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空間局“羅塞塔”探測器已經繞格拉西門克彗星運行了數個月之久,科學家掌握了這顆彗星的基本情況。我們第一次知道彗星的外形其實非常特別,以格拉西門克彗星為例,它的外形是一個不規則的鴨型,尺寸為4.3公里乘以4.1公里,外部被一層黑色的物質覆蓋,表面還有各種懸崖、裂縫等。
對于為什么彗星會形成如此怪異的外形,加的夫大學馬克斯-瓦利斯博士在7月6日的威爾士國家天文學會議上指出,這可能是彗星上的微生物所致。格拉西門克彗星的外形與其他小天體有著較大的區別,后者基本都是以各種橢圓形為主,形狀雖然也有不規則的地方,但也沒有這顆彗星怪異。格拉西門克彗星兩頭較大,中間塌陷,各種不規則的造型充斥著彗星表面,以至于著陸器都很難找到一快合適的地方降落。
格拉西門克彗星
格拉西門克彗星已經被研究透了,目前研究集中在探測有機分子與生命物質上:
格拉西門克彗星已經被研究透
下圖這個塌陷可能來自生物過程:微生物的活動造成結構松動,注意看周圍一圈白色的物質,為冰物質。
格拉西門克彗星因此有科學家認為彗星極為不規則的外形源于生物過程,一些耐低溫的微生物可能生活在彗星的陰影區,這里有液態水和有機物質,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中較為活躍。在他們建立的模型中,微生物可能棲息在彗星表面的裂縫中,當彗星逐漸靠近近日點時,微生物活動開始加劇,并釋放出氣體,造成彗星表面出現坍塌和怪異的地形。
馬克斯-瓦利斯博士進一步指出,彗星表面的微生物類似于地球上的極端微生物,生存在彗星最荒涼的地區,這一觀點也可以支持彗星是生命的播種機理論。如果彗星上存在生命被證實,那么地球生命有可能來自彗星,這難道是人類的鼻祖?
看看彗星表面的懸崖: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彗星表面的懸崖
彗星表面的懸崖目前格拉西門克彗星距離地球1.76億英里,約為2.84億公里,彗星表面的黑色物質為烴類外殼,內部覆蓋著冰物質,在一些撞擊坑的底部可能覆蓋著有機物質。歐洲空間局發現,在彗星的一些裂縫中噴射出不明物質,對此科學家的解釋是生物過程導致了大量有機氣體釋放。更重要的是,菲萊著陸器已經發現彗星上存在環鏈的有機分子,但這些發現還不足以說明彗星上存在氨基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6020.html
相關閱讀:
隕石撞尼加拉瓜首都:現直徑12米大坑
宇宙空間中五大真相 人在太空能長高
麒麟星座行星竟發出“鈴聲” 疑似有地外生命
恒星體內也有鈉含量可判斷星體"壽命"