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塞下曲六首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關于戰爭的詩句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塞下曲六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凈妖氛。


相關內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花朵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
笛子吹著《折楊柳》的曲調,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
拂曉時分隨著號令之聲作戰,晚上枕著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懸掛的寶劍,為君王過關斬將,打敗敵人。

我軍向北方荒遠地帶進軍,因為那里的游牧民族經常南下侵擾。
橫曳戈矛前往戰場,身經百戰,只是因為受皇恩眷顧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團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曠野。
什么時候才能打敗敵人,然后就可以高枕無憂呢?

駿馬像狂風般地馳騁,在清脆的馬鞭揮動聲響中,飛快地奔出了渭橋。
我們全副武裝離開京城開赴邊疆,奉命前去擊破前來侵擾的匈奴。
敵人的隊伍被瓦解,邊境的危機被解除,敵軍的營寨已空無一人,戰爭的氣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畫像麒麟閣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駿馬,多沙的邊塞,細碎的石粒,這一切都是因你而夢魂牽繞的。
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遠遠地思念戍守邊疆的你。
秋天螢火蟲滿紗窗地亂飛亂撞,月光照在我的閨房前久不離去。
梧桐葉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讓人心感蕭條。
常常獨自吟唱著《獨不見》,雖然流下了許多傷心的淚水,可是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匈奴為掠奪秋季豐收的糧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軍隊抗擊。
將軍受命出兵,戰士們行軍到塞外,在龍沙一帶暫時安營扎寨。
邊塞的月光伴著弓影,胡地的雪霜拂過劍鋒。
戰士們還遠沒有進入玉門關,少婦們不要長聲感嘆。

烽火在沙漠深處燃起,連綿直到甘泉宮,照亮了甘泉宮上空的云層。
漢武帝握劍拍案而起,回頭召來李廣將軍。
戰斗的氣氛彌漫著天空,震天的鼓聲,連山坡底下都可清晰聽聞。
橫行戰場靠的是勇敢的氣魄,在將士們的奮勇拼殺下,一仗就消滅了敵人。

注釋
⑴天山:指祁連山。
⑵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⑶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⑷天兵:指漢朝軍隊。
⑸銜恩:受恩。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隴頭:田野。
⑺高枕:高枕無憂。
⑻鳴鞭:馬鞭揮動時發出聲響。渭橋:在長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驕:指匈奴。
⑽海霧:沙漠上的霧氣,指戰爭的氣氛。
⑾麟閣:即麒麟閣;翩我Γ杭椿羧ゲ 
⑿云砂:細碎的石粒,指邊塞風光。
⒀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⒁獨不見:《獨不見》是樂府古題,吟誦的是思而不得見的落寞愁緒。
⒂虎竹:兵符。龍沙:即白龍堆,指塞外沙漠地帶。
⒃劍花:劍刃表面的冰裂紋。
⒄殊:遠。嗟:感嘆。
⒅甘泉:甘泉山,秦時在山上造甘泉宮,漢武帝擴建。
⒆合:滿。隴底:山坡下。
⒇負:憑借。妖氛:指敵人。


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佚名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蕭士?云:“此《從軍樂》體也!边@一組詩與其他許多初、盛唐邊塞詩一樣,以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扣緊題目。五月,在內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寒”字,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墩蹢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426111.html

相關閱讀:關山月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白古詩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陸游古詩
塞下曲?秋風夜渡河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昌齡古詩
《燕歌行》譯文注釋_《燕歌行》點評_高適的詩詞
雁門太守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李賀古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