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過零丁洋》譯文+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三百首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過零丁洋   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一:   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開始于一部儒家經書;從率領義軍抗擊元兵以來,經過了四年的艱苦歲月,   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敵人的侵略下支離破碎,就像狂風吹卷著柳絮零落飄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動蕩不安,就像暴雨打擊下的浮萍顛簸浮沉。想到前兵敗江西,(自己)從惶恐灘頭撤離的情景,那險惡的激流、嚴峻的形勢,至今還讓人惶恐心驚;   想到去年五嶺坡全軍覆沒,身陷敵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嘆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   為國捐軀,死得其所,(讓我)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   譯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   如今戰火消協已熬過了四年。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風中紛飛的柳絮,   個人身世遭遇好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愛國的忠心映照史冊。   譯文三:   艱苦的生活經歷是從讀書做官開始的,   以薄弱的兵力與元軍苦戰了四年。   大宋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   自己一生時起時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灘頭訴說心中的惶恐,   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嘆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   留下這顆赤誠的心光照史冊。   譯文四:   (人教版語文八下第25課翻譯)   我由于熟讀經書,通過科舉考試,被朝廷選拔入仕做官。   在頻繁的抗元戰斗中已度過四年。   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注釋:   遭逢:遭遇到朝廷選拔。   起一經:因精通某一經籍而通過科舉考試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寶佑四年(1256)以進士第一名狀元。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干戈,兩種兵器,這里代指戰爭。寥落,荒涼冷落。南宋亡于1279年,此時已無力反抗。   四周星: 四年。從德?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風飄絮: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容國勢如柳絮。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在今江西萬安贛江,水流湍急,極為險惡,為贛江十八灘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兵敗,經惶恐灘退往福建。   零丁洋:即“伶仃洋”,現在廣東省中山市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趙?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于洋的戰船中,次年正月,元軍都元帥張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統帥張世杰。于是,文天祥寫了這首詩。   零。汗驴酂o依的樣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膽忠心,永遠在歷史中放光。   丹心:紅心,比喻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簡上寫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蟲蛀。因竹片水分蒸發如汗,故稱書簡為汗青,也做殺青。這里特指史冊。   鑒賞: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與元軍作戰,被俘,途經零汀洋時,元軍逼迫他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他寫下了這首詩。詩人以詩明志,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痹娙嘶仡欁约旱氖送竞驼鲬鸬慕洑v:因科舉而蒙朝廷重用,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中已經度過了四個春秋!案筛炅嚷洹痹诖艘嘀杆卧g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幾近滅亡。“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猶如風中飄絮,動蕩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國家的災難、個人的坎坷濃縮在這兩個比喻句中,意思是國家和個人的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盎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痹谠洷鴶〉幕炭譃╊^,詩人也曾為自己的命運惶恐憂慮,而今途經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嘆自己的孤苦伶仃,無力挽救國家!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此句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出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因此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   主旨: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后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ci/gushi300/297967.html

相關閱讀: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
鶯梭
明月何皎皎 原文及翻譯
初入淮河
古詩《斷句》原文賞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