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探索8月8日報道 每日科學網站報道,盡管人們都深信被譽為“地球生物圈大型緩沖器”的海洋,其化學平衡將永遠不會發生改變,但是最近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的發現卻著實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擔憂。
研究人員發現海水表面pH值下降了0.1,這比一個世紀前世界工業化開始時的pH值下降了25%。而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研究人員預計截止到2100年海水的酸性將是現在的三陪。
同時由哥德堡大學研究員瓊•海倫海德和密歇爾•索戴克帶領的研究小組也對這樣的海洋環境將對海洋生物產生怎樣的影響進行了生物實驗。
其中一項實驗內容是研究海水對海洋生物繁殖的影響,實驗中研究人員令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南海岸的海膽在pH值低于正常值8.1到7.7的海水中進行繁殖。這種海膽的繁殖方式同大多數的無脊椎海洋生物類似,是體外受精。海膽先將卵細胞和精子排到海水中,兩者結合后得到受精卵,然后再進行生長。而當海水處于過酸的情況時,該海膽的精子活性將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受精成功的機率下降25%。而即使受精成功,其幼體的發育也不是完全安全的,實驗表明僅有75%的受精卵能夠發育成健康的幼體。
“受精卵數量下降25%就意味著繁殖數量將下降25%! 瓊•海倫海德說:“當然我們也在研究這一酸性環境對其他物種是否有相同的影響,尤其是對具有經濟及生態學重要意義的物種如龍蝦、蟹、貽貝和魚類等,而結果會很快知曉!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海膽的外殼是由石灰巖構成的,而這種外殼是極易在酸性環境下受到腐蝕的。瓊•海倫海德說:“具有石灰巖骨骼或外殼的物種的生命將因海水pH值的下降而受到嚴重的威脅。但是現在我們仍然不能夠全面的了解海水酸化的影響,我們當然希望更多研究結果表明這樣的酸化不會對生物有更糟糕的影響。”同時他表示這一研究需要也會盡快的向全球化發展。(小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2477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