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孩子的娘與媽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親情感悟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孩子的娘與媽

按我們山東人的習慣(俺祖籍山東),母親是稱呼為娘的。

除一些少數民族外,大多數人都稱母親為媽,而繼母多被人稱為后媽,也不過是后來的媽的意思。這樣看來娘與媽還是有了微小的變化,至少我還沒聽到“后娘”這樣的稱謂。

關于媽的種類,還有干媽、姨媽、姑媽、舅媽等等。一般來說,充當干媽角色的都是孩子父母的摯友。在歐美一般稱干媽為教母,當然這里就有了宗教的成分。

這跟孩子她娘有多大關系呀?別急,咱怎么也得理順關系不是!

我有一好朋友,也曾經是我的同事,因我們的父輩相識,讓我們的友誼從見第一面那一刻就開始了(我從小就叫她的父親為叔叔,并比認識她要早十多年)。

我這位朋友從外貌上看應該說是一嬌小女子。五官很精致,不是濃眉大眼那種驚艷的美,而是中國傳統美女那種嫵媚。頭發總是有型的,一絲不亂;嘴小且薄,笑起來嘴角上揚很是喜慶;眼睛不大,外架一副近視鏡,給嫵媚又增添些許文化色彩;身高不算高(不過是跟我和女兒比),應該說是中等,體形偏瘦,可你永遠見不到她有塌腰、駝背、耷拉肩的時候,她總能保持筆桿條直,我想這就是個人良好的習慣與氣質所致吧!

我這位朋友身體不太好,年輕時是與藥物和醫院相伴度過的,因而也沒有生養孩子,不過這幾年她身體好多了,也可以承受強大的工作壓力,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

我這位朋友性格開朗,雖常有鳳體欠安的光顧,但從沒有在她的臉上看到過抑郁寡歡,也應了那句“即來之則安之”的古訓。不過精神狀態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身體的康復呀!

我這位朋友為人直爽,有一說一,基本不會拐彎抹角,喜怒哀樂都在臉上寫著,因而有時不知哪句話說的不妥,人家已經不高興了,而她還渾然不知。

我這位朋友心靈手巧,裁剪縫紉、織補刺繡樣樣能行,年輕時總是自己做衣服穿,不僅經濟實惠,而且樣子也可以新穎隨意,在那個經濟欠發達的時代,還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我和朋友在一棟樓住過一段時間,也正趕上我是在懷孕期里,可想而知,那段時間她就成了我的“保膘”,有時下班電梯壞了或者停電,我倆就一步一步爬上樓去,要知道我住十六層,她住十四層,可都是高高在上呀!

最懸的一次是我倆騎車行駛在下班的路上,我被騎自行車的小商販車后掛的大籮筐刮倒,著實把我倆嚇壞了,因為那時腹中的孩子已經有六個多月大了,朋友當晚就陪我到醫院檢查,聽胎心、查脈搏、量血壓一通忙活兒,所幸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只是女兒經那一摔,就卡在肚兒里,本來還有可能扭轉的臀位,怎么也調不過個兒來,頭在左上,小屁屁在右下,肚子明顯的歪了,咳,也是因為她的個子太大(yiQIg.cN)。

眼見我肚兒里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有一天,朋友指著我的肚子跟我說:“這要是個女孩兒就是我干閨女。”斬釘截鐵,幾乎沒有商量。就這樣,我們一言為定。還別說,我還真就生了個“千金”!不僅如了她愿,我也非常滿意(我家兄弟姐妹七人就得兩個女孩兒)。

孩子出生后,經歷了在娘家的半年成長,我一上班便將家搬到單位附近(為照顧女兒)。這下中午可不寂寞了,隔三差五朋友都會來家看她的干閨女,當然就免不了教孩子說說話,逗孩子玩兒一會兒,每到此時,真可謂其樂融融!

女兒說話不算晚,最先喊出的是媽媽,第一次聽到女兒叫媽媽真讓我激動了一陣子!當然朋友的教學也很有成效,只要她來家看閨女,就一定逗孩子說說話,漸漸孩子會說的話也多了起來。講故事這個傳統節目又有了新的內容,那就是逐漸讓女兒復述故事,好處就是可以增加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背誦記憶能力。

女兒成長可沒少給她干媽添事兒,做小衣服、做小裙子、織毛外套、買生日蛋糕、買小辮繩、買花卡子,還給了孩子不少衣服呢!說實在的,親媽也不過如此吧!

一日朋友來家里玩兒,跟我說:“瀾瀾(女兒小名)叫你媽了,就叫我娘吧!”那口氣好像是自言自語,也好像是告知,我欣然答應,我倆兒這是誰跟誰呀!自那以后孩子便開始稱朋友為娘了。

這回明白了吧,我女兒她娘可不是我,而是她干媽。

自打朋友讓女兒叫她娘,女兒就沒有改過口。最有意思的是,女兒小時侯只要看見我這位朋友的身影,不論場合就會大聲喊“娘……”,還拖著長音兒,大街上沒有不側目的,估計人家心里一定會說,這是打哪來的村妞兒呀?更有意思的是,每到此時,朋友也會大聲回答女兒的呼喊“哎……”真不愧是娘倆兒,我反倒成了多余,別人一定會想我是……

哈哈哈!還是那句話,我倆誰跟誰呀!是姐們兒就這么鐵呀!

女兒的今生一定是幸福、快樂的,她擁有的母愛是雙重的,當然是來自她的娘和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rensheng/956212.html

相關閱讀:愛的禮物
孩子 父母想對你說
披上嫁衣嫁給你
孩子,你那邊有雨
阡陌紅塵,感恩有你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