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歷鶚
斜景忽已暝,流鶯時一鳴。水光知月出,花落見風行。
僻地非遺世,新畦欲耦耕。孤吟少儔侶,發興②
自江城。
①
此詩寫于厲鶚因家貧租屋東園讀書時,兩后,他考中舉人。
②
發興:激發意興。
(1)
簡析頷聯是怎樣寫出詩人散步時的環境的特點的。(4
分)
(2)
請結合后兩聯簡析詩人的思想感情。(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0. (1)
答:
詩人采用了反襯(
襯托)
的手法寫出了環境的幽靜。(2
分)
水面上泛起了粼粼波光,原來是月亮慢慢升了上來;花朵悠悠飄墜,是因為有風兒在輕輕拂過。(1
分)
詩人通過對景物細微變化的感知來突出了環境的幽靜。(1
分)
【解析】詩歌頷聯描寫的水、月、花、風等意象,均是動態描寫,但體現的卻是環境的幽靜,因為只有如此幽靜,作者才能感知如此細微的變化。
(2)
答:
詩人并沒有因身處僻地而消極避世,依然是熱愛生活,甚至饒有興味的想享受農耕生活的快樂;(1
分)
盡管缺少知己,無人賞識,但在黃昏的寧靜中心情反而不平靜,(1
分)
并激發了他的意興,他志向遠大,思想飛向了外面的廣闊世界。(1
分)
【解析】后兩聯明確地表白了詩人積極入世的態度,流露出居“
僻地”“
少儔侶”
卻對生活充滿熱愛且志向遠大的思想感情。在這黃昏的寧靜中,詩人的心情反而不平靜,“
發興自江城。”
詩人的感情,再也抑制不住了,詩人的思想正在從這里騰飛,向著外面的廣闊世界。
詩歌鑒賞題補充評分細則
【第10
(1
)題】a
手法答,反襯、襯托、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烘托均可得1
分,答到景物的細微變化或細節描寫 1
分。b
景物特點1
分:特點為清幽、幽靜、清靜、寂靜、寧靜、冷清,均可。答:凄清、清新、不給分。c
具體說明怎樣運用技法或較準確順暢翻譯詩句得1
分,此兩方面不重復給分。
【第10
(2
)題】
1
、只是翻譯詩句不給分,要扣住情感進行分析闡釋。2
、三種情感各1
分。①
享受生活、熱愛生活,樂觀,對閑適生活的熱愛(得1
分)。②
只答孤獨、寂寞、缺少知己、無人賞識、不得分。③
答上述第二點后,再答出,有大志,積極向上,有理想,進取、不放棄等得2
分。④
單答第三點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584108.html
相關閱讀:詩歌賞析:杜甫《南征》參考答案
《并州路 李宣遠》閱讀答案
詩歌鑒賞《早寒有懷 孟浩然》答案
詩歌鑒賞《逢病軍人》《河湟舊卒》比較閱讀答案
朱熹《觀書有感》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