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那些年學校教給我們的謊言 99%人被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奇聞異事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學校系統是教育啟蒙之堡壘,是我們的孩子獲取知識,明曉世界如何運轉之所在。在學校的教育下,我們有機會漸趨于成熟,成長為一代富于責任感、使命感的青年,同時因胸藏萬象,熟習歷史、科學與數學知識,從而常感富足安適之意。

  當然,我們在大書其優點時,也不能落下其灌輸給學生的荒謬、不可靠的錯誤知識。下面就是那些年學校教給我們的10個最大的“謊言”。

  10. 缺氧血液是藍色的(這可以解釋為何你的靜脈呈藍色)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的手腕內側,可能就會發現手腕皮下交織成網的藍色靜脈。不管你的小學教科書對此如何說明,手腕下流經靜脈的血液其實并非藍色。我們不覺便陷入這樣的一個誤區:由于從心臟運輸至全身各器官的血液里面富含新鮮的氧,故而動脈血是紅色的,而缺氧血是藍色的;當你流血時,血液隨即變紅則是因為接觸到空氣中的氧氣。

缺氧血液是藍色的(這可以解釋為何你的靜脈呈藍色)

  但是倘你曾經獻過血或在醫師處抽過血,你就會發現裝在密封試管中的藍色液體并不陌生——沒錯,那就是血液。你的靜脈之所以呈現藍色不過是光線的一個小把戲,取決于人眼對不同顏色的感知能力。

  當光線滲進皮膚表層時,低頻率波長的光線(如紅光)就被色素淀積和薄脂肪層折射出去,從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線多為藍光。而白化病患者的靜脈通常呈現紅色,那是因為他們的皮膚中缺乏色素淀積。

  9. 北美地區最初有13個殖民地

  只要聯想到美國國旗上的13道條紋代表著獨立之初北美地區的13個殖民地,就很容易理解為何人們對這個“謊言”深信不疑,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實際上北美地區最初只有12個殖民地。

  這是因為那時候特拉華(Delaware)還不是一個單獨的殖民地。自17世紀60年代英國入侵特拉華并成功從荷蘭手中奪取此地起,特拉華的處境就一直頗為尷尬,它位于賓夕法尼亞州與馬里蘭州之間,但既不單獨成州,也不屬于任何州。

北美地區最初有13個殖民地?

  最終威廉·佩恩(William Penn)獲得該地區的所有權,由于他早先就曾擁有賓夕法尼亞州,因此在獨立戰爭之前,特拉華地區一直屬于賓夕法尼亞殖民地的一部分。實際上,它最初甚至不叫特拉華,而被稱為“下三郡”(The Three Lower Counties)。

  8. 玻璃是液體

  誤區:古時候的玻璃窗底部較厚,由此可推斷玻璃是緩慢流動的液體。

  曾經有一個歷史學家在觀察一扇古時玻璃窗時,注意到一個不同尋常的現象:玻璃底部部分較其它部分更厚。由于找不到其它原因對此現象加以闡釋,他由此得出結論,認為玻璃是流動極其緩慢的液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趨于穩定,于是造就了后來我們所見的玻璃窗形態:上部稀薄易碎,而底部邊緣則越發增厚。

  那時所有人都相信他的說法。這個謠傳便播散開來,甚至連大學老師在課堂上都是如此教授,但我們也不能過多苛責,畢竟就連科學家有時也不能理解科學。

誤區:古時候的玻璃窗底部較厚,由此可推斷玻璃是緩慢流動的液體

  但最近有一個研究者決定測量玻璃的粘度(液體流動時,在其分子間產生內摩擦的性質稱為液體的粘性,粘性的大小用粘度表示),最后測量結果顯示,即使是粘度最低的玻璃也要經過10^32年(約是宇宙存在時間的三倍)才有較大的變化。但問題是我們究竟要相信誰呢——實際上,他們兩人的說法都屬子虛烏有。

  其實關于古時玻璃窗底部更厚的原因還得追溯至中世紀的玻璃制造工藝。玻璃制造者用一個不銹鋼的空心管挑適量高溫熔化的玻璃水,將其吹成一個大玻璃球,然后通過旋轉將其壓制定形成一個圓盤。這樣的旋轉運動使得圓盤邊緣越發增厚,這和旋轉披薩面團的原理相類似。隨后他們將圓盤切割成窗戶形狀,并將較厚的一端置于底部以固平衡。

