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盧綸
原文:
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未到鄉。蓬鬢哀吟長城下,不堪秋氣入金瘡。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軍人在行軍的途中,經;疾。∷尴聛碛譀]有糧吃,只得忍饑挨餓。在這萬里歸鄉途中,奔波不息,至今還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在這生病之際,頭發蓬亂,宿在古城哀吟,身上的創傷被被寒風一吹,如刀割一般,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注釋
① 蓬鬢:散亂的頭發。鬢:頭發。
② 長城:秦始皇修筑的古代軍事工程,用來防止匈奴入侵,后來歷朝多次翻修。
③ 金瘡:中醫指刀箭等金屬器械造成的傷口 。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創作背景
作者:佚名
年,詩人游塞北時,與一個患病軍人返鄉途中所遇,想到傷兵退伍的命運后所寫下的詩。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佚名
此詩寫一個傷病退伍在還鄉途中的軍人,從詩題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為依據。詩人用集中描畫、加倍渲染的手法,著重塑造人物的形象。
詩中的傷兵退伍后,詩人很快發覺等待著傷病悲慘的命運。“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對趕路的人就越發難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談何容易,離軍即斷了給養,長途跋涉中,干糧已盡!盁o糧”的境況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 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寫出“病軍人”的三重不堪,將其行住兩難、進退無路的凄慘處境和盤托出,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進一步寫人物處境。分為兩層!叭f里還鄉”是“病軍人”的目的和希望。盡管家鄉也不會有好運等著他,但狐死首丘,葉落歸根,對于“病軍人”不過是得愿死于鄉里而已。雖然“行多”,但家鄉遠隔萬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連死于鄉里那種可憐的愿望怕也難以實現呢。這就使“未到鄉”三字充滿難言的悲憤、哀怨,令讀者為之酸鼻。這里,“萬里還鄉”是不幸之幸,對于詩情是一縱;然而“未到鄉”,又是“喜”盡悲來,對于詩情是一擒。由于這種擒縱之致,使詩句讀來一唱三嘆,低回不盡。
相關內容盧綸 盧綸(約-約),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415491.html
相關閱讀:《燕歌行》譯文注釋_《燕歌行》點評_高適的詩詞
關山月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陸游古詩
塞下曲?秋風夜渡河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昌齡古詩
雁門太守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賀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