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這是不消多說的。其中“看菜”一節,頗為有趣。據《夢梁錄》卷十六介紹,南宋時去杭州的酒樓吃飯,需要甄別看菜,一般來說,進門坐定之后,酒家的伙計會先上幾碟看菜,是象征性的。然后問客人要喝多少酒,什么下酒菜,這才會換上正式點的菜。有些外省官員來到首都,見到看菜上桌,就貿貿然地伸筷子,是會被伙計嘲笑為土鱉的。
陰間的伙食能不能吃,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正反的事例都很多。不過明代之后,隨著孟婆湯的發明,到冥府參觀的人,在飲食上似乎有了新的禁忌,即使能吃,也沒幾個人敢吃了。從這個角度看,陰間的伙食,就有點像看菜了。
問題在于,有些人是懵懵懂懂地闖入鬼世界的,哪里會想到如許多的禁忌。往往是菜已入口,才發現有異常。
據《太平廣記》卷三百二十四引《甄異錄》記載,大約在漢魏年間,江蘇沛縣有個叫秦樹的人,從外地回鄉,離家還有幾十里地的時候迷路了。他見到附近有燈光,就去投宿。那戶人家只有一個女子在家,秦樹擔心孤男寡女說不清楚。沒想到女子卻很大方熱情,說自己尚未婚配,明顯在暗示秦樹。還為他準備吃喝,可是那食物有點不對勁,“悉是陳久”,好像已經放了很久,有點變質了。秦樹那時腦子已不在飲食,而在男女了,所以也沒在意。
吃完兩人眉來眼去,就滾了床單。第二天一早,女子還戀戀不舍,給了秦樹一對指環作為信物。秦樹告辭出門,走了幾十步,再回頭一看,只有一座孤墳。過了幾天,那指環也莫名地失蹤了。很顯然,他這一夜情是和女鬼過的,推測起來,晚上吃的可能就是墳前的貢品。
《廣異記》“瑯邪人”條說的也是類似的情況,運氣稍好的是,這位誤入墳墓中的旅人尚未開吃,在準備用刀削梨時意識到有蹊蹺。然后,發現棺材、果品早已腐敗了。
不過,我們要明白的是,鬼并非都是有意識地騙人,只是在飲食問題上會有所忽視!短綇V記》卷三百三十九引《博異記》記載,中唐時期,有官員閆敬立在出差途中,誤入已廢棄的驛站,而驛站的后面,恰巧是一位官員的殯宮(停放靈柩的房舍)。那位已經去世的官員劉?熱情地招待他食宿,“盤筵至,食精。敬立與?同餐,甚飽。畜仆等皆如法,乃寢”。第二天一早還送他一匹馬趕路。等閆敬立得知自己前一晚其實是住在鬼屋時,“漸覺喉中有生食氣,須臾吐昨夜所食,皆作?爛氣,如黃衣曲塵之色。斯乃櫬中送亡人之食也”。
當然,在另一些故事中又能看到,陰間的食物吃起來很正常,有些甚至是山珍海味。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要注意,上面三個故事中,陽間的人都是誤入鬼世界的,而且這個鬼世界只是墳墓,也就是說,他們闖入的是由墓葬形成的類似結界的獨門獨戶的陰間,而不是已經形成市鎮的冥府。吃的食物是陽間的祭品,而不是陰間自己生產的。有了這些限定的條件,那伙食肯定沒法吃的。這類祭品,在人的眼中是看菜,在鬼的眼中,就是佳肴了。
陽間還有一類菜,連看都未必看得到。據《清稗類鈔》“飲食類”介紹,在清道光之前,湖南麻陽人辦紅白喜事,吃宴席的人只送禮金,從一文錢到七文錢不等。宴席開始,眾賓客吃了第一道菜之后,司儀敲一下鑼,大喊著說:“送一文錢的客人請退席。”于是有若干人退席;吃完第二道菜,司儀再敲一下鑼,請送兩文錢的客人退席;依次進行,不過,送五文錢的其實就可以從頭吃到尾了,因為再敲鑼,一桌人基本就要走空了。至于送七文錢的土豪,會有特別的加菜。
春節就快到了,各種需要送紅包的酒席讓人疲于奔命,麻陽這種吃酒席的方法,如能推廣,實在是移風易俗的上上之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8208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