  7. 歐洲人侵入非洲拐賣奴隸

  我并非打算將奴隸制度視為無足輕重的存在,或赦免那些參與者的罪過,也并非擬將以某種方式寬恕這種行為。而是想讓大家正視這個問題:大多數美國人認為,白人航行至歐洲,綁架了數以萬計的奴隸,并將他們束以枷鎖帶回歐洲和美國,由此拉開了殖民時代奴隸制的序幕。

  這樣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確實曾有許多非洲人被綁架并束以枷鎖。但不管歷史課本上出現的那些圖片描繪的是何情形,大多數奴隸實際上是被其它非洲奴隸販子賣到歐洲的——奴隸制度已經在這片大陸存在了數千年之久,F今奴隸制度對世界而言并不新奇,而實際上早在那時奴隸制就已是極為平常的存在。事實上,13世紀左右的埃及人就曾組建白人奴隸軍隊。見鬼的是,就連《圣經》都認可奴隸制的存在。

歐洲人侵入非洲拐賣奴隸

  就大西洋奴隸貿易而言,以往非洲國內的奴隸一般都是戰敗部落的成員。但自從奴隸貿易興起,奴隸販賣便越發有利可圖,非洲的奴隸販子開始活躍起來,他們綁架本國奴隸,并在尼日利亞海岸將其拍賣。

  然后他們便開始散播關于奴隸制的各種“謊言”。

  6. 亞伯拉罕林肯強烈反對奴隸制度

  亞伯拉罕林肯在1862年頒布的《解放奴隸宣言》使奴隸們重獲自由,他也因此常被尊崇為最偉大的奴隸制反對者之一。但實際上,在整個總統生涯中,他對奴隸制的看法總是模棱兩可。他并沒有堅定地主張廢除奴隸制度,他這樣做僅僅只是一種戰略上的需要,為使聯邦更為強大(畢竟我們不能忘了,在那期間,美利堅聯盟國已經脫離聯邦,并正與南部聯盟交戰)。

  他自己也曾說過:“我的終極目標是要保住聯邦,而不是廢除奴隸制。如果解放黑人奴隸就能夠保住聯邦,我會那樣做;假如不這樣也能達到目標,那我就不解放他們;如果只解放一部分奴隸也同樣能取得成效的話,我也會照章辦事。”典型的政治辭令,毫無立場。

亞伯拉罕林肯強烈反對奴隸制度?

  《解放奴隸宣言》實際上并沒有觸及種族平等或人權問題。它只不過是一個戰時決定,是“一項合宜且必需的軍事政策……美利堅聯盟國內的所有奴隸在那之后都將獲得自由。”換言之:只有南部聯盟的奴隸也得到解放,我們才能對這位偉大的解放者高呼“萬歲”。

  讓我們正視現實吧——如果“正直的亞伯”(對林肯的愛稱)當真想要平等,那以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命名的假日也許便不復存在了。

  5. 鉆石由煤炭演變而成

  如果你認為鉆石是煤炭經過高度壓縮而形成的,那也不用擔心,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抱有這種看法。但這種看法卻是完全錯誤的:鉆石形成于火山噴發時的豎直熔巖通道中,而煤炭則主要形成于其它類型的巖石之中(比如石灰巖與頁巖)。

  煤炭與鉆石的形成環境幾乎也無任何相似之處。煤炭主要是由地球表面的植物殘骸堆積演變而成,而鉆石則形成于地幔之中——距離地心90余英里(145公里)——然后在火山爆發時被帶至地殼表面。

鉆石由煤炭演變而成?

  鉆石的確是碳元素在高溫(2000華氏度,即1100攝氏度)高壓的環境下所形成,但這里的碳元素不可能是從煤炭中提煉而出。因此盡管把一塊煤變成一顆璀璨鉆石的想法美妙無比,卻純屬異想天開。

  另一方面,現代科學幾乎可以把任何東西都變成鉆石,甚至你剛死去愛人的尸體。我不得不感嘆大千世界果真無奇不有。

  4. 美國的開國元勛都是基督徒

  人們普遍認為美國的開國元勛都是基督徒,這其實也是我們在歷史課上學到的謊言之一!丢毩⑿浴酚猩婕暗缴系郏е沂脑~中也有“在上帝庇護之下”(under god)這樣的語句(順便一提,這句話是在建國一百多年后才加上去的)。所有諸如此類的言辭給公眾造成了一種錯覺,即華盛頓和其它開國元勛都是宣講福音的基督徒。

  實際上,他們并不都是基督徒。托馬斯·杰斐遜和本杰明·富蘭克林被認為是自然神論者,他們并不嚴格遵奉《圣經》為至高真理,但卻堅信有“上帝”的存在,因為自然是如此妙不可言,而上帝在創造這個世界之后,就讓它按照自然的不變的法則運轉下去;喬治·華盛頓則很有可能是泛神論者,認為“自然即上帝”;

美國的開國元勛都是基督徒?

