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譯文注釋_《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點評_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關于戰爭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明] 高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夸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郁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后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創作背景]本詩作于洪武二年(1396年),明代開國未久之際。當時詩人正應征參加《元史》的修撰,懷抱理想,要為國家作一番事業。當他登上金陵雨花臺眺望長江滾滾東去的時候,不禁觸景生情,吊古思今,表達了對國泰民安的向往。

[內容評析]詩的開頭描寫所看到的景色:長江從萬山叢中呼嘯東下,鍾山似蟠龍乘風西上。江山形勝,使詩人想起當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雜寶,以鎮壓金陵的「天子之氣」,但徒勞無功,金陵依然「王氣」旺盛,今天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著筆頭一轉,寫詩人自己的心緒和感慨。詩人說自己本是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臺眺江的。建國之初,氣象更新,何來愁思?讀完全詩,便不難明白,他是從歷史的教訓而生憂患!富臒熉淙铡沟倪h景使他引發「蒼茫萬古意」,石頭城下的濤聲使他想起了三國、六朝的舊事。當年南朝陳后主君臣曾以為「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后來卻成為北軍的階下囚。三國吳主孫皓迷信「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的謠傳,帶了王室及后宮數千人要去洛陽稱帝,結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過了九年,晉軍伐吳,吳在長江險要之處設置鐵鏈,橫鎖江面,可是依舊擋不住進攻,孫皓只好出城投降。如今自三國東吳建都以來的六朝宮殿,都已雜草叢生,殘敗破落,那些妄想憑藉長江天險割據一方的「英雄」,只能讓血流如潮,給百姓帶來災難,而一無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現實,詩人慶幸躬逢盛世,歌頌「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與民休息,從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長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聯系全詩主旨,這與其說是詩人對現實的歌頌,無寧說是詩人對國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來的明朝會不會重蹈歷史的覆轍呢?所以這四句聲調是歡快的,但歡快中帶有一絲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層歷史的陰影。既豪放偉岸,又沉郁頓挫。
全詩氣勢豪放,音韻鏗鏘,舒卷自如,縱橫隨意。

[難詞注釋]①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雨花臺:在南京市南聚寶山上。②「秦皇」一句:據說「秦并天下,望氣者言,江東有天子氣」,「秦皇因埋金玉雜寶以壓之」。瘞:埋。③王:旺盛。④坐:遂,因而。⑤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涼山上。⑥「武騎」一句:六朝時,當賀若弼、韓擒虎率領數十萬雄師渡江的時候,佞臣孔范卻對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陳后主笑以為然,遂不設防,結果做了隋軍的俘虜。⑦「黃旗」一句:三國時,吳主孫皓聽信「黃旗紫蓋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的謠傳,便以為天命攸歸,于是率母妻兒女及后宮數千人入洛陽,以順天命,途遇大雪,兵士「寒凍殆死」,揚言「若遇敵,便當倒戈耳」,孫皓只得喪氣而返。⑧「鐵鎖」一句:三國時,吳在長江險要之處設置鐵鏈,橫鎖江面?墒亲詈鬄闀x軍所破,孫皓只好出城投降。⑨事休息:以休養生息為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1283019.html

相關閱讀:關山月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
塞下曲?秋風夜渡河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昌齡古詩
《燕歌行》譯文注釋_《燕歌行》點評_高適的詩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陸游古詩
雁門太守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賀古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