叫苦,“你能不能不要對我這么好?”他們付出越多,我們就會感受到更大的“罪責”,也因為這份罪責而內疚,最終無法排解的內疚讓我們選擇離開。
其實,“在付出與接受中,第三種通往清白無辜的途徑,也是最好的途徑,就是完全付出和接受,通過大量的付出和接受的交換,得到心滿意足的感覺。這種交換是關系的關鍵:付出者接受,接受者付出。接受者和付出者雙方是平等的。對這種清白無辜感來說,不但付出和接受之間的平衡很重要,而且之間的量也很重要。少量的付出和接受,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好處;大量才會讓我們變得富有。大量的付出和接受讓人們感到富足和幸福。”這也是在愛的關系中,無論愛和被愛的一方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愛他的妻子,想送給她一些東西。因為她也愛他,所以就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他的禮物,結果,感覺到需要回贈一些東西。憑著自己的感覺,她回贈了丈夫,為了萬無一失,她送的禮物比接受的稍微多一點(www.yiqig.cn感悟人生)。因為她是懷著愛送這份禮物的,丈夫也很期望接受她提供的禮物,并在回贈的時候也稍微增加了一些。按這種方式,良知保持著動態地不平衡,夫婦之間的關系在這種付出與接受的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持續發展。”
“這種快樂不會從天而降,而是在親密關系中通過需求和接受自覺地增加愛的結果。隨著這種大量的交換,我們感覺到輕松自由、公平和滿足。在付出和接受方面,所知道的清白無辜的所有方式中,這是到目前為止能夠得到最深層滿足的方式。”
“在某些關系中,付出與接受之間的差異是不可克服的。例如,父母和孩子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父母和老師主要是付出者;孩子和學生是接受者。然而,這種差異只能減少卻不能完全消除。在所有付出有差異、得不到平衡的情況下,必須通過不同的手段取得均衡和滿足。父母自己也曾經是孩子,老師也曾經是學生。當他們把從上一代接受過來的東西,付出給下一代時,他們就取得了付出和接受之間的平衡。人們在必須接受那些自己無法回報的東西時,表達誠懇的感激之情,是平衡付出和接受的另一種方法——‘你給我并沒有考慮到我能否償還,我帶著愛接受你的禮物。’感激不僅讓我們肯定彼此之間的付出,同時也肯定我們彼此雙方是一個整體。”
請別讓我再內疚,請允許我也為你做點兒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360371.html
相關閱讀:阡陌紅塵,感恩有你
愛的禮物
披上嫁衣嫁給你
孩子 父母想對你說
孩子,你那邊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