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喜歡她雜文里的萬丈豪情。然而,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卻又見識了她溫柔婉約,見識了她的深情款款。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再一次,給了我們的心靈以安慰,以美感,以震撼。
每一位做了母親的女人,生命都會在一瞬間,悄然發生質的改變。如花朵般稚嫩的小生命,讓每一位歷盡劫難的母親,都開始直面生命的最初,生命的本質。撲面而來的最素樸然而也最溫暖的親情,怎能不讓人陶醉,不讓人迷戀呢?難得的是,龍應臺能以智慧的筆觸,為我們描摹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那些細致微小的,在外人看來不足為道的,在她那里,卻都成為了一篇篇讓人欲罷不能的小故事……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斜陽淺照的日子里。龍應臺想起了她自己的童年,想到了那個叫王愛蓮的窮苦的女孩子。那個因為貧窮而無端地遭受歧視的女孩子,受盡了無數的苦難,小小年紀就消失在人世間。多年后,在陽光普照的街頭,一個5歲的小男孩又映入了龍應臺的眼簾。她悠閑從容地看著他,看他笨拙地要把一束鮮花的蝴蝶結扎好。她說:“醫院里,醫生正在響亮的哭聲中剪斷血淋淋的臍帶;鞭炮的煙火中,年輕的男女正在做永遠的承諾;后山的相思林里,墳堆上的雜草在雨潤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長……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這世界,不缺少匆匆忙忙的腳步,不缺少欲望與掙扎,不缺少奮斗與打拼,缺少的,也許只是一份耐心,一份滿懷愛意的深情注視啊!這樣的一個龍應臺,著實讓我們感動!
然后,小小的華安,又躍入了我們的視野。從他還只是一個8個月的“洋娃娃”,到他成長為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年,我們讀到了太多的有趣又好玩的故事。他成長的每一幅畫面里,都少不了母親龍應臺的影子。
小華安咿呀學語了,在德語、漢語以及時常出現的英語之間,他是如何的困惑,而小小的他,又是怎樣以天生的語言天份,度過了語言的危機;孩子可以聽故事了,做母親的,又是如何繪聲繪色給他講著《白雪公主》《水滸傳》,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回避著那些描述暴力的語言。孩子啊,做母親的,真是想把這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給你,而不愿意你染上哪怕是一絲的塵埃!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說這話的母親,更是悠閑地放慢了腳步。她要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稚氣的少年,更看到了一位極具愛心與耐心的母親。她和孩子一起,和鳥兒對話,和花兒私語。她和孩子一起,在黃昏的時候讀詩,看到垃圾箱旁一只老鼠落難,也要大動惻隱之心,再顧不得惡心與當女兒時的嬌氣,勇敢地走上前去,施以援手……孩子,讓母親的生活忙忙碌碌,讓母親的態度變得勇敢無畏,也讓母親的生活豐富多彩。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532069.html
相關閱讀:愛的禮物
孩子,你那邊有雨
披上嫁衣嫁給你
孩子 父母想對你說
阡陌紅塵,感恩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