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宋詩人的《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高詠楚詞酬午日,海角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賞析
詞一開頭,一語驚人。“高詠楚詞”,流露了在節日中的感傷必緒和壯闊,胸懷,的高潔品德給詞人以鼓勵,他昂揚地吟誦楚辭,深感流落天邊之苦,節序促,自己卻報國無志。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事實回憶從前,發生無限的感想,他以相互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嬌艷殘暴的榴花比鮮紅的舞裙,回想過去東風自得、申明籍籍時的情景。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陳與義因《墨梅》為徽宗所賞識,名震一時,諸貴要人爭相往來,歌舞宴會的頻繁,可想而知。而當初流落江湖,“兵甲無歸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難怪五月的榴花會如斯觸動他對舊日的追憶。然而,“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有誰能懂得他此刻的心情呢?高歌《楚辭》之后,滿簾生風,其大方悲壯之情,是能夠設想的,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苦楚心情。從“高詠”到“歌罷”一曲《楚辭》的時空之中,詞人以一“酬”字,交代了時間的過渡。酬即湊合、打發,這里有渡過之意(《九日齊山登高》詩:“但將酩酊酬佳節”)。在這值得留念的節日里,詞人心靈上的意識在歌聲中起伏流動!肮澬虼掖摇钡母惺埽傲窕ú凰莆枞辜t”的懷舊,“無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諸于激動悲壯的歌聲里,而“滿簾風”一筆,更顯出作者情緒的激蕩,融情入景,令人體味到一種豪曠的氣質和情態。
詞的下闋,基調更為深厚!叭f事一身傷老矣”,一聲長嘆,包涵了作者對家國離亂、個人身世的多少感嘆之情!人老了,所有歡娛都已成舊事。正如他在詩中所詠的,“老矣身安用,飄然計本”(《初至邵陽逢入桂林使作書問其地之安危》),“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傷春》),其對本人歲數的悲嘆,與詞同調。“戎葵凝笑墻東”句,是借蜀葵向太陽的屬性來喻自己始終如一的愛國思維。墻邊蒲月的葵花,迎著東方的太陽開顏!叭挚迸c“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詞人用此來映襯自己曠達豪宕的情懷。“戎葵”雖為無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則賦予葵花以人的情緒,從而更深入地表白作者的思惟情感。固然年邁流浪他鄉,但一股英氣卻始終不渝。這“凝笑”二字,恰是詞人自己的心靈寫照,存在強烈的藝術沾染力。最后三句寫此時此刻的心情。滿腔激情,傾瀉于對屈原的緬懷之中!熬票顪\”是以這一年之酒與前一年之酒比擬,特寫時光的流逝。酒杯深淺雷同,而時非本日,不可同日而語,感喟深遠。用羽觴托意而意在言外,在時間的流逝中,深入了“萬事一身傷老矣”的感慨。凸起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情感的激蕩,促使詞人對詩人屈原的高風亮節的蜜意悼念,“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對湘江作者祭酒的忠誠,加上這杯中之酒確定會流到汨羅江的聯想,因此滔滔江水之中,融會了詞人心靈深處的感情。從高歌其辭賦到酹酒江水,深深地顯示出詞人對屈原的憑吊,其強烈的念舊心境跟愛國感情,已付托于這“試澆”的動作及“橋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遙想之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shiju/84148.html
相關閱讀:乙卯重五詩原文_翻譯和賞析_陸游古詩
《南鄉子?小雨濕黃昏》譯文注釋_《南鄉子?小雨濕黃昏》點評_李
端午節
端午即事原文_翻譯和賞析_文天祥古詩
端午日原文_翻譯和賞析_殷堯藩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