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起來似乎就像是科幻小說中的場景,但實際上有關蟲洞的最早想法是源自于愛因斯坦的計算結果。蟲洞是一種理論上存在于時空脈絡中的管路,它在宇宙的不同地點之間建立起捷徑通道。但這一理論的問題在于,如果蟲洞真的存在,它們的存在時間也將非常短暫,無法允許一個人從中通過,甚至是一個光子也不行。但近期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某些類型的蟲洞可以持續開啟較長的時間,從而允許信息在過去與未來之間進行傳遞。
1988年,美國加工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提出利用負能量,即所謂“卡西米爾效應”來保持蟲洞開啟的想法。
根據現代物理學,真空其實充滿著不同可能波段的漲落電磁波,它們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但人類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在真空中兩片平行的板片之間,有些能量波會顯得“太大”而無法通過,這就會在這兩個金屬板片之間產生負能量,這也就是所謂卡西米爾效應的大致內容。
盧克·貝徹(Luke Butcher)教授的最新論文正是基于這一理論,并對其作了進一步的發展。他指出,如果蟲洞的長度遠遠超過它的寬度,那么其內部天然存在的卡西米爾能量將足以使其開啟比正常情況下更長的時間。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我的做法是查看蟲洞本身是否可以產生卡西米爾效應中兩塊金屬板之間發生的那種情況。因為蟲洞是一種類似管狀的結構。”他說:“我的計算結果顯示如果蟲洞相對其寬度而言非常細長,那么你就能在蟲洞的內部產生負能量。這并非保持蟲洞穩定的理想方法,而那是我所希望的。不過它也的確可以證明蟲洞可以以更緩慢的速度塌縮。”
貝徹教授的計算顯示,蟲洞的最長開啟時間差不多正好允許讓一個光子從中穿過。由于蟲洞的另一端會通往時間上的另一個點,因此假如貝徹教授的理論是正確的,那么我們就將能夠實現超越時間的信息發送。但貝徹也指出,接下來還要做大量的工作來確認這一理論的正確性。
比如說,科學家們仍然需要確認,是否一次光脈沖足以攜帶一份有意義的信息,以及這束光脈沖是否的確能夠在蟲洞塌縮之前實現安全穿越。貝徹表示:“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計算來確認這項研究是站得住腳的。”他說:“我也很期待能看到反駁的理論。那些又短又胖的蟲洞能夠發送信息嗎?所有這而都還是非常理論層面上的東西,但僅僅是這種可能性便已經非常讓人興奮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17511.html
相關閱讀:
宇宙700萬℃氣體云 質量相當100億顆太陽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太陽系外也有“陰晴圓缺”
宇宙奇觀9月上映 流星雨月全食齊登場
盤點宇宙9顆奇怪的星球 或有人類能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