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袁去華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臺殿,;俪咦晕鲃ⅰ
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秋。
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
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
一夜寒生關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
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注釋】:
定王臺,在今湖南省長沙市東,相傳為漢景帝之子定王劉發為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故名。袁去華這首懷古詞大約作于他任善化(縣治在今長沙市內)縣令期間。深秋時節,他登臺覽勝,憮然生感,作出了這首雄鑠古今的愛國主義詞章。
“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背禾扑螘r按形勢、人口及級濟狀況,將州郡、縣劃分人若干等級,有畿 、赤、望、緊、上、中、下等名目。“楚望”就是指湘州(東晉永嘉初置,唐初改潭州,這里指長沙)為楚地的望郡。“楚望”與“古湘州”是同位語。詞起筆寫定王臺所處地理形勢 ,說它雄踞于洞庭湖之濱,古湘州地界,得江山之助,閱千載歲月,聲勢自是不凡。一開頭便時空縱覽,大氣包容,為下面寫定王王臺昔日繁華預伏了遼闊的背景,也給全詞布下了蒼莽的氛圍!昂瓮跖_殿,;俪咦晕鲃。”詞繼以問答作勢,點豁題意,喚起對古臺舊事的追憶。定王臺湮廢已久,但那殘存的臺基,猶自嵯峨百尺。巍然聳立,當年臺上雕梁畫棟、彩壁飛檐,更不待言。詞人進而推想到臺的主人“西劉”“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寫景之中透出悲涼之意。這三句借蒼涼冷落的深秋景色,從側面渲染出定王臺的殘破衰敗,暗引南宋王朝滿目瘡痍、國勢日頹的江山殘破。其間年華水逝的詠嘆,自然引出對自身遭際的感喟!皶鷪髧鵁o地,空白九分頭!焙缶浠藐惻c義《 巴丘書事》“ 腐儒空白九分頭”的詩句。
這兩句直抒胸臆,乃全詞總旨所在。袁去華早年即志在恢復北宋江山,“記當年,攜長劍,覓封侯!保ā端{歌頭 》)但由于南宋朝廷茍安東南,權奸當道,使他有心報國,無路請纓,以致老大無成 ,徒然白首。
這是他個人的不幸 ,更是時代的悲劇!耙灰购P塞 ,萬里云埋陵闋,耿耿恨難休!边@幾句,象征性地勾畫出金甌破碎的悲慘畫面:金兵猝然南下,破關絕塞,有如一夜北風生寒,以致使萬里美好河山殘破不堪,人民群眾流離失所,更別說什么皇家陵闕黯然無光了。古人以帝王陵寢作為國家命脈所在,北宋君王陵墓均在北方,如今悉淪敵手,意味著國家的敗亡。對此作者耿耿于懷,悲憤難休!巴揭兴L里,落日伴人愁。”山河殘破,請纓無路,他徘徊在蕭瑟秋風里,暮靄斜暉,一片慘淡,不禁倍添哀愁。詞結尾仍收回到定王臺上,結構十分緊湊,并以景寓情,饒有余韻。
最后點出一個“愁”字,并不表示消沉、絕望,而是英雄灑淚,慷慨生哀,與全詞悲壯的格調是完全統一的。
這首詞畫面壯闊雄渾,音調蒼涼激楚,充溢著強烈的愛國情感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比之《宣卿詞》中其它眾多的吟賞風光之作,思想與藝術均屬上乘。愛國詞人張孝祥讀了這首詞后 ,大為稱賞 ,并“為書之”(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引為同調,是頗有見地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277489.html
相關閱讀:雁門太守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賀古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陸游古詩
關山月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
《燕歌行》譯文注釋_《燕歌行》點評_高適的詩詞
塞下曲?秋風夜渡河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昌齡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