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年,中國東漢的天文學家們曾經目睹并記載了一起超新星爆發事件?茖W家們宣布,借助美國宇航局在軌運行的兩臺空間望遠鏡的幫助,他們于近期成功揭開了有關人類有記錄以來首顆超新星爆發的一些謎團,那次超新星爆發發生在大約2000年前。
超新星爆發
公元185年正值中國東漢,當時中國的天文學家在天空中觀察到一次超新星爆發過程并對此做了記錄。他們稱之為“客星”。在傳世的《后漢書》中有如下記載:“十月癸亥,一客星出于南門,其大如斗笠,鮮艷繽紛,后漸衰萎,于次年六月沒。”
就是說當時的中國天文學家們再夜空中看到了一顆極亮的“新星”,色彩鮮艷,直到第二年的6月份才逐漸消失,前后一直在天空閃耀了將近8個月。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后確認,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超新星爆發紀錄。
現在,借助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空間望遠鏡以及廣角紅外巡天探測器(WISE)的強大紅外觀測能力,科學家們發現這一超新星爆發發生于宇宙中一片氣體和塵埃相對匱乏的區域。研究人員們表示,這樣的環境讓超新星爆發發出的光芒得以傳播地更快也更遠。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布萊恩·威廉姆斯(Brian Williams)說:“這個超新星爆發留下的遺跡現在已經變得非常巨大,擴張速度極快。事實上它現在的尺寸比我們預料一個2000年爆發的超新星應當遺留的遺跡尺寸整整大了2-3倍。而現在我們終于找出了這其中的緣由。”
古代的超新星爆發事件
這一發生于2000年前的超新星編號為RCW 86,距離地球大約8000光年。但是盡管我們知道它的距離,關于它,我們仍然有諸多的謎團有待解答。
首先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那次爆發留下的超新星遺跡現在看來明顯過大:如果人的肉眼能看到紅外線,那么你就會發現這一爆發產生的圓形遺骸已經占據了夜空中比滿月還大的一塊區域。
科學家們需要把所有線索拼接起來,找出其中的原因。他們調用了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空間紅外望遠鏡,WISE探測器,并調出之前由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和歐洲空間局所屬XMM-牛頓空間天文臺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終于找到了頭緒。
他們發現RCW 86屬于一類所謂的Ia型超新星。雙星系統中,一顆和太陽類似的普通成員恒星逐漸年老,終于走向死亡。它收縮成一顆致密的白矮星。但是由于它屬于一個雙星系統,于是它開始從其伴星身上“盜取”物質。物質以吸積盤形式下降抵達白矮星的表面,在此過程中由于勢能釋放以及摩擦作用使白矮星的溫度不斷上升。
當這種吸積作用速度太快太劇烈時,白矮星的質量將不斷增加,核心區溫度急劇上升,最終在一瞬間引發劇烈爆炸,徹底摧毀白矮星。這種爆炸極為劇烈,其在1秒內發出的能量幾乎相當于太陽在其整個主序星階段發出能量的總和,因而極其明亮。
威廉姆斯說:“白矮星就像是一塊已經燃燒完,但還冒著煙的煤渣。如果這時候你給它倒上一桶汽油,它立即又會再次燃燒。”
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一顆白矮星可以在自己周遭清出一個清空區,隨后才發生Ia型超新星爆發。正是這一清空區可以解釋為何RCW 86爆發遺跡會變得如此之大。當爆發發生時,大量碎屑物質急速向外擴散,由于周遭已經被清空,因而沒有氣體或塵埃阻擋減速。這就讓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圓球狀碎屑云得以迅速擴散至巨大的規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461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