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渾
蕭蕭凌雪霜,濃翠異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聲風滿堂。
卷簾秋更早,高枕夜偏長。
忽憶秦溪路,萬竿今正涼。
14
、本詩對仗聯有幾聯?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
分)
A
、1
B
、
、3
D
、4
15
、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
分)
A
、疊詞“
蕭蕭”
,生動地突顯竹子“
凌霜”
的神韻美。
B
、“
異”
字,寫眾哲館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變化美。
C
、首聯寫竹傲寒而立,翠綠凌霜,描摹竹林的靜態美。
D
、頷聯寫風動起寒聲,竹影爬墻,描繪竹林的動態美。
16
、結合全詩,分析作者在頸聯和尾聯是怎樣表達情感的。(5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4.
本詩對仗聯有幾聯?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
分) A
.1 B
.2 C
.3 D
.4
【參考答案】B
【測量目標】 【考查內容】 【試題分析】(略) 【答題分析】(略)
15.
對本詩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
分)
A
.疊詞“
蕭蕭”
,生動地突顯竹子“
凌霜”
的神韻美。
B
.“
異”
字,寫眾哲館竹色彩不同于三湘竹的變化美。
C
.首聯寫竹傲寒而立,翠綠凌霜,描摹竹林的靜態美。
D
.頷聯寫風動起寒聲,竹影爬墻,描繪竹林的動態美。
【參考答案】B
【測量目標】III.13
鑒賞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句子。
【考查內容】對詞句的理解分析。 【試題分析】(略) 【答題分析】(略)
16
.結合全詩,分析作者在頸聯和尾聯是怎樣表達情感的。(5
分)
【參考答案】頸聯運用細節描寫,“
卷簾”
時移、“
高枕”
愁思,表現主人公內心的矛盾和失落,暗含失意的惆悵;(1
分)同時寓情于景,“
秋更早”
和“
夜偏長”
,表現凄涼孤寂的心情。(1
分)尾聯展開豐富的想象,“
秦溪”
路上萬竿翠竹搖曳,清涼多姿,內心得到慰藉。(1
分)兩聯意蘊相輔相成,借凌霜翠竹,表明自己傲視困境的品格,(1
分)在寫景中寄托了作者堅守清正卓異的情思,含蓄雋永。(1
分)
【測量目標】II.11
概括文章內容和主旨,分析作者情感和寫作意圖。
【考查內容】賞析詩歌的情感及表現手法。
【試題分析】本題屬于詩歌鑒賞中比較重要的題型——“
賞析型”
,即就事論事,對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感情作出賞析,明確運用什么手法表現什么內容或感情。此類題型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既能準確把握情感,又能關注到詩人所借助的藝術手法。
【答題分析】答題情況堪憂。 學生答題中反映出來的問題:
1.
不根據題目要求答題。或無視“
頸聯尾聯”
,而對全詩進行籠統含糊的分析;或無視“
怎樣”
這個關鍵詞,不回答表達感情的手法,而是簡單地翻譯詩句。
2.
不能準確理解詩歌中表現情感的途徑方法。有相當多的學生對頸聯“
對仗”
的特色進行賞析;有同學將尾聯中的“
涼”
理解為“
比擬”
的修辭手法;也有學生從用字精準的角度賞析“
涼”“
忽”
等詞。
3.
不能準確理解專業術語。有學生不會區分“
頸聯”
,而集中筆力賞析“
頷聯”
。 4.
情感把握不全面。根據整體閱讀可知,本詩中主要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凄涼孤寂失落之情,以及借“
竹”
意象,表達自己清正高潔的品格追求這兩方面情感,很多學生只提及其中一個。
5.
情感把握不準確。很多學生僅簡單地將情感定位于“
喜愛竹子”“
擔憂竹子”
,甚至有數量不少的學生將“
秦溪”
理解為秦朝的溪水,認為本詩抒發了朝代更替的傷感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492612.html
相關閱讀:詩歌鑒賞《早寒有懷 孟浩然》答案
朱熹《觀書有感》閱讀答案
詩歌賞析:杜甫《南征》參考答案
《并州路 李宣遠》閱讀答案
詩歌鑒賞《逢病軍人》《河湟舊卒》比較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