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入新課
2、
考點解析
古詩詞講究煉字煉句,尺幅之內,含不盡之意。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而言在外。詩句在文中有文本義、語境義、引申義、言外義、藝術義、情感義。
以杜甫的《江南逢李龜》為例: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落花時節”包含不少內容,花謝花落的時節,說明了相逢的季節,;作為人生的歲月,兩人又到了落花時節的暮;又暗喻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局面。這四字寫得十分深沉含蓄,以景襯情,抒發了詩人撫今追昔,感時傷世之情。
鑒賞詩歌語句,必須聯系上下文,知人論世,整體觀照,從而賞析出詩句的義、理。
3、
提問方式
(一)
XX
句妙在何處,請簡要分析。
(二)
結合全詩,賞析
XX
句的妙處
(三)
XX
句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四)
能否把
XX
句換成
XX
句?你認為哪句更好?為什么?
五、
課堂示例
1
、江陰浮遠堂
宋
·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
1
戴復古為南宋后期詩人。
2
江陰:今屬江蘇。
3
浮遠堂:堂名浮遠,取蘇軾《同王勝之游蔣山》詩中
“
江遠欲浮天
”
意。
問: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做簡要分析。
答:確實最具表現力。這首詩與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喪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一個“苦”字寫出了詩人對中原望之不忍,又不能不望的矛盾心理;這種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心裁;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
2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
759
(乾元二),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秋季作這首詩。
問:詩中的“雁引愁心去”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好?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更好。這一聯寫了大雁把詩人的愁思帶走了,山巒為詩人銜來了好月色;“引”和“銜”前后映襯,最富表現力的寫出了詩人愁去喜來的情境;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表達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
3、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簡析“抱膝燈前影伴身”一句,并說說作者當時的心情。
答:“抱膝”二字生動的勾畫出了作者默默呆坐的狀態,用“燈前”自然引出了“影”,而“伴”字又將“影”和“身”聯系起來,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影伴身”情景交融,顯得形影相吊,營造了一份孤獨凄涼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思家時的一種孤寂的心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381498.html
相關閱讀:詩歌鑒賞《逢病軍人》《河湟舊卒》比較閱讀答案
詩歌鑒賞《早寒有懷 孟浩然》答案
《并州路 李宣遠》閱讀答案
朱熹《觀書有感》閱讀答案
詩歌賞析:杜甫《南征》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