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訊】12月10日消息,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近2000顆外星行星,這也就難怪會有許多星球在某些方面與地球類似?茖W家們借助類地指數(ESI)來評估這些外星行星的宜居性,這項指數涉及到它們的半徑、密度、表面溫度和逃逸速度等多個方面。ESI的范圍從0到1,超過0.8就會被歸為類地星球。但是,事實上用ESI指標識別類地星球也并非十分可靠。這里列舉的就是五顆與地球最相近的類地星球。
Kepler 438b:Kepler 438b在所有已知外星行星中擁有最高的類地指數(ESI=0.88)。這顆星球是2015年科學家們在470光年外的一顆紅矮星附近發現的,它的半徑只比地球大12%。它的運轉周期為35天,而且處于恒星的宜居帶中。如果這顆星球的構成是巖石,它的質量只有地球的1.4倍,表面溫度在0-60℃之間。
Gliese 667Cc:Gliese 667Cc(ESI=0.85)發現于2011年,它位于24光年外的一個三星系統中。這顆星球的質量估計為地球的3.8倍,但是我們并不清楚它的尺寸。這是因為這顆星球并不會從它的恒星前通過,這就使我們無法測量它的半徑。它的軌道周期為28天,它也位于星系的宜居帶中,科學家估計它的表面溫度大約在5℃左右。
Kepler 442b:Kepler 442b(ESI=0.84)發現于2015年,它的體型大約是地球的1.3倍。它所周期運轉的恒星比太陽溫度稍低,距離地球大約1100光年。它的軌道周期為112天,雖然它也處于宜居帶中,但是它的表面溫度可能低到零下40℃。相比之下,火星極點區域在冬季的溫度能夠達到零下125℃。我們也不清楚它的質量,但是如果它是巖石星球,它的質量或許只有地球的2.3倍。
Kepler 62e & 62f:這兩顆星球(ESI分別為0.83和0.67)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2013年觀測到的,它們當時重疊在自己的寄主星前。這顆恒星距離我們大約1200光年,比太陽溫度稍低。這兩顆行星的半徑分別為地球半徑的1.6倍和1.4倍。它們的軌道周期分別為122天和267天,這就意味著它們均處于宜居帶中。雖然還沒有測量過它們的質量,但是科學家估計每顆星球的質量都超過地球30倍以上。每顆星球是否有液態水存在于表面,取決于它們的大氣構成。
Kepler 452b:Kepler 452b(ESI=0.83)發現于2015年,是我們發現的第一顆圍繞與太陽類似的恒星運轉的宜居帶星球。它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6倍,它的運轉周期為385天。這顆星球距離我們約有1400光年,但是由于恒星太過昏暗使我們無法測量它的活動,因此無法得知它的質量。但是科學家們預測它的質量最少是地球的5倍,而且它的表面溫度預計在零下20℃到10℃之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561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