  約翰·亞當斯信奉一位論派,一位論派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認為耶穌是一個偉大的人,但卻不承認他的“神子”身份;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倒是一位典型的基督徒——但他也是在晚年喪子之后才重歸于年輕時候信仰的基督教。

  3. 梵高自割其耳

  你只要隨便找個人問關于文森特梵高的事,他極有可能告訴你,梵高自割其耳并將其贈與女友。實際上,這純屬子虛烏有,但真相甚至更為殘酷。

  有新的研究表明,梵高的耳朵是被他的好友畫家保羅·高更用劍削下。歷史學家考夫曼(Hans Kaufmann)對梵高書信及相關著作進行一番研究之后認為,梵高與高更曾有過一次爭執,梵高將一杯葡萄酒潑在高更身上,高更自然不甘示弱地拔劍相向(換做你也會這樣),并砍下了梵高的一只耳朵。隨后高更編造了整個故事,稱梵高已瘋,如此他便逃脫了牢獄之災。

梵高自割其耳

  很顯然,這可能不過是高更憤怒下的魯莽之舉,因為同性戀人亞瑟蘭波 (Arthur Rimbaud)與保爾魏爾倫 (Paul Verlaine)也曾有過類似的打斗,期間,醉酒的魏爾倫用刀刺傷了蘭波的手腕,事后他也被逮捕入獄,受到相應的懲罰。

  2. 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

  基督徒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雖然正確,但事實卻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早期關于人類進化的觀點通常都有這樣一個基本思想: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去動物園逛逛,你就能夠看見你的遺傳祖先嬉戲玩鬧,互擲糞便。

  但事實遠非如此?蓜e忘了,進化是在淘汰弱者,留下更能適應環境的強者基礎上進行的。如果我們當真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那現在就不應該有類人猿的存在,因為它們本該在“優勝劣汰”的原則下為我們所淘汰。關于進化現在有了一個可能性比較大的新解,即人類與類人猿(黑猩猩、大猩猩和紅猩猩)曾擁有共同的祖先,然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分化成兩支。具體產生分支的時間分別是:四百萬、八百萬和一千二百萬年前。

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

  這種分支過程現在仍在發生——至少動物界還存在類似分支過程。研究人員認為,一百萬年前左右東西方大猩猩就曾產生分支,現在它們各自向著不同的方向繼續發展。

  1. 感恩節(及其有關的一切)

  我們的教科書是如此描述的:1620年英國清教徒搭乘“五月花”號船抵達 “普利茅斯圣巖”(Plymouth Rock),由于沒有為嚴冬做好足夠的準備,友好的當地人對他們施以援手,為他們提供食物并教授他們如何種植玉米。

  不久他們便在這片新大陸上迎來了第一個豐收之秋,并且特意舉行了一次盛宴以紀念他們過去的艱辛,其間,清教徒與印第安人(抱歉,應該是美洲原住民)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但這不過又是一個謊言。

  真實的歷史更為殘酷血腥,甚至近似于種族滅絕。三年前清教徒還未來到這里時,歐洲漁民和定居者就曾帶來了一場瘟疫,新英格蘭地區的所有部落都遭逢此難,96%的居民因此喪生。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感恩節(及其有關的一切)

  據稱,當時歐洲定居者對因瘟疫喪生的尸體不加處理,任其留在印第安人的居住范圍之內,最后導致瘟疫向其它各個部落蔓延開來。霍華德·辛普森(Howard Simpson)曾經提到,“村莊成了廢墟,無人照管。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尸骸遍地,無人埋葬”。

  有證據表明,這些清教徒原本就已經知道這里曾爆發過瘟疫,正是由于這樣他們才選擇在科德角(Cape Cod)登陸。他們早就知道印第安人幾近滅絕,留下大片領土和等待收割的玉米地。更糟的是,這些清教徒甚至從無力抵抗的幸存者手中掠奪糧食和工具。但相較于弗吉尼亞曾經的歐洲定居者嗜食印第安人的行為,我覺得這些清教徒倒是仁慈了許多。對,你沒聽錯,歐洲定居者曾經的確嗜食過印第安人,這可是不爭的事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59343